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笑声中,带着几分嘲讽,几分感慨。
“卧龙终究不懂人心呐!”
贾诩一边笑,一边摇头说道。
在他看来,诸葛亮一心北伐,想要兴复汉室,其志可嘉,可他却低估了人心的复杂与多变。
这天下大势,早已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和忠诚就能改变的。
蜀汉国力本就薄弱,内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而曹魏根基深厚,人才济济。
诸葛亮不顾实际情况,执意北伐,虽有六出祁山之壮举,可终究难以成功。
贾诩凭借着自己对人心和局势的深刻洞察,早已预见了诸葛亮北伐的结局。
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顺应人心,审时度势,才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业,而诸葛亮,显然在这一点上,差了些许火候。
日子一天天过去,贾诩在曹营中,也留意到了一个年轻人,此人便是司马懿。
司马懿平日里行事低调,为人谨慎,看似对权力并无太大欲望,可贾诩何等敏锐之人,他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不凡。
一日,贾诩与旁人闲聊时,谈及司马懿,他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此子藏得深呐,表面上波澜不惊,可内心深处,那野心勃勃的火焰,又怎能瞒得过我?
可惜啊,他虽极力隐藏,却终究藏不住野心。”
贾诩的这番话,如同预言一般,精准地道出了司马懿的本质。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司马懿及其家族,在曹魏政权中逐渐崛起,最终掌控了大权,建立了晋朝。
贾诩的这一判断,再次展现了他非凡的识人眼光和对局势的精准预判,在这乱世的暗流之中,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
后记建安二十三年冬,寒风凛冽,洛阳城仿佛被一层厚厚的冰霜所笼罩,一片肃杀之气。
太尉贾诩,这位在乱世中纵横捭阖、智谋超群的传奇人物,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的离去,在朝野之间,竟未掀起一丝波澜,既没有众人悲痛的哭声,也没有那隆重的葬礼仪式。
朝堂之上,官员们依旧忙碌于各自的事务,仿佛贾诩的存在,从未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过影响;民间百姓,也只是在茶余饭后,偶尔提及这位被称为 “毒士” 的谋士,语气中带着几分敬畏,几分神秘。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在那风云变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