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盛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文本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由网络作家“九剑本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
《完整文本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精彩片段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
李世民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有些惊悚的感觉。
联系到这孩子的生活环境。
从小无人照顾,却能把生活打理的如此美好。
此时他下意识的抬头,掀开珠帘,看向马车之外。
在李盛的宅院附近……
农田之中,有大人在忙着耕种,不知名的庄稼。
有孩童在嬉闹,也有的在朗声读书。
“克明,你来看。”
“陛下。”
“这……陛下,这……”
“克明,你怎么看这个村子?”
李二,此刻十分认真的看着杜如晦。
杜如晦也知道陛下是认真的,低头沉思了片刻。
“……民无饥馑,面有笑容。”
“虽在农田,衣着却十分干净,微臣甚至看到了花纹。”
“书籍昂贵,这里的孩童居然看得起书……”
杜如晦也十分认真的一拱手。
“尧舜之世,不过如此罢了。”
尧舜之世,也不过如此!
李二吸了口气。
不过此时,一个有些微颤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臣妾……想问问陛下,一件小事。”
“观音婢,且说无妨?”
此刻李二心情好到不能再好,现在皇后提什么要求,他都能答应。
“咱们何时……”
“何时能与盛儿相认?”
……
这个问题一出。
仿佛一盆冷水浇到了李二头上。
相认,相认……
他不用转头也知道,杜如晦立刻眼神给了自己一个警告。
不可操之过急!
眼下是什么时候。
自己才登基不过二年。
百姓自东汉倒下,魏晋篡权。
后来神州陆沉,经历了多少动荡?
前些时日的玄武门之变。
李盛虽然说,宫中的宿卫是支持他的。
李二自然知道这一点,但他更知道,即便有不少人支持自己,可政变这种事依然让天下人提心吊胆。
隋炀帝杨广,当年可不就是一场夺嫡大战耗费了大量元气,后来修建运河才力有不逮,开始强征的么。
更不必说两汉的宫廷内斗了。
两晋,更不必说。
一场玄武门,多少百姓回忆起了司马懿夺权之事?
现在谁不是提心吊胆,生怕再来几百年乱世。
李二只能苦笑。
“观音婢,此事……怕是只能先等等了。”
“你也知道……太子已立,盛儿却这么出色,届时若是……”
长孙皇后怔了怔,低头抽泣起来。
失散了十几年的亲骨肉啊。
她多想和孩子相认,听他叫一声母后……不,叫一声娘亲?
但夫君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她想和孩子相认,但也更怕孩子回了宫,玄武门之事重演啊。
一时间,
因为不能即刻接李盛回宫。
整个马车之内,气氛都十分沉闷。
不过李二的双眼,微微一亮。
“皇后,此事却也不必心急。”
“……哦?陛下可有想法?”
长孙皇后双目微亮,难道丈夫有办法?
却见李二轻轻一笑。
“要正式迎皇子回宫,这做不到。可……盛儿不也说了么,他想做闲王!”
“闲王……陛下的意思是……”
似乎猜到了李二要做什么。
长孙皇后面上隐隐露出按捺不住的惊喜之色。
“没错。朕前些时日出游,被一农家少年所救,不图回报,可见此子德行上佳。”
“外加有诸般奇术,利于民生。”
“我就找机会封他做个闲王,让他入长安,不也能相见么?”
长孙皇后呆了呆,随后抱住了李二,轻轻啜泣起来。
李二说完也看向了杜如晦。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还是要商量着来。
杜如晦思索一番。
点了点头。
“方今陛下登基不久,百姓犹在惶恐余波之中。此时正需要陛下设立一个典型。这个典型必须与政争无涉,但却要足够讨喜,能让百姓看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殿下……正是最佳人选!”
杜如晦考虑问题一向周详,他能肯定,就一定是考虑过各种情况。
“不会引起怀疑猜忌,引起祸患?”
“这便是天公作美,缘分所在了。若是陛下登基了好几年,那么突然设立闲王定然惹来非议。但现在不过贞观二年,百废待兴,陛下有些不守陈规的举措,谁也不会怀疑的。”
李二双眼放光。
那就太好了!
先以义子的名分收了盛儿,再暗中给他安排力量。
如此时日一长,再与盛儿相认,相信也不会引起天下哗然……乃至要改立盛儿为储,想来也不是什么问题!
李二一旦决定的事,轻易不会再变,至于李盛的王府建在何处,反倒是小事,无需多虑。
比起这些……
李二倒是也没忘了今日上午过来,宝剑被一斩而断之事。
这宝剑是他收藏于凌烟阁的,原本是清河崔氏所献,谓之曰天子器,请陛下收下。
对于清河崔氏的礼物……
李二是真不想收,但也不得不收。
不想收的原因,和“不得不收”的原因,其实都是同一个。
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一。
东周开始便绵延下来的千年世家。
但同时,崔氏和整个五姓七望的其他世家一样。
他们根本就不是他李二的人。
而是和李渊,李元吉,李建成这群人一伙的。
这也是李二与父亲矛盾最大之处,也是他软禁李渊至今最关键的原因。
……
昔年李渊建唐,
一切草创,总怕这刚一统的天下,又步了隋朝的后尘。
没有安全感的李渊,选择了同各路门阀世家合作。
所以武德七年,也就是玄武门血战的前两年,李渊恢复了九品中正制,断掉了寒门士子晋身的机会,同时大加封赏,曾经一天之内封官许愿,口授两千多人。
在李渊看来,
只要自己对这些世家荣宠有加,总不至于再招来反叛。
但李世民的观点,完全相反。
你对他们荣宠有加,就不会招来反叛?
魏武对司马家不够好吗?
两晋对世家门阀,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
结果呢?
国祚五十年都不到,直接衣冠南渡?
所以李世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横竖自己这边的人都是秦琼尉迟恭这些寒门子弟,或者魏征这些文人圈子边缘的山野散人。
自己本来就不是靠这些世家,
打下江山又不靠他们,干嘛给他们好脸色?
但他这么想,自然就不为李渊所喜。
一来二去,如今的李世民,和世家门阀之间表面君臣,实际完全是水火不容的态势。
李二简直要笑晕了。
这孩儿简直就是祥瑞中的祥瑞啊!
……
次日清晨。
上朝。
众大臣实际上都知道了三千流民不日就要来到长安的消息。
因此一个个战战兢兢。
闹饥荒,出流民,还要往长安跑。
这情况,如果换个昏君出来,那这些流民就是一群暴民乱民,分分钟全部处理。
但他们却知道李二偏偏是个爱民如子的,不但不会对流民下狠手,反而派玄甲军护送。
出了坏事,必有坏人。
陛下不怒斥乱民,那总得有人挨罚呀。
朝堂里有李二的人,有世家的人。
一时间,
心里惶惶不安者有之,痛骂李二伪君子者有之,愁眉不展哀叹者有之……
但是不一会,
李二就出现在了大殿中,并且出现了惊呆所有人……是所有人的一幕。
只见李二满面笑容。
“诸位,昨日想来都知道灾民要来长安了吧。”
“此大喜之日,诸位昨日却操劳了一天,这个……今日直接散了,大家休息一天吧!哈哈哈哈哈!”
一瞬间。
满朝百官,全员懵逼。
这一刻,无论是李二的人,还是世家的人,或者是混日子的,也有那为民着想的老实人……
脸上全部摆满了同一件东西。
?
??
???????
要不是李二声音依旧洪亮充满中气,他们简直要以为这是晋惠帝转世了!
就离谱!
整个朝堂之中,只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人相视一眼。
不约而同的,露出一个隐蔽的微笑……
……
仅仅片刻之后。
李二便笑眯眯的出现在了马车里,身边是长孙皇后。
身后则是另一辆马车,杜如晦、房玄龄和魏征在其中。
此刻,长孙皇后正不时掀开珠帘,观看外面的景色。
而与此同时。
李盛正在家中健身,一旁两个丫鬟拿着毛巾侍立,看着李盛两眼都是星星……
虽然不当猎户了,但这身子骨李盛还是要维持的。
还没娶老婆呢,这身材可不能拉胯。
李盛的健身方式,自然以肌肉训练为主,侧重爆发力。
大唐最强的时候,一直是府兵制,家家户户的男丁都要为了保护桑梓出战。
这是为了战斗的训练!
这是唐初,突厥还在,除了突厥高句丽、大月氏、小月氏,乃至天竺……等一众蛮族都窥视着中原。
毕竟中原现在也就刚刚一统。
在过去数百年间,神州也不是没统一过。
然而呢,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些大大小小的朝廷,往往寿命都短暂。
要么是民生不济冒烟造反,要么干脆就是蛮族上位沐猴而冠,总之没几个治国厉害的,打起仗来没有内功,强力的军事人才要么去给蛮族打工搏出身了,要么干脆就不出现。
总之,冉闵祖逖就那么些,
在这些能强行拯救中原的大神不在的时间里,蛮族基本上,为所欲为。
这一次,李二貌似挺能打的。
但是你能打有什么用,你一个人天天御驾亲征是吧?
程咬金,什么秦叔宝李靖。
这些人的主要作战经验也就是跟中原汉人。
遇到我们马背上长大的,还不是一碰就碎。
所以都在等机会,看什么时候大唐内部出点事,立马开冲。
李盛作为穿越者,突厥这个抢劫集团什么尿性他可太清楚了。
所以这段时间主要就是爆发力训练。
当然,既然是战斗,那么训练当然也不能只是健身那样的空架子。
李盛本以为这个时代号称民风尚武,或许自己有机会学习传说中的武术,不过……
“土豆……”
李盛的话长孙皇后一瞬间没听明白,不过一转念立刻就明白了。
孩子这意思是……
土豆这东西……家家户户都舍得吃?那岂不是说这玩意并不值钱?
怎么可能?
绝不可能!
“这土豆滋味如此甜美,岂不是难得之物?”
“夫人说的哪里话。这土豆我没怎么精耕细作,只是测试土地肥力而已。亩产虽然一般般,但也有个三千多斤啊。”
……
李盛笑着解释了一下,接着就继续给小长乐添新的土豆泥。
小孩子的嘴巴是最刁的,一道甜品能得到小孩子的认可,那就是最高不过的荣誉了。
但此刻,长孙皇后却是整个人呆在了原地。
三……多少?
三千多……斤?
这是什么数字?
她之前还想着这东西如此名贵,便国宴也可上得,
结果亩产三千多斤,这不是开玩笑吗?
你确定是三千多斤,不是三百多两?
……
“孩子,这土豆怎么能亩产三千多斤?天下万般食粮也不可能亩产这么多呀!”
“啊?呃,可是……夫人,这东西真的亩产三千多斤。如果是耕种精细得当,五六千斤也能拿出来的。”
李盛说的是实话,土豆这东西产量真就是这样。
后世的一线农业专家搞得试验田,土豆最高亩产,可以飙到两万多斤。
当然,这种用来写论文的试验田,没有多大参考性,但是一般的土豆田,真的可以达到这个量,据说连水稻都有亩产万斤的了,何况是土豆啊,李盛压根没把这当回事。
不过长孙皇后是彻底懵了。
要死了,三千多斤啊。这东西岂不是天上的仙种?
若非是神仙所赐,凡间……
凡间,长孙皇后知道,李二每天愁眉苦脸的两三件事里边,头等大事就是百姓的口腹问题。
寻常田地,通常都是一石多。
品质最好的良田,也就是两石。
两石,那就是两三百斤。
这……三千斤?
这亩产,岂能是人间之物???
天下焉有此理!
长孙皇后感觉大脑有些卡壳,一片空白。
她完全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李二每天,每月,每年心心念念的,除了啥时候才能干碎这群突厥蛮子。
就是哪里的百姓今年有没吃饱,
家乡没收成,要么吃人要么成群结队去外地乞讨,成为流民……然后流着流着自然就开始啸聚造反。
这东西……若是推广全国。
那……?
???
该是什么样的一番光景?
她简直无法想象。
不行,得亲自确认这件事!
这太重要了!
……
“孩子,这土豆我想亲自看看,若是可以,容我亲自掘上一棵,可好?”
长孙皇后双目放光的看着李盛,
这眼神直接给李盛吓了一跳,什么情况啊这么激动。
好像老李,老李夫人刚来那天就是这样。
不过只是挖土豆,也不是什么大事。
反正土豆田边篮子被自己带走了,棉儿莺儿在做家务,她们安排的晚餐显然也有土豆,正好还要去挖呢。
夫人想看个新鲜,那就看看咯。
“这有何难?夫人且随我来便是。”
“师父师父我也要去我也要挖土豆……挖了土豆大唐才有盛世……”
长乐也嚷嚷着要跟去挖土豆。她从小早慧,治国之道知道的不少,长孙皇后想到的事情,她也想到了。虽然只是对应着书册之上的知识,没有那么激烈的情绪就是了。
自古以来,粮食价格每上涨一段,天下便要多几个地方闹灾荒。
涨到一定程度,百姓就会易子而食,接着遍地烽火也就不可避免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