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郭小米徐静安的其他类型小说《六零年,穿成了心机女主的垫脚石郭小米徐静安大结局》,由网络作家“月藏云那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从见到沈岳的那一刻,空间里又出现了一本《重生军嫂的幸福生活》。书中的女主顾盼盼就是沈岳的结婚对象。徐静安看了后挺同情沈岳的,两世都那么倒霉!通篇看下来沈岳估计从始至终就没看上顾盼盼。也是倒霉,就是顺路帮战友去看望了一下农村的老娘,就被同村的姑娘当面跳水逼婚。没办法咬牙答应了,可随军就别想了。估计是拖了好几年,到了35岁还没孩子,最后不得不答应。谁知随军前夕出任务受伤,腿没了一条,沈岳干脆就退伍了。女主顾盼盼就不干了。结婚以来,自己还是在农村吃住干活,每月丈夫只给自己寄五块钱生活费。熬了好几年终于能随军了,结果丈夫退伍了。自己好日子没混上,回头还要伺候残疾丈夫,于是领了离婚证转身和别人过了。离婚时顾盼盼想要钱,沈岳表示离婚可以,钱一分...
《六零年,穿成了心机女主的垫脚石郭小米徐静安大结局》精彩片段
从见到沈岳的那一刻,空间里又出现了一本《重生军嫂的幸福生活》。书中的女主顾盼盼就是沈岳的结婚对象。
徐静安看了后挺同情沈岳的,两世都那么倒霉!
通篇看下来沈岳估计从始至终就没看上顾盼盼。也是倒霉,就是顺路帮战友去看望了一下农村的老娘,就被同村的姑娘当面跳水逼婚。
没办法咬牙答应了,可随军就别想了。估计是拖了好几年,到了35岁还没孩子,最后不得不答应。谁知随军前夕出任务受伤,腿没了一条,沈岳干脆就退伍了。
女主顾盼盼就不干了。结婚以来,自己还是在农村吃住干活,每月丈夫只给自己寄五块钱生活费。熬了好几年终于能随军了,结果丈夫退伍了。自己好日子没混上,回头还要伺候残疾丈夫,于是领了离婚证转身和别人过了。
离婚时顾盼盼想要钱,沈岳表示离婚可以,钱一分没有;要不就别离婚凑活过。顾盼盼气地要死,临走前骂骂咧咧,狠狠地羞辱了前夫。
事实上,女主离开后也没有过上自己的想象中的好生活。结果临死前从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前夫发达了,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于是,重生后决定要好好疼爱被自己抛弃的前夫,给他一个完整的家。为他生儿育女,要和他一起和和美美的过日子。
这么典型老套的故事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许静安也很无奈。
关于自己的剧情书里就提了两次。
一次是女主重生后上门见面的时候。
现在沈岳那里家属院不够,不能随军。不想在农村干活的女主,就想着接了沈母的班。结果见面的时候才知道,沈母已经退了。再找人买一份工作不是不能,可男主沈岳的意思已经表现出来了,沈家自然不管。
没办法最后还是回了农村苦熬了好几年。花了5年时间,不停的给男主写信、寄东西表示关心,用了水磨盘的功夫打动了男主。赶在那次任务之前,沈岳同意了女主随军。
部队里也知道沈岳快35了都没有孩子,夫妻两个从结婚到现在已经五年没有见面了。老婆好不容易来随军,所以这次任务就没让他去,恰巧把腿保住了。
第二次是女主怀孕了,婆婆沈母去军区照顾她了3年。期间问起家里怎么办?沈母说有二儿媳妇在不用着急。
徐静安看了剧情跟自己没多大关系,毕竟两人离得远。同样徐静安也没有感到喜悦,只感到厌烦。
这夫家还是自己千挑万选的,那些没有金手指的姑娘过的该有多难,她都不敢想象。
要是能单身多好!
第二天徐静安见到了女主顾盼盼。穿着半旧的黑红格子上衣,蓝色的裤子,两条枯黄的麻花辫垂在胸前。
能看出来对面的姑娘日子不好过。沈母没说别的,热情的招呼姑娘喝茶吃糖,吃点心。虽然这个姑娘不合她的心意,可怎么也得看老大的面子。
顾盼盼面上乖巧腼腆的回应着,心里却是感慨万千。
这是自己两辈子以来第一次见到婆家人,上辈子直到离婚沈岳都没带她回来过。
她是跳水发烧的时候回来的。沈岳这次是到她们那儿执行任务,顺便看望一下战友的父母。上辈子她就只顾着逼沈岳娶她,从磨着沈岳答应到打申请再到领证,前后花了十几天。事后他冷着脸直接转身就回部队了。
后来离婚时才知道,他当时好几年没见过家人,原本是要年底回家看望父母的,但因为和她结婚把假期给用了。这次她没有拉着沈岳不让他走,而是选择相信他,让他回部队再打申请,年底回家探亲的时候两人再领证。
这样时间没有浪费,年底的探亲假她就趁机让沈岳带她回来。沈岳当时听到她的话后,脸色有所缓和。
中午吃饭的时候,沈母也是做了好多菜。
“来,红烧肉多吃点。”沈母拿着公筷给顾盼盼挟了过去。!
“妈,够了够了。”顾盼盼忙说。
徐静安眼看着沈岳挟菜的手停顿了一下。
“那行,想吃什么就自己挟,别不好意思。”沈母说了句客气话后就没再管,而是慌着喂孙子吃蛋羹,不然该凉了。
吃过午饭,徐静安接过孩子回房间,哄孩子睡午觉。沈和帮着沈母收拾好,也跟在徐静安身后回屋。
“你们是什么打算啊?”沈父问道。
顾盼盼扭脸期盼的看着沈岳。
沈岳放下手里的茶缸,抬眼和沈父说:“爸不用忙,时间有限我们明天就走,还要去领证呢。”领结婚证要去女方的户口所在地。
“妈,沈岳那里不能随军,你看你的工作能不能给我接?”顾盼盼的话让沈母愣了一下,下意识的望向沈岳。
沈岳的脸都黑了,:“妈已经退休了。”
“退了?什么时候退的?”顾盼盼吃惊的问沈母。
记忆里上辈子沈母是过完年正月十五退的,要不然她也不能一见面就问。这辈子怎么提前了?
沈母的脸色也不好。
退休人员每个月都有退休金。如果让家属接班的话,那就相当于顶职,就不再有退休金了,而且两人的户口关系也要转换。
也就是说顾盼盼成了城市户口,沈母反而就变成了农村户口。那沈母所有的票据、粮油供应都没有了。
凡是能接父母班的,那绝对是这个家庭里最受父母宠爱的。接班可不是开玩笑的!
一个才见面的儿媳妇,更何况是通过算计儿子嫁进来的人,怎么能讨得婆婆喜欢?
沈母原本看在沈岳面子上,耐着性子对大儿媳妇的客气消失不见了。
更何况她看的出来,大儿子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女人心思太多,太能算计了!
“早退了,一年多了。”沈母心里对顾盼盼更是看不上眼了,也懒得勉强自己,再去招呼对方了,斜着眼睛看向沈岳。
沈岳看着沈母的眼神,站起身:“妈,我们出去转转。”
“那行,家里闷,你们年轻人都待不住,我就不留了。”沈母马上接话道,“老大,带着你媳妇出去转转。好不容易来一趟,看看咱们这里的人民公园、沁河,爬爬太黄山。”
沈岳点头,人少还不花钱挺好。转身拉着顾盼盼出了家门,势必要把沈母说的地方都走一遍。
徐静安在房间听到沈母的话“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沈和捏着媳妇的鼻子,:“笑什么?多动动还不好?累了说话就少了!”
顾盼盼被沈岳溜着转了一下午。期间顾盼盼不是没找话题,但沈岳一句话也不回。
天黑之后,沈岳直接把顾盼盼送回招待所。“早点休息,明天再来接你出去。”说完就走了。
顾盼盼累的说不出一句话,踉跄着回到房间。走了一下午,腿疼地抬不起来,脚底就像着了火,碰都不能碰一下。
晚上沈家人热热闹闹的一起吃了团圆饭。谁都没再提顾盼盼一句。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徐静安回来的时候鞋都湿透了,双脚冻的冰凉。
她抽空回房间又换了一双。虽然是单鞋,但也比穿湿鞋强!
把湿透的鞋,靠在炉子上烤着。
晚饭又是一家人齐聚一堂。好不容易一月吃一回肉,全家人都盼着呢!
红烧肉一上桌,一家人都高兴坏了。徐建设兴奋地拿起筷子,等着父母发话好出手:“可算是吃一回肉”。
“行了,行了,”徐母笑着打趣,“跟没吃过似的”。拿起筷子把肉,先给徐父往碗里拨了1/4。
“都吃吧,趁热。”徐父一发话,桌上的肉就下了一半,筷子都要都飞起来。
“你也吃”,徐父看徐母不舍得夹肉,就把自己碗里的肉给了徐母一半。
“够了,够了”,徐母紧拦,“你多吃点,咱们家就你最辛苦。我吃点就是了!”
当然这吃肉的人里面是没有徐静安的。
她夹着桌上其它的菜,赶快吃了起来。不然一会儿等他们吃完肉,菜就轮不到自己了。
在徐家,每次吃肉、吃鸡蛋的时候,只要徐静安往里伸筷子,那么徐母总会想起来有什么事没做让她去。
等她回来,自然是什么都不剩了。
一次两次的可能不明白什么意思,可谁也不傻!时间一长,原主就自然明白徐母是什么意思了。
每次这种事过后,徐母又总会说:“吃东西,多少是个够?”
“好日子就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作为一个姑娘,首先要学的就是勤快、会过日子!”
原主明白,徐母嘴里的那番话,就是让她听的。
一个家庭的资源是有数的,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并不怎么富裕的普通家庭!
而此时又处在这样的年代!东西就那么多,谁都盯的死死地!
徐静安过来后,也没做出什么改变。
不就是鸡蛋和肉吗?这些东西几年不吃也死不了。
刚过来的那段时间不改,是没摸清周围情况不敢;现在不改是没必要!
她需要这种平稳和不被过多关注的隐形生活。
只有不被注意、不被提防,到时她才好出其不意地离开!她才能过自己的好日子。
自己当家做主,多少好东西吃不得?
收拾好饭桌,等徐静安洗完衣服从外面进来,刚才的欢乐、热闹都消失不见了。
……
徐建国又低垂着头不说话。徐静安不用问就知道,肯定是关于他和许多多结婚的事。无非就是工作的事没谈拢。
徐静萍和徐建设两人,一看情况不对早就跑了。
徐静安也同样把自己当空气,悄悄溜回房间。毕竟这是徐老大自己的事和别人无关!
徐静萍坐在书桌前,捧着本书。她听到开门的声音,抬头看了徐静安一眼,又低头继续看了起来。
徐静安也马上抓紧时间写作业。晚了,徐母就又要骂浪费电费了。
半个小时过去了,徐静安都把语文课本换成数学课本了。而徐静萍眼神发直还是保持原来的姿势,动也不动,书都没翻一下。
徐静安就知道她走神了,确切的说徐静萍的心不在这里。
徐静萍心里明白她自己学习一般,考大学没戏。
现在已经进入十二月份,说着就要高三毕业了。可是工作怎么办?
家里条件不好,没钱!更何况老大徐建国现在要结婚,所以掏钱买工作这事就不要考虑了。
内部招工到是简单,可她不知道消息;参加公开的招工考试,竞争的人太多,能不能考上心里没底。
想到这里,徐静萍心里烦的要死,呼吸声都重了起来。
到底该如何为她自己找条生路?
徐母到是有一份正式工的工作,可徐静萍心里明白轮不到她。
别看徐母对她好像不错,起码在这个家里比老三强,那是因为她长得好。
也别看徐父徐母喊着家里没钱,可自从老大提出要结婚,两人并没有特别的紧张在意。
那是因为过了年她就十八了。所有空缺都能从她这里找补回来。
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还有一张不错的脸。
你看!她和老三都读高中,即使老三成绩一直不错。可在徐母徐父眼里那不算什么!因为她没有漂亮的脸蛋儿,那就卖不起价钱!
什么?你说老三聪明,能当大学生?那不是还早嘛?谁知道两年之后她能不能考上?那么远的事谁能看的准?
远的不说,她只要向大哥对象许多多学就够了。
到时候,她也别的不挑,就挑一个能给自己找个工作的人家。
想到这里,徐静萍把心里的几个人选再三盘恒。下定决心后,拿出张信纸写了起来。
……
徐建国一想到对象“许多多”的结婚要求,就心里难受的睡不着。
他要是有能耐再弄个正式工作,还用得着在制氧机当个学徒工?
这不是在为难他徐建国吗?
越想越睡不着,只能在房里不停的翻过来倒过去,破旧的木床也“吱吱”响个不停。
老四徐建设这会儿被吵的没法睡,气的埋怨话张嘴就出。
“徐建国——,你还让不让人睡了?”
“不睡就出去,外边凉快!”
“有完没完?”
徐建设憋了一肚子的火,冲着徐建国就过去了。
徐建国也不耐烦:“怎么跟我说话呢?我是你哥!”
徐建设也不气短:“哥怎么了?不就比我大几岁吗?在这么招人烦,你就是活1000岁都没用!”
“嘿!我说老四,骂我是不是?别以为我听不出来?”徐建国读书少初中文凭,最讨厌别人说话不说全。
但凡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怀疑对方骂他!
“赶紧睡!”徐母的话一传出来,兄弟俩谁也不说了。
徐建国:“我知道了,马上睡!”
屋里安静下来,偶尔还能听到徐父徐母一两句悄悄话。
但这些都和徐静安没关系。
她躺在床上,只把外面的罩衣脱了。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棉衣,盖着不知道用了多少年,已经结成一块一块的棉被,闭上眼睛。
手放在腹部,摸着钱票,心里一片坦然。
随着中午下课铃声响起,徐静安赶紧收拾东西,拿上饭盆去食堂打饭。
食堂在教学楼的西侧,一路小跑着就过去了。
不然去晚了人多,排队等的时间长不说,到最后剩下的都是汤多菜少。
等她拿着饭盆冲到食堂的时候,前面队伍已经有不少的人了。徐静安也很无奈,在打饭这方面她觉得自己够积极得了,却从来没成为第一名过。
“强中自有强中手”,她估计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排好队,现在冬天打饭也没什么能挑的。大冬天的不是白菜就是萝卜,最多加个土豆,洋葱,胡萝卜(后两个就看运气了)。
学校有住校生和走读生。
住校生都是离家远的,他们一天三顿在学校吃。这些人户口和粮食关系在学校。
每个月这些人给学校交粮食或是钱票,学校发给寄宿学生一大张印好的餐券。从每月的一号到月底最后一天,每餐都要出示早餐券、午餐券和晚餐券。
像是徐静安这样的走读生,离家近的回家吃;离家远或家里忙做不了饭的,就只能中午在这里吃。
主食可以在食堂买,但大部分都是自带(天冷的时候,可以放到公用的大蒸笼里,将它蒸热蒸熟)。所以大多数情况是只要打菜就好了。
等她打好菜,再从蒸笼里取回自己的窝窝头,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的时候,队伍都排出5米开外了。
徐静安抱着饭盆就扭头找坐的地方。食堂的桌子凳子都是有数的,来的晚的只能站着吃。
墙壁上都是标语:“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徐静安——,徐静安——,这里!”
徐静安寻声看过去,她同学王晶晶正对着她招手。
两个人虽然不在同一个班,但就是那么神奇,对了脾气。现在两人成了说悄悄话的好朋友。
于是徐静安赶忙走过去,王晶晶顺势往里挪了挪位置。“赶紧吃,冬天凉的快!”
两个人谁也没说话,先埋头吃饭。这会儿食堂里乌泱泱的一堆人,喧闹嘈杂声一片,说什么都得喊,不然听不着。
洗完饭盆,两人出来都松了口气,这一路跟打仗似的。
“静安,听我妈说明天她那儿的供销社有不要票的瑕疵布,你要不要?要的话记得上午让阿姨10点多钟过来。”王晶晶圆圆的小脸,靠着徐静安耳朵悄悄的说。
徐静安赶紧说:“要!肯定得要啊,谢谢你晶晶。”
“谢什么呀,咱俩之间用说这个?就是每个人最多只能要3尺,多了不行!”
“这就不少了。”
现在这年头,能买到不要票的布就是占了大便宜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徐静安把手上的水往身上擦了擦。
“嘶~咱们赶紧进班,外边是真冷!” 两人拉着手,缩着脖子,一路小跑着回了教室。
到了楼上,两人分开,徐静安回到座位,趴在桌子上,把脸扭到靠墙的这面才算松了口气。
徐静安来到这个世界有3个月了。
来之前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就是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一睁眼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
懵逼了一会儿,随着家里人的匆忙的脚步声,催促声,赶紧起床,帮着收拾屋子,洗碗,做着一些琐碎的杂事。
原主二姐徐静萍不停地催促:“老三,快点,快点,迟到了!”
徐静安赶忙抓着书包,跟着老二徐静萍一路跑着进了学校。
学校两侧墙体上写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一进校门,两人就分开了。她跑到墙角,看了看书上的名字和班级,才知道是高一3班徐静安。
找到座位,认真听课,提心吊胆的过了一个多月,才算松了口气。
老徐家的日子不好过。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有补助,可以申请学费免费或半费。徐静安本想申请一下,可谁知打听了一圈才发现,比徐家还穷的人家有的是。
徐静安就是一个普通人,原主也是。
徐家是机械厂的,家里四个孩子,她排第三。前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后面一个弟弟。
虽说有些忽视,可孩子多了家家都一个样。在一个家中总有个不被父母看中的。
原本徐静安也没当回事,今年是63年,到高三毕业正好是66年。她想着毕业的时候赶紧找个工作,正好不用下乡。
家里人之间关系不亲近,那就按不亲近的走。到时候各过各的日子就是了。她一个出嫁女也跟她扯不上多少关系。
没想到昨晚她大哥说有对象了,是国棉一厂的临时工叫许多多。
她当时就觉得耳熟,好像在哪儿听过。
徐母到是高兴的不得了。没办法家里穷。
一家子只有徐父徐母两个人上班。两人都在机械厂,徐父一个月30块左右,徐母在食堂一个月18块钱。
可谁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奶奶家每月固定五块钱的养老钱;姥姥家也隔三差五的病上几回。回回叫人捎信给徐母,让抽空回去看看。也不说别的,谁要问怎么回事,那就是想姑娘了。
徐母也只能三五不时地拎着东西回去看看。没办法,谁让弟媳妇和侄子侄女们,都在街口等着呢。
那是见谁和谁说,“孩子他姑回来看老人了。”
“我婆婆最是疼闺女,几天不见就想得慌!”
街坊邻居们都看着,只要老娘还活着,徐母也只能捏鼻子认了,不然呢?
这天下所有偏心儿子的母亲,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从出嫁的姑娘身上捞好处。
再加上一些亲戚朋友同事家的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养活四个孩子,家里就没存下什么钱。
不然当初不会让老大徐建国去制氧机厂当个学徒工。早托人去钢厂或是现在的机械厂当正式了,毕竟大厂福利好。
徐建国现在每月也是不到20块的工资。再加上家里的房子也就不到30平米,隔成了3个卧室,刚刚够住。
也就没有多余的房间做婚房,所以老大的结婚对象不好找。
谁知徐静安当天晚上就做起了梦!
这会儿还没下课,她赶快把大部分东西都收到空间里。转身去了唐老师办公室说已经找到工作,以后不来了。告别唐老师,又去校长办公室跟梁校长打了声招呼。
校长什么都没说,利落地签字把档案迁出来,毕竟当初的毕业证就是梁校长亲自发的。
没想到最后梁校长还写了一封推荐信。“对你的工作不知道有没有用,可能你也用不上。但这是学校对你这几年来的肯定,也是一番心意。”梁校长温和地说着。
这真的出乎徐静安的意料。不管是什么原因让校长写了这封信,她心里特别感激。
徐静安收下后,给梁校长深深地鞠了一躬,才走了出去。
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趁机拦住了徐建设,把他拉到没人的地方。“三姐,什么事?”
看着16岁身高就有1米75的徐建设,“我听说最近体校招人,要封闭训练4个月,咱们学校能推荐2个人,你去不去?”
“去那儿干嘛呀,怪累的!”
“傻!”
“三姐,你怎么这么说?”
“你去体校训练,不管怎么说都是一条出路。到时能找一份好工作不比什么强?”徐静安恨铁不成钢地说。
“现在又不用自己掏钱,白去让他们教两个月,咱们还沾光了呢。到时候身体锻炼好了,如果省队选不上,不还能报名参军嘛!”
“再说回来,万一这都没成或者你觉得累受不了,那就回来呗。有咱妈的工作保底你怕什么?”
“到时候还能比你现在天天上课睡觉差?”
徐建设听了徐静安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下午课都没上,去单位找徐父徐母把这事给两人说了。
老两口觉得儿子说的有理,怕名额被别人占了,连忙向单位请假。徐母回去收拾好东西,徐父找到学校强烈要求让孩子进体校。第二天一早就跟着体校老师走了。
徐静安这回算是彻底放下心来。当天还是在宿舍住了一晚。晚上同宿舍的人看到她也是窃窃私语。徐静安心里越发恼怒金三顺打破了自己的平静生活。
第二天4月1号,照例是工人发工资的日子。徐静安一早起来,把剩下的东西打包带走,趁着天色暗路上没人放到空间。等徐母把这月的份额票据都领完后,她悄悄地回去找办事处主任开了介绍信,急急忙忙的又去了政府机关。工作正式办下来,拿到工作证,徐静安才松了口气。
“张哥,咱们这里有宿舍吗?”徐静安悄悄问小张办事员,顺带从兜里递了包烟。
小张手一翻,东西就不见了。“有,还剩几个。我带你去看看。”
“诶呦,折煞我了不是?我这儿,好赖有个地方住就行,哪好麻烦您呢。”开什么玩笑,她哪来那么大的脸面!
小张笑了笑,“行,那你去宿舍楼305吧。那还有张空床。”
“麻烦您了张哥,回头,请你吃饭。”
“行”小张也不客气。
徐静安拿着305的钥匙,打开一看就知道张哥照顾自己了。
房间大概4米*5米,有两张单人床分别靠着墙的两侧,靠窗有张1米*0.5米的书桌。地面和桌面上还有层浮灰。看得出来这里的人不常过来住,那就相当于自己住单间啊!
徐静安抓紧时间打扫干净宿舍,又来来回回好几趟把床收拾好,挂上窗帘,暖壶、脸盆等等一些要用的东西都置办齐全,也到了中午下班的时候。
徐静安特意跑到国营饭店,用新买的饭盒打包了一份红烧肉,避着人给了张办事员。
小张笑得更真诚了。
下午回到徐家,把户口本还给徐母。
4月2号又是全家排队买东西的时候。这次周末,学校放两天假。徐静安正好是4号星期一去上班。其他人都忙,她也就成了主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