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速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朱由榔丁魁楚结局+番外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朱由榔丁魁楚结局+番外

理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朱由榔丁魁楚   更新:2025-04-18 18:2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榔丁魁楚的现代都市小说《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朱由榔丁魁楚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理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朱由榔丁魁楚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绝不可能,孙可望此人简直无君无父!”

“这是蔑视朝廷!绝无此疏!”

“流贼就是流贼,果然不可与之相与!”

“与贼军合作断不可行,王夫之妖言惑众,陛下,臣请斩王夫之!以谢天下!”

“请斩王夫之!”

“臣附议!”

自从孙可望第二天向王夫之又提出了新条件,要求光烈天子朱由榔,也就是朱由榔亲自来贵阳,他们才愿意改旗易帜,归附明廷。

王夫之一听到这“不可理喻”的要求,二话不说,直接拂袖而去。说到底,在这个年代,天子,那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存在。

更别说,大明朝已经延续了三百多年,皇权的尊严已经深入人心,纵使此时的明廷连偏安一隅都做不到,只是一个在清军威胁下苟延残喘的“前朝余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一个三百年的皇朝、帝国呢?

否则为什么在崇祯死后,只要能找到一个宗室后人,那些各地的官员就能马上建立一个能够获得当地士民承认、拥护的新朝廷?这就是历史惯性的力量。

而孙可望却要作为国家最高象征的天子跑到他的“贼窝”里,去做什么劳什子“承诺”,这种行为和董卓、曹操何异?

于是王夫之一回到肇庆,立刻就引起轩然大波,无数官员破口大骂,乃至于迁怒当初一力建议与西军联合的王夫之、吕大器等人。

甚至有人上述建议,先不管什么清军了,先派人带兵把这个藐视君父的“流贼”给剿了。

顺带着,大家对忠贞营这样由民军收编而来的军队也充满“不友好”的情绪。

面对这样的形势,朱由榔是真的无语了,在他原本的想象中,联合西军一事应当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通过王夫之回报的种种细节,他能够发现,虽然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有不小的合作意愿,但孙可望则明显有所疑虑及抗拒。

他先是觉得奇怪,因为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西军最后是接受了流亡的永历朝廷,还把朱由榔接到了昆明......

等等,流亡?

思虑了一晚上,朱由榔大体能够猜测出孙可望拒绝合作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他忽视了历史上南明永历朝廷与西军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那时的永历朝廷已经是个四处流亡、走投无路,没有一兵一卒的空架子了!


一、朝廷在佛山成立武备局,招募工人,最低月银七钱,技术熟练的老工匠另算,而且有奖金。

二、对于尚在经营的民营铁铺,掌柜、老板等负责人,三日后可在临时行在前汇集报道,届时朝廷有事宣布,当然是好事。

三、以后佛山虽然还是一个镇级行政单位,但佛山巡检司改为巡政司,品级由正九品提升为正八品,虽然还归南海县辖制,但同时也受广州府知府衙门双重管理。

佛山镇属于工业城镇,人口密集,短短一两日之内,这一消息便传遍整个佛山镇了。

对于第一条,全镇的工人和百姓们都是举双手欢迎的,自从十几年前开始,各种原因作用下,佛山镇铁冶行业经营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有大量工匠失业闲置,失去经济来源,生活水平每况愈下。顺带着对服务业的消费也大幅度降低,此时的佛山镇堪称“百业凋零”。

月银七钱可不算低,这与此时光复军普通士卒的月饷相当。要知道在大明朝,匠户的地位在四民中仅高于商人,但商户好歹还能有赚钱的营生,而匠户就极其苦逼,若是那种自己开着小作坊的还好一点,若是给别人帮工的,每月有个五六钱银子就很不错了。

更不必说这几年作坊铁铺大量倒闭,连这点收入也断绝了。

至于第二、第三条,与普通镇民干系不大,但大家也能从中感受到朝廷和天子对佛山镇的重视。

不过两天的光景,就有超过七百名想要投武备局的工匠,在告示上指明的登记地点报到,由几名文吏登记造册。

到了第四天早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人。

与此同时,一百多名工坊、铁铺的负责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境,聚集在天子和钦差所在的大院门前的空地上。

数十名擎刀披甲的军汉宿卫门前,不怒而威,让一众商户心中更加难定。

这大院原是佛山镇中最大的商户之一冯氏的院子,之前钦差还没到佛山,由于听闻这冯氏家声不错,便派人递了拜帖了解情况。冯氏也很识趣,提前把自家大院腾了出来,表示提供给钦差临时办公居住所用,自己家搬进了一处偏宅。

胡璇也没做怎么拒绝,毕竟虽然他可以不挑住处,总不可能让后面来的天子也随便住个民房吧?冯氏这个大院虽然也不算多豪华,但起码是在这佛山最大的府苑了,勉强能保证天子的安全和居住。

所谓投桃报李,冯氏家主的果断投资并非没有回报,早在胡璇抵达佛山之后,便与冯氏透露了一些信息。

所以在这一百多人里,冯氏家主冯循安是最淡定的一个,不少其他商户都聚在他左右,想问出点口风。但冯循安只是表示此次召见绝对是好事,朝廷不会为难众商户,就不再多说。


校场之中,尘沙飞扬,新分来的一批千余人青壮已经在此报到,正在老兵的呵斥声中进行简单队列训练。

军制改革敲定之后,李景兴、郭恪、赵纪三名亲军将领也得到了新的职务。朱由榔只留下了一千两百精锐亲军作为宿卫,剩下的所有亲兵均重新编入光复军都督府体系。

目前两广的五万大军统一编为光复中军都督府,暂不设都督,分管五师,前师位于广州,以原广州总兵余龙为前师总兵;中师位于肇庆,以原广海卫指挥使庞刚为中师总兵;右师位于漳州,以之前率军降明的赵任为右师总兵;左师位于广西桂林、柳州等地,以原桂林总兵赵印选为左师总兵;后师位于梧州、罗州,由原神电卫指挥使周嘉屏任后师总兵。

整编后的李景兴、郭恪、赵纪三人按照品级均被授予了营参将一职,其中赵纪安排在前师广州府那,而李、郭二人则编入中师,依旧护卫肇庆。

按照新军制,为了做出区分不搞混,营这一编制的命名与师那样前后左中右不同,而是以“某字营”作为命名。

比如眼前郭恪所率的便是烈字营。

而在烈字营校场上巡视了片刻的朱由榔却是皱起了眉头,作为以曾经天子亲军为骨干、皇帝亲信将领率领的部队,烈字营的兵员、训练自然都没什么问题,而且兵部也是将素质最好的一批新兵拨给了烈字营这种护卫肇庆的部队。

但朱由榔却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那就是武器装备。

他发现全营三千士卒,除了约两千老卒倒还算刀枪、盾牌还算齐全,火铳、甲胄也有少量装备率外,那一千多新卒的装备就只能说是简陋了。

火铳、甲胄自不必说,就连刀剑、枪矛这种基本装备配齐的也只有一半,另一半则只能拿着一些耥耙、锄头一类的农具乃至于削尖的竹枪一类,盾牌一看就是兵士用刀将木板简单加工而成。

在惠州博罗的山谷之中,朱由榔可是亲眼见过清军武备如何的,不说几乎全员着甲,火铳、弓箭装备率高得吓人的满、蒙、汉八旗劲旅,就连一般的绿营降军,基本的军械一样齐全,而且也有着不少火器。

就凭着这样的武器装备,上了战场,与清军对战几乎就是送死!

想到这里,朱由榔转头向郭恪询问

“郭卿,之前潮惠之时,我军不是缴获了不少军械吗?如今怎么新卒都无军械可用啊?”

郭恪也是无奈回答

“陛下,潮惠之战,我军虽缴获不少,然而大军作战,兵械损失也是极大的。再加上本来我军装备就紧张,如今又扩军两万,便更加不足用了。”

“工部呢?难道这么久了,工部没有生产军械吗?”

朱由榔不爽的抱怨,但他话刚出口就后悔了,旁边的郭恪也是默然不语

哪有什么工部啊?现在光烈小朝廷连一个工部尚书都还没有呢!更别说去组织生产武器装备了!

郭恪想了想,犹豫着低声开口

“臣倒是听说,佛山铁冶在甲申之后就陷入混乱,但许多匠户、炉户都还在,若是......”

朱由榔闻言眼前一亮,他还差点忘了这茬,明朝最大的冶铁基地之一佛山铁冶不就在广东吗?自己居然还为军械发愁!

明朝初年﹐佛山铁冶就已经逐渐繁荣。至成化﹑弘治之际﹐佛山居民大都以铁冶为业。佛山镇地处西江和北江汇流处。环堡皆水﹐水上运输便利。广东各地采炼之生铁﹐多顺江而下﹐贩运至该镇炒铸成熟铁锭和其他铁制品。

到了明朝后期,佛山出产的大量铁器不仅提供给朝廷作为军用、官用,而且还远销海外,向北出口草原,向南向东销往东南亚、朝鲜、日本。

有这么一座金山在,朱由榔居然还为武器担心?


原因也很简单,武备局现在还处于准备状态,距离投入生产还有一段时间,但军队所需刻不容缓,所以朱由榔打算先让这些民营商户应应急,同时也是给他们的一个甜头。

反正这些冷兵器的武器装备也不是什么机密,佛山镇以前也被朝廷摊派过制造军械的任务,对这些东西也不陌生,主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保证质量过关,其实以他们的效率,生产起来并不慢。

-------------------------------------

与此同时,武备局的筹备工作也走上了正轨。

胡璇从佛山镇外围靠河找到了一处空址,这原是南海卫下辖一个百户所的驻地,但军制改革之后,兵员已经被调走整编,剩下的妇孺家属被胡璇统一安置在了另一个村寨旁边。

首先便是开始了工坊的建造,虽然胡璇也收购了一些因为倒闭闲置的工坊,但那些毕竟太分散,不易于统一生产流程。

两三百被朝廷武备局“收编”泥瓦匠组成的工程队开始工作,还雇佣了许多周边村民协助。

其后,胡璇也不闲着,对向新成立的武备局报报到的一千多名锻工、铁匠进行分类甄别,不同工种、不同水平。

除了场地、房屋,武备局的组织制度建构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按照朱由榔的意思,将这些工人分为九等,从第九等到第一等,依照不同的贡献和技术水平,都有着不同待遇,包括薪资不同、级别不同、地位不同,来刺激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其中最高的一、二、三等工人甚至可以相当于朝廷命官!这是几百年来大明朝的匠户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朱由榔不信,有这么大的诱惑摆在面前,还不怕这些工匠卷到爆棚?

胡璇虽然对给杰出工匠授官一事颇有异议,但也没有太多坚持,毕竟国难当前,胡璇也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清流”,所以最后也选择了沉默和妥协。

但唯一让他不同意的是朱由榔极度没文化的命名方式实在无法忍受,什么叫九等工人到一等工人?这名字也太特么俗了吧?

最终,在胡璇的一直坚持下,这个新方案才正式出炉。

整个武备院的工匠按照资历、贡献、技术水平,共分为三阶,每阶又分为初习、通习、长习三等,共三阶九等。

第一阶为工徒,薪资按等级从每月七钱至每月一两不等,主要是工坊里打下手的帮工和徒弟们,他们的地位待遇和军中的一般士卒或者县衙里的差役、捕快们差不多。

第二阶为工师,他们主要是工坊里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师傅们,到了这一阶的工人,已经可以独立负责某项工作,并且带徒弟和帮工了。

比起下面那些工徒,他们的待遇又高了不少,月薪从一两四钱到二两四钱不等。他们的地位则相当于县衙和府衙里的吏员,虽然没有官身,但也算是正儿八经的“事业编制”了。

第三阶为匠师,这些人便是工坊里最主要的技术骨干和工艺人才了,要么是某个生产环节或者工坊的总负责人,要么是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的带头人。

对于他们的待遇安排就无需格外规定了,因为无论是初习、通习还是长习匠师,都属于朝廷命官的范畴!

没错,这些顶尖技术工人将得到朝廷授发的官服、乌纱,在吏部登记,正式成为大明朝统治集团中的一员!

其中初习匠师相当于正八品,通习匠师从七品,长习匠师正七品!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成为三阶九等中最高的长习匠师,作为一名打铁出身的工匠,你能和家乡的父母官、县太爷平起平坐。

不仅如此,若是那种有着更大突出贡献的,工部还会上报天子,由天子亲自授予“将作少匠”和“将作大匠”的头衔,这可是相当于正四品和正三品的朝廷大员!

再甚至于天子一高兴,封你一个子爵、伯爵,从此簪缨世代、与国同休!

这份大饼摆在所有人面前,简直就是饿狼见肉!对于这些曾经衣食无着、地位卑微的匠户而言,现在你告诉他们: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可以成为封妻荫子、世代富贵的社会顶流!那场面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