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慢悠悠地跟在我身后,仿佛认定了我这个“两脚兽饲养员”。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主要是山里没啥时间概念)。
荒山依旧荒凉,但山坳里却悄然变了模样。
那个破败的窝棚被我修葺加固,虽然依旧简陋,但至少能遮风挡雨了。
旁边那片荒地,在我的“辛勤”(主要是为了自己和猪的口粮)开垦下,勉强种上了些耐活的粟米和野菜。
当然,大部分功劳要归功于我那群特殊的“合作伙伴”。
最初的那几头野猪和猪崽,在我的“迷之亲和力”和偶尔能找到的、极其有限的食物投喂下,竟然没有离开,反而在山坳里安了家。
更神奇的是,或许是我那“引发养殖冲动”的被动光环真的在微弱地起效,或许是山里的野猪也需要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我开垦的地里总能漏点吃的),陆陆续续又有一些落单的野猪或者小野猪群被吸引过来。
我的“猪口”竟然慢慢增长起来!
从最初的几头,到十几头,再到几十头……猪群在山坳里游荡,拱食,打架,哼哼唧唧。
而我,则成了它们默认的……“猪倌头子”?
或者说是……“共享铲屎官”?
我不需要刻意去抓它们、驯化它们。
它们就在那里。
我只需要每天定时在窝棚前撒下一些收集来的野果、挖到的块茎、或者粟米糠皮(自己都舍不得多吃),猪群就会自动聚拢过来,哼哼唧唧地抢食。
吃饱了,它们就在山坳里自由活动,晚上会自觉地回到窝棚附近比较避风的地方休息。
它们似乎默认了这块地方是“安全区”,而我,是这块安全区里一个无害的、会提供食物的“大猴子”。
我的生活变得极其简单,也极其……原始。
日出而作(主要是找吃的和伺候猪),日落而息。
衣服早就破烂不堪,只能用兽皮勉强蔽体。
头发胡子乱糟糟地纠结在一起。
皮肤被山风和烈日吹打得黝黑粗糙。
脑子里那个系统,再也没有亮起过。
仿佛彻底烧毁了。
只有偶尔夜深人静,或者看到猪群因为争抢食物而互相拱得飞起时,我才会恍惚间想起那个卡在99%的皇帝养成界面,想起虎牢关前的红光,想起吕布跪地的身影……然后摇摇头,把这些荒诞的碎片甩出脑海。
皇帝?
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