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手铐并没有戴上,但两名身材高大的特警已经一左一右,无形地封锁了陈文的去路。周围的警员目光复杂,有怀疑,有惋惜,也有恐惧。陈文看着林峰,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沉的疲惫和燃烧的冰冷。他缓缓抬起双手,任由警员收走了他的证件和武器,包括那把从不离身的备用解剖刀。
“林峰,”陈文的声音异常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去找我父亲在警校的档案。1985年,‘青松计划’雏形文件。答案在那里。在我出来之前,别让下一个符号被画上。”他深深看了王璇一眼,那眼神包含了嘱托和信任,然后转身,在特警的“护送”下,走向警车。背影在巨大的齿轮阴影下,显得孤独而决绝。
王璇紧紧攥着平板,屏幕上那个由鲜血和死亡构成的巨大城市符号,如同恶魔的图腾,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下一个节点在哪里?陈文提示的1985年警校档案,又藏着什么惊天之秘?γ-9…那个顶着陈文面孔的克隆杀手,此刻又潜伏在何处,准备落下这血腥图腾的下一笔?
市局地下三层的特殊隔离审讯室,空气冰冷得仿佛凝固。单向玻璃外,林峰面色铁青,盯着里面沉默如石的陈文。技术科的人正在对他进行声纹、步态、甚至虹膜扫描,与钟楼监控画面进行比对。结果令人沮丧——生理特征高度吻合。
“林队,初步比对…无法排除陈法医本人作案的可能。”技术员的声音透着无奈。
林峰烦躁地一拳砸在控制台上。难道真是陈文?被符号控制?精神分裂?那个所谓的克隆体只是他臆想出的替罪羊?
“林队!”王璇推门闯入,气息微喘,手里紧紧抓着一个老旧的牛皮纸档案袋,袋口封着带有警校钢印的褪色火漆。“找到了!在警校尘封的‘特殊研究项目’档案库里!1985年,‘青松计划’前期评估报告!”
林峰一把抓过档案袋,粗暴地撕开封口。泛黄脆弱的纸张散发出浓重的霉味。报告标题触目惊心:《关于利用特定遗传表型群体进行高抗压心理干预及行为引导的可行性研究(代号:青松)》。
报告内容充满了冷战时期的冷酷逻辑:筛选具有特定基因标记(报告隐晦提及“情绪稳定性阈值高”、“共情能力可塑性强”)的个体,尤其是同卵双生子,作为“理想模型”,进行高强度心理耐受训练和潜意识指令植入研究。目的是培养“绝对忠诚、高效执行特殊任务的非情绪化单元”。项目提议者署名处,一个龙飞凤舞的签名被刻意涂抹,只留下一个打印的职称:**首席生物行为顾问**。
报告末尾,附着几张模糊的黑白照片。其中一张是年轻学员们的合影。林峰的目光猛地定格在第二排一个面容严肃、眼神锐利的年轻人身上——正是年轻时的陈志明!他的身边,站着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笑容温和、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照片下方手写标注:**陈志明学员、宋振华顾问(项目心理学指导)。**
“宋振华?!”林峰和王璇同时失声。振华集团的创始人!青松夏令营的幕后金主!他竟然在1985年,就以“顾问”身份渗透进了警方的研究项目?!
“青松计划…青松夏令营…原来根子在这里!”王璇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脊椎升起,“从警方的研究项目,到后来的非法人体实验场!宋振华利用这个跳板,筛选目标,实施他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