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师姐成了我亲密的玩伴。
大师姐静月,比我大四岁,为人稳重,善解人意。二师姐碧霞,比我大两岁,活泼开朗,为人热情。她们都待我极好。
来到青云观这些日子,我日日与她们同吃同住同修习,彼此间已经非常熟识了,也逐渐不再拘束,说笑逗乐起来。
上完了早课,我和两位师姐一起去溪边挑水。
路上,二师姐看我一直不说话,问道:“春娘,今日怎么这么沉闷?“
“师姐,你们喜欢师傅吗?“
二师姐扬起嘴角说:“当然喜欢,师傅是最脱俗超群的人,就像是……仙人那样。“
“那大师姐呢?“我看向大师姐,问道。
大师姐微微笑笑,让我仔细脚下的路。
把几只木桶放在溪水里,等着水流逐渐充满它们。我们三人坐在岸边的大石头上,大师姐这才缓缓开口:
“要是没有师傅,我和碧霞根本活不到今天。“
听大师姐这么说,二师姐收敛了笑意,鼻子似有些发红,用手揩了揩眼角。
“我们是一个村里的,当时村里遭了灾荒,人们吃不上饭,我和碧霞的家人都饿死了,留在村里已经没有活路,我们两人就沿街乞讨,拔草根扒树皮,走到了兴州城。“
“兴州城里的人们到处驱赶我们,没几个人愿意给我们一口吃食。后来我们被人牙子盯上了,险些被卖。“
“师傅到兴州城一户姓孙的人家办事,路上看到了我们俩,将我们捡了回来,救了我们。“
二师姐此时已经满脸泪珠,说:“要不是师傅,我们只怕早就被卖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大师姐眼中也有点点泪光,她说:“我们对师傅,不只是喜欢,她就像我们的亲娘,在她身边,就是安心的。“
我心里一震,从前我有时候觉得,自己的童年摊上一个不管家里人死活的爹,是太大的不幸,后来娘带着我和祖母脱离了苦海,以后的日子才好了。
现在对比两位师姐,便觉得她们所受的苦难,比我更深。
师姐们讲起从前的事,我也不适宜在此刻多问什么。
打完水回到观内,我们便到正殿打坐静修,我先前想问的问题还未曾问出口。
夜里,我躺在房里,脑中还想着白天的那个问题:师傅这么脱俗完美的人儿,为什么我总觉得她内心里有种哀愁呢?
想不明白,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沉沉睡去。
8
来到山上几个月了,我开始思念起山下的家人来。
可是上山修行,不满一年是不能下山的。我也怕娘和石头他们把我看扁了,硬着头皮也要撑下去。
只是吃饭的时候,我会想起山下小贩卖的的糖葫芦、祖母做的汤包、娘做的竹笋炒肉、十娘姨包的肉馅粽子……
想念家人的泪水还是止不住,那眼泪由心而出,顺着嘴角流淌下来。
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条上山学艺路是我自己选的,千万不能中途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