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文章全文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经典力作《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朱标朱元璋,由作者“山泽”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怒吼一声,朱元璋再次举起长剑便要朝朱标砍去。只不过这一次。朱标非但没有继续逃跑,反而上前一步,梗着脖子冲老朱威胁道:“老爷子,有话说话,你要再追,我可就不跑了!”此话一出。已经迈开一条腿的朱元璋顿时僵在了原地。他是被朱标气的不行,可还远没有到失去理智的地步。毕竟三尺青锋在手,万一......
《文章全文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彩片段
洪武七年。
应天皇宫。
此时一名中年嘴里不停叫骂的同时,举着长剑便朝面前青年追着砍去。
而那青年虽不似中年魁梧,可动作却是异常灵活。
始终与中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安全距离.......
“臭小子,你给咱站住,看咱不砍死你!”
中年正是推翻暴元,再造华夏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而他高举宝剑,扬言要砍死的青年。
则是历史上地位最为稳固的太子,也是明初的二皇帝,太子朱标。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爹,我又不傻!您举着大宝剑,我能站着不动让您砍?”
“有本事您换成小木棍儿,我保证不跑!”
“你小子......”
听到朱标非但没有认错,反而还一再拱自己的活。
此时正扶剑喘气的朱元璋顿时感觉火冒三丈,再次举起长剑便又追了上去。
而看到老朱再次上前。
朱标同时逃跑。
依旧和老朱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安全距离,遛着老朱在庭院中锻炼身体。
半晌。
见老朱累得气喘吁吁,额上也满是汗珠。
朱标轻笑一声,这才冲老朱沉声喊道:
“爹,孙贵妃薨逝,让我服丧本就不合礼制。”
“士大夫以上,庶母死,嫡子不需服丧,这是礼制,这是规矩!”
“就因为你宠爱孙贵妃,如今她薨逝,竟然让五弟守孝三年,还让我这个太子给她摔旗扶杖,为其服丧。”
“您这不是凭一己好恶,乱法违纲吗?”
“商纣宠信妲己,周幽王痴迷褒姒,历史血的教训就在眼前?”
“难不成您想在史书上再添一笔,让后世之人都知道,您这个洪武皇帝宠信后宫,乱法违纲?”
“你......你拿咱和商纣、幽王作比?”
老朱被气的脸色煞白,浑厚嗓音甚至有丝丝颤抖。
可饶是如此。
朱标依旧不肯罢休,直视老朱那愤怒的双眸,厉声喊道:
“与商纣、幽王作比,您也有所不及!”
“他二人都是承继父位,不知开国创业之艰辛,纵然昏聩也情有可原。”
“而您!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十数年这才驱逐暴元,重整汉人天下。”
“如今天下初定,您又深知创业艰辛,此时竟还能为一后宫妇人做出违反纲常之事,您岂不是比商纣、幽王更加昏聩!”
“怎么?您觉得如今大明安定,您便能高枕无忧?”
“还是说你打算学唐玄宗,半生勤政换半生昏聩?”
“不然儿子也学学肃宗李亨,来一场马嵬兵变,让您进位太上皇?”
“混账.....混账东西......”
听到朱标一再拿他与历史上宠信后宫妃嫔的昏君相比,老朱气的差点背过气去。
他何时因为宠信后宫妃嫔耽误国事了。
他只不过是觉得大明初定,孙氏还未享尽荣华便轰然早逝。
心中亏欠,这才让朱标以及众皇子为孙氏服丧。
怎的他的这一点恻隐之心,在朱标眼中竟成了宠信后宫的罪证。
“小子,你....你给咱说句准话!”
“你到底愿不愿意给孙妃服丧?”
“不愿意!”
朱标梗着脖子,昂着脑袋,坚定回道:
“我身为皇室嫡子,大明储君!”
“能让我身披麻衣、服丧吊孝的只有你和我娘。”
“你和我娘活得好好的,我给谁服丧?我服丧做甚?”
“难不成咒您早点驾崩,我好早日登基?”
此时老朱被气的眼冒金星,偏偏他还想不出半句话来反驳朱标。
“臭小子,你敢咒咱.....”
怒吼一声,朱元璋再次举起长剑便要朝朱标砍去。
只不过这一次。
朱标非但没有继续逃跑,反而上前一步,梗着脖子冲老朱威胁道:
“老爷子,有话说话,你要再追,我可就不跑了!”
此话一出。
已经迈开一条腿的朱元璋顿时僵在了原地。
他是被朱标气的不行,可还远没有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毕竟三尺青锋在手,万一朱标不跑,真的伤到朱标那还了得?
就在老朱左右为难,不知如何下台之时。
只见门口人影闪动,老朱当即怒声吼道:
“谁在那边,给咱滚进来!”
话音落下。
李善长、胡惟庸怯生生走了进来。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
“哼~”
老朱冷哼一声,看向李善长怒声喝道:
“李善长,亏你还是太子少师,就知道躲在门口看戏,不会上前拦住咱?”
“万一咱伤到太子怎么办!”
听到这话。
李善长表情尴尬,很是为难的耷拉着脑袋。
刚刚老朱与朱标的动静,他可是听到了一二。
明明是老朱自己说要砍死朱标,怎么朱标不跑,他还不乐意了。
而且现在还怪自己没上前阻拦。
就刚刚那架势,除了马皇后,谁敢阻拦老朱不都是个死?
就在李善长心中无奈苦笑之时,朱元璋再次训斥道:
“咱让你教导太子,你竟然教出一个顶撞君父的太子!”
“罚俸!罚俸半年,降职一级!”
见老朱将怒火倾泻到自己身上。
李善长更是有苦难言。
你们爷俩斗法,怎么遭殃的却是我。
尽管心中腹诽。
可当意识到老朱的矛头尽在自己身上,根本不理会旁边的太子朱标。
李善长心领神会。
顺势便接过了老朱手中的长剑。
“陛下息怒,太子一时莽撞,稍加劝诫即可。”
当看到老朱瞥了眼不远处的朱标。
李善长旋即看向朱标恭敬说道:
“太子殿下,礼制之事权且放在一边,然君父之命可是万万不能违抗的。”
“若是因此事伤了你与陛下父子之间的感情,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见朱标根本不理会自己。
李善长心下一定,状着胆子继续说道:
“殿下,您看是否能给陛下致歉.....”
就在朱元璋、李善长以及旁边的胡惟庸都以为,太子朱标当着他们的面,会多少顾及老朱的帝王颜面,暂且给老朱认错之时。
只见朱标猛地一甩衣袖,当即背过身去。
“五弟近来功课繁巨,这几日孤不会让他出门。”
“还有其他皇子,均不得外出!”
“父皇要把孙贵妃的丧事办的如何隆重,儿臣不管!”
“是.....”
常氏俏脸微红,很是害羞的垂着脑袋。
而马皇后也不见怪,握住常氏的手微微用力,温声说道:
“这孩子可是朱家的长房长孙,你可要保重身体。”
“还有,老大处理政务的时候,你别跟他守到半夜。”
“照顾好自己的身子才是最主要的!”
“是....”
常氏突然想到了什么,美眸微动,似下了好大的决心般向马皇后说道:
“娘,如今儿媳已有身孕,伺候兄长也多有不便。”
“是否再为兄长寻个侧室?”
被常氏这么一说。
饶是马皇后也不由有些惊讶。
毕竟女子,特别是后宫中的女子,都希望丈夫的恩宠在她一人身上。
常氏能如此大度,主动提出为朱标选一门侧室,这也让马皇后感到有些诧异。
“好孩子,心胸宽广不愧是将门之女。”
“不过我和你们父皇的意思是,等你诞下一名皇子后,再给标儿寻个侧妃。”
常氏也不是痴傻之人,听到这话,当即便明白马皇后的意思。
毕竟朱标是大明的太子,那朱标的孩子就是大明的第三代君王。
马皇后能如此,无疑是让她将来皇后国母的地位变的无可撼动。
不得不说。
对于常氏,老朱和马皇后更像是父母疼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爱常氏。
见常氏一时感动,眼中甚至闪烁着亮光,马皇后轻轻拍着她的手,柔声说道:
“你父皇那碗白粥估计明天才能送来。”
“今天你就先在娘这里休息。”
“是....”
........
太子东宫
当看到朱标额头渗着血的纱布,老朱心中莫名感到一阵绞痛。
他宁愿这伤口出现在自己身上,也不愿朱标受半点损伤。
可恨的是,朱标头上的伤口还是他亲手砸的。
“把夜宵放下就出去吧。”
听到脚步声,朱标头也不抬吩咐道。
当注意到没有回应,朱标这才将视线从桌上抬起。
“爹?”
“标儿,你....”
见老朱盯着自己额上伤口,喉咙蠕动却半晌都没说出话来。
朱标满不在乎应了一声。
“不妨事,皮外伤而已。”
“标儿,咱过来是....”
“爹,裁撤丞相一事,儿子还想和你商议一下。”
朱标不想见老朱难堪,当即便转移话题。
父子俩吵架也是难免的。
而且老朱毕竟是大明的皇帝,如果自己揪着老朱的错处不放,还让老朱这位历经沙场的皇帝给自己道歉,那还是真的恃宠而骄。
“爹,您当真想好要裁撤丞相制了吗?”
“嗯。”
提及国事,老朱眼中心疼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帝王独有的深邃沉着。
“起初咱只是有这个念头,不过今天咱发现丞相制非裁撤不可!”
“如今李善长为左相,胡惟庸为右相,朝廷大事尽数落在他们师生二人手中。”
“就说这次,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涂节等人状告刘伯温乃是诬告。”
“可朝廷上下,数百文武竟无一人为刘伯温辩解。”
“这也足以证明这二人的丞相之权几乎大到可以欺天!”
虽然此次涂节等人弹劾,老朱也想借此机会好好敲打刘伯温。
可敏锐的政治直觉让他一眼看出当前朝堂中存在的乱象。
也是因此。
对于丞相制度,老朱是非裁撤不可了。
“既然爹你已经决定,那儿子便说说自己的想法。”
“丞相制可以裁撤,可要寻找合适的制度代替才行。”
将早就拟好的内阁制递给老朱后,朱标继续说道:
“内阁制。”
“从朝中大臣中挑选有能者,让他们进入内阁。”
“朝中政务,内阁众人先行拟定出个章程,随即报于皇帝总裁。”
老朱眉头微皱,粗略看了眼朱标递来的折子后,沉声说道:
“若是如此,不就是将丞相的人数增加,然后换个名字吗?”
“丞相权力过盛,威胁皇权。”
“那进入内阁的官员依旧是手眼通天,可迫皇权。”
“并非如此。”朱标微微摇头,继续解释道:
“简单来说,是将原本丞相的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分割出去。”
“决策权,回到皇帝手上,行政权归还给六部,至于议政之权便是交给内阁官员了。”
见老朱听后,再次翻开折子。
朱标紧跟着解释道:
“和丞相不同,内阁的官员没有决策权,他们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这便断绝了他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可能,也彻底断了相权威胁皇权的可能。”
“父皇,如今文官的顶点是丞相,想要做到丞相的位置,少则十年二十年,多则一生。”
“而内阁却是不同,但凡有才能者,无论官职高低均可入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入阁的官员依旧受其上司的制约。”
“更重要的是,无论官职高低,均可入阁,这对文臣来说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天下士子、朝中百官又岂能不趋之若鹜?”
对于最后一点,老朱相当心动。
因为这样,就好像给天下读书人设立一个看似触手可及,可实际上却遥不可及的目标。
原本为官数十年才能做到丞相,伴君王左右。
可如今一旦入阁,便能直接能成为天子近臣。
这对朝中任何一个官员都是极大的鼓舞。
仔细翻看内阁制后,朱元璋合上折子,再次开口说道:
“内阁的确要比丞相制度稍好一些。”
“可是标儿,内阁刚刚建立之初,是可以保证入阁官员的纯粹。”
“可是随着时间推延,入阁官员的权利是否会日益膨胀,直到与如今的丞相一样,甚至威胁到皇权?”
不得不说。
虽然老朱是泥腿子出身,可政治目光却长远的可怕。
历史上的内阁制雏形出现在建文四年,永乐年间发展完善。
而老朱所说的,内阁大臣会逐渐演变,直到像如今的丞相一样威胁到皇权,这样的现象在明朝中后期也的确发生了。
“标儿,如果内阁只能在创立之初保持纯粹,那也就没有必要设立了。”
“毕竟咱裁撤丞相制可不是为了你。”
“凭你的才能手段,咱根本不担心将来会有权臣威胁到你的皇帝权力。”
“咱担心的是后世儿孙。”
“你我都不能保证,咱大明的后世儿孙都能像你一样宽严有度。”
“若是后世儿孙羸弱,将来无论是丞相、还是内阁,都可能欺到皇帝头上。”
“所以标儿,有没有可能,在裁撤丞相之后,不设立内阁,朝中政务均由皇帝总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