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括田单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小说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由网络作家“随云逸”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现已完本,主角是赵括田单,由作者“随云逸”书写完成,文章简述:就连一旁的田单将军也随即看了过来,从二位老将军的眼中,赵括看到了期盼、希望甚至一丝丝的威胁之意。但凡说出半个“不”字,二位将军势必要自己知道什么叫“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将军说笑了。二位将军尚且……”赵括的话语尚未说完,便被眼前的气场生生地给逼迫了回去。只见眼前之人,双眼已是赤红之色,随时都有暴起伤人的可能。赵括明白,二将已经算是被自己......
《精选小说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精彩片段
田单略略思索一番,颇有些黯然地回答道:“此战,若无奇谋,恐怕非我一国之力可止之也。”
“可是……”田单欲言又止道。
“可是,能援之诸国,此时恐怕也不会轻易出兵了!”赵括接续田单不好言说的话语继续说道。
“怎会如此?”廉颇有些不解地问道。
一直在赵国朝廷中枢的赵括与田单当然知道怎会如此,但两人却似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相视一眼,其中无奈之色尽显。
能因为啥?
还不是因为英明的赵王,中了秦人的离间计,把好好的盟友给T出了群聊。
可是身为臣子的赵括,如今却也不能抱怨王上的不是。
稍稍组织好语言,赵括缓缓说道:“其中自然又秦人之诡计的原因,致使与我国交好之魏、楚等国误会我与秦之间互有勾连,这才未能及时出兵相救。”
“然而此却也不是最根本之原因。”赵括将赵王的问题一语带过,随即继续剖析道:“五国如今之心思,不在救援赵国,而在秦赵共弱也。”
“若是此时五国出兵函谷,函谷告警,秦军自上党退兵,赵全取上党之地,强秦未去,复有强赵,于其他国家无所益处也?”赵括索性敞开了说道:“可若坐等秦赵国大军决战,纵赵大败,以廉老将军之能,秦军定不好受,损兵折将不在话下。此时不管援赵也好攻秦也好,损兵折将的秦军则必退也,而是时,赵即便得地亦已失其军力,秦国虽胜赵国却也无所得,此谓之秦赵共弱也!”
赵括一番话语,令众人如梦初醒的同时,也不由得暗骂诸国的无耻。当然,也预示着田单尚未说出口的计划,已经胎死腹中。
“非人哉!怎可如此欺我赵国!”廉颇须发皆张,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稍稍冷静后,却发现:原来是自己,这位战神把赵国推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三年对峙,耗尽了赵国的国库,也耗尽了秦国的耐心,更令诸国绝了援助赵国的意思。
若是自己能够早些听从赵王的王命,及时发动总攻,即便最后失败了,即便上党之地落入了秦军之手,若有他国参与,上党失而复得不过眨眼之间而已。
可恨,自己一直执着于守住上党要地;
可恼,自己一直执拗于上党一城一地之得失,却不知天下之大势;
可恶,自己仅凭武断的认知去谋划一场旷日之战。
想及此处,廉颇几乎要捶胸顿足。好在,为将多年的本能将心中的狂躁郁闷统统压下,双手撑着沙盘的边缘,双眼死死盯着沙盘上犬牙交错的敌我态势,试图在那纷乱的圈圈圆圆圈圈之中为红色的赵军理出一条生路。
“绕道袭击粮道?不行、不行,这个已经被否定了!”
“退守百里石长城?不行、不行,与丹水无异,仍是被拖死的局面。”
“直接攻击丹水?不行、不行,战力根本不足,武安君白起已至,再硬碰硬恐怕就是个被歼灭的结果。”
不行,还是不行,到底要怎么办。
老将军在沙盘前一顿比划,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破局,豆大的汗珠从发白的发须之中不住地留下,苍老的脸上更添几分沮丧。
“难道天要亡我赵国吗!”廉颇望着两军沙盘,心中尽是绝望之色,双脚几乎已经不能站立,眼看着就要瘫坐在地。
却见身旁的年青人正淡定地看着自己,脸色虽是凝重,却毫不慌乱……这份淡定仿佛黑暗中的一束光亮,直接穿透了廉颇晦暗的胸膛!
“上将军可有救国之策?”廉颇定定地看着赵括,仿佛溺水中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
就连一旁的田单将军也随即看了过来,从二位老将军的眼中,赵括看到了期盼、希望甚至一丝丝的威胁之意。但凡说出半个“不”字,二位将军势必要自己知道什么叫“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老将军说笑了。二位将军尚且……”赵括的话语尚未说完,便被眼前的气场生生地给逼迫了回去。
只见眼前之人,双眼已是赤红之色,随时都有暴起伤人的可能。
赵括明白,二将已经算是被自己所收服,只要自己的计划有一丝胜利的可能,二位老将定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
而这,也正是赵括在故关之中举办这一场高级别军议的用意所在。
是时候将自己的计划托盘而出的时候了!
随即,接过田将军双手递上的指挥棒,围绕着沙盘走了两圈,随即缓缓开口道:“其一,此战,避无可避,退则上党既失,大军危殆,而邯郸将亡,故必战之也!”
在场之人皆缓缓点头。
赵括随即又继续说道:“其二,战之则为胜,而田将军所言之事,极为有理。事到如今,上党之战,秦赵投入之兵力不下百万,可谓旷古绝今,而我赵国已经无力单独赢下此战,因此寻求外援,乃是唯一之希望。”
众人再度点头,赵括所言之事,皆是军议中已经得出的结论,只是,如何寻求外援,这才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眼见着就要说到紧要之处,三人也是屏气凝神,死死盯着赵括,唯恐错漏了一个字词。
只见赵括微微一笑,拿着手中指挥棒,朝着沙盘之上,遥遥一指,众人循着轨迹看去,竟是对峙三年之久丹水防线。
不待三人发问,赵括的话语已经响彻耳旁:“本将之法,便是——进攻!”
……
“进攻?”在场三人皆是懵在了原地。
怎么攻?
往哪里攻!
丹水防线?!自己如今自守尚且不足,如何能攻?不是自取灭亡吗!
“要求得他国之助力,我军非得头破血流不可,既然如此,不若让这头破在吾等想要破损之处,至少没有了性命的关隘。”赵括略略解释道。
然而,这样的解释,显然并不足以满足三人,尤其是廉颇和田单的好奇心,而想要二人的密切配合,赵括也只得继续详尽地诉说起自己的计划。
“魏军却是不可全然信任也,然兵之何出焉?”田单继续问道。
“便从军中出也!”赵括淡淡地说道:“丹水对峙多日,想来秦军也已探明韩王山中为我军精锐,而大粮山中为我军辎重所在,其多民壮也。”
廉颇闻言,也不避讳,当即点点头说道:“秦军探马日夜探查,想来此事并不能瞒过秦军也。”
赵括随即说道:“那便好,要的就是秦军知晓。”
见二人还不是很明白,赵括也不藏着掖着,继续解释道:“本将到后,即行决定要转守为攻,调兵遣将在所难免,那此时将廉颇老将军的一些战将换下,换成本将之人,当是再自然不过,秦军定然不致生疑,然否?”
“然也!”廉颇与田单双双点头。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欲行进攻诸事,本将派军押送大粮山中粮秣前来营中,亦是应有之意否?”赵括继续循循善诱道。
“那是自然!”廉颇继续点头道。
“既然如此,廉颇将军麾下之将及其本部之兵马,被本将派去运粮也是合情合理的了?同时,趁着廉颇将军的心腹被徐徐派出,本将对大军重新整编,以进一步消除廉颇将军的影响,想必武安君白起也是能理解的了?”赵括继续说道。
闻言的廉颇刚想继续答应,忽的脑海之中精光一闪,似是想到了什么,随即便看向了一旁的田单。
只见田单也是略略点头,显然已经想到了赵括的想法,缓缓说道:“李代桃僵。”
“然也!”赵括点点头说道:“去时数万精兵,回时掺入半数民壮,便是以秦军探马之能,仅从服饰观察也不足以察之,且我军混编之后,想要察觉,更是难上加难。而不过三两日,西渡,探马便会将重点放到我西渡之大军之上,只要大粮山中低调行事,藏个一两月却也不是问题。”
“只是如此,西渡之大军,战力再度削弱,在包围圈中,恐怕……”廉颇有些担心地说道,但话未说完便已经反应了过来——慈不掌兵!
掐断话头的廉颇,随即继续与赵括讨论起换兵的细节来,显然已经默认了赵括“李代桃僵”的做法。
虽然赵军之中堪称精锐的部队尚不足二十万,其余的部队战力都算是一般,但即便是再一般的部队,经历过三年的血雨洗礼,也不是一般的青壮所能够比拟的。
青壮与一般的军士的差距,几乎是一眼可见,更何况赵括的意思显然是用青壮替代真正精锐的大军,其战力的减损可见一斑。
也因此如何换是个问题,换出多少来更是问题。
换少了吧,冒着被秦军识破,整个战役功亏一篑的巨大风险,显然有些不值当,更是无法左右之后的战事;
可若是换得多了,一来容易被秦军所侦知,而来羸弱的战力,容易导致一触即溃,若是因此造成连锁反应,那就更是悔之莫及了。
赵括这个“始作俑者”自然明白,而田单、廉颇两位宿将更是清楚,也正是因为如此,二人对这个数字迟迟争论不下。
“十万!”赵括一开口便是王炸,一口气就要将近半的精锐部队抽出,若是按照战力细细算来,这十万精锐大军几乎是如今赵军总战力的三分之一了。一旦抽出,对整个战线的影响不可谓影响不大。
赵括的决断也不是无的放矢地贸然行动。赵括判断,秦军为了诱惑自己孤军深入,丹水壁垒虽然会很惨烈,但所剩下的精锐足以攻破之,而到了被困之后,自己的大军既被围困,又将面临着断粮的危急,战力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然,更重要的是赵括认为,非十万精锐不足以定鼎最终之胜局。
此言既出,田单与廉颇顿时哑然,自己这些人千方百计地不就是想要扭转必败的乾坤吗?若是最后不足以一锤定音,这些谋划还有什么意义。
想及此处,廉颇和田单也不再争论,纷纷认可了赵括的决断。
最大的问题讨论清楚,剩下地便是些细节的东西,当然,在这场旷古绝今的大战之中,任何的细节都值得细细推敲,任何的细节也足以决定这场关系到华夏大地最终归属的战争的最终走向。
……
一场军议,从午后一直讨论到了深夜,普通的士卒,哪怕是亲兵也不被允许靠近大帐三丈之内,就连饭食也只由许历将军亲自带入。
这或许便是许历将军在此次军议论之中最大的贡献了。
当然,闻听三位大佬的唇枪舌剑,也令许历大开了眼界,毕竟往日跟随赵奢之时,几乎都是听命行事,可没有经历过如此激烈、复杂并细致的讨论。
可以说,这一场辩论式的军议,其中受益最多的便是许历了。
而这,正是赵括所需要的。毕竟廉颇也好、田单也好,即便真心折服于自己,但毕竟年纪和资历摆在那里,大事上或许会给予自己支持,但绝不会像个狗腿子一般为自己鞍前马后、事事操心。
显然,如今的许历,正是赵括手下的第一马仔。许历的能力提升,能够为将来的赵括省下很多的事情。
许历,自然也不会放过如此上佳的机会,从一开始便如同一块海绵一般尽情地吸收着三人之所长:赵括布局谋篇之波澜壮阔,廉颇派兵布阵之精巧细致,田单把握时机之恰到好处。
天马行空的谋划与脚踏实地地布置,竟毫无违和地结合到了一处;熟谙人心的设想与出人意表的进击,肆意地在沙盘之上挥洒;细致到什伍的排布,广阔到数十里战线的攻防,也几乎在同时落实到了战场。
军帐之中的一幕幕,如同一篇篇绝世的兵书,肆意地冲刷着许历原有的经验——原来战还可以这么打的!
而就在赵国的三巨头细细布置着长平之战的走向之时,月夜之下,一群人数并不算多的黑衣的兵马,也悄然进入了丹水西岸的壁垒之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