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速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前文+后续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前文+后续

就是闲的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那人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一样一样,只要是吃的就行。”我刚才也换鞋换票了,都是五毛钱一斤算的,一个南瓜二十一二斤,就算你十块钱一个,180块钱就是18个大南瓜,你最好拉辆车过来,他怕像刚才卖票那人一样,让他等着。“没问题,没问题!”李来福接着说道:“那咱们就在路口汇合,我去让我爹准备好南瓜,你带好枪和子弹,咱们当面交易。”“好的,我马上就来,”那人弯腰用麻袋把枪卷了起来,李来福也朝着鸽子市外面走去。这时天还没亮,确认没人后,直接在路边摆了18个南瓜,他则点着烟坐坐在南瓜上面。咕噜咕噜。一听动静就知道是那种木头轱辘的板车。过来了三个人,林来福连起来都没起来,态度必须做的强硬。“兄弟,这是你的枪,手枪和子弹都放在面袋子里了,”卖枪的人递...

主角:李来福李崇文   更新:2025-03-23 19:5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来福李崇文的其他类型小说《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就是闲的”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那人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一样一样,只要是吃的就行。”我刚才也换鞋换票了,都是五毛钱一斤算的,一个南瓜二十一二斤,就算你十块钱一个,180块钱就是18个大南瓜,你最好拉辆车过来,他怕像刚才卖票那人一样,让他等着。“没问题,没问题!”李来福接着说道:“那咱们就在路口汇合,我去让我爹准备好南瓜,你带好枪和子弹,咱们当面交易。”“好的,我马上就来,”那人弯腰用麻袋把枪卷了起来,李来福也朝着鸽子市外面走去。这时天还没亮,确认没人后,直接在路边摆了18个南瓜,他则点着烟坐坐在南瓜上面。咕噜咕噜。一听动静就知道是那种木头轱辘的板车。过来了三个人,林来福连起来都没起来,态度必须做的强硬。“兄弟,这是你的枪,手枪和子弹都放在面袋子里了,”卖枪的人递...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那人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一样一样,只要是吃的就行。”

我刚才也换鞋换票了,都是五毛钱一斤算的,一个南瓜二十一二斤,就算你十块钱一个,180块钱就是18个大南瓜,你最好拉辆车过来,他怕像刚才卖票那人一样,让他等着。

“没问题,没问题!”

李来福接着说道:“那咱们就在路口汇合,我去让我爹准备好南瓜,你带好枪和子弹,咱们当面交易。”

“好的,我马上就来,”那人弯腰用麻袋把枪卷了起来,李来福也朝着鸽子市外面走去。

这时天还没亮,确认没人后,直接在路边摆了18个南瓜,他则点着烟坐坐在南瓜上面。

咕噜咕噜。

一听动静就知道是那种木头轱辘的板车。

过来了三个人,林来福连起来都没起来,态度必须做的强硬。

“兄弟,这是你的枪,手枪和子弹都放在面袋子里了,”卖枪的人递过来一杆长枪和一个面袋子。

接过长枪看了看,随即拿着子弹就准备往枪里装我,“小兄弟使不得,”在外墙那人身后有个矮个子说道。

那人看见李来福看着他,笑了笑,解释道:“小兄弟别误会,看你就是新手,就是怕你枪走火了,你不知道这地方可不能枪响,一枪响鸽子市就玩完了。”

李来福点了点头长枪挂在肩膀上,把手伸到面袋子里摸出手枪。

看是看不清了,摸了一把也知道是子弹。

“这是你的18个大南瓜,看看是不是每一个都20斤往上?”

李来福刚准备走,那个小个子又喊道:“小兄弟,你那里还有没有南瓜了?”

李来福皱了皱眉头,那人急忙双手摊开道:“小兄弟,我没别的意思,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人,我就想问问你还有没有这样的南瓜了?如果还有?我十块钱一个给你买,有多少我要多少?”

李来福想了想自己还有400多个了,不如一次性卖出去?

“我还有450个,你吃不吃得下?”

那人立刻露着笑脸,说道:“吃得下,吃得下。”

“那你们先回去吧,半个小时再过来,我这就去让我爹和我哥哥把南瓜拉过来,来的时候把4500块钱带过来。”

“好,好,小兄弟爽快。”

几人拉着南瓜走了以后,李来福坐在路边抽着烟,把长枪的子弹压满,又把手枪的弹夹子弹也压满,长枪收到空间里手枪别在腰间。

拿出脖子上挎包的手表看了看,快五点钟了,五点半左右天就亮了。

过了半个小时,又是两辆车,四个人过来了。

南瓜已经都摆在草丛里了,400多个南瓜确实很震撼。

“你派两个人数一数吧?45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

四个人里,三个人到草丛里数南瓜,那个领头的人,从一个黑色皮革手提包里往外拿钱,100块钱一摞,明显已经数好的。

“大哥,450个刚刚好。”

李来福接过4500块钱,也没有数直接放到书包里。

“小兄弟,咱们合作愉快,以后有什么东西,你尽管到跟看门的人说,我姓孙,就说找孙老大就行。”

李来福点了点头,“下次有东西直接给你,”说完就朝着大路走去。

这里正好是东直门外,去他爷爷奶奶家非常近,这次走那段夹皮沟似的山路,再也不害怕了,直接手里拿着枪。

到达李家村的时候,天才蒙蒙亮村子里还静悄悄的。

路过民兵看护田地的窝棚,离挺远就能听见窝棚里的呼噜声。

爬到山顶到了爷爷奶奶家门口,从空间里装了100斤的玉米面,这可是一点棒子面没掺的,拿了两条七八斤重的大鱼放在麻袋里,又把给李老头带的酒坛子拿出来,不过坛子里的酒只有25斤酒,他留了五斤酒烧菜用,给二叔家两个孩子拿的六尺布料拿出来。


“大孙子,你不会是把你爹存款都偷了吧?”老太太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他。

李老头瞪了一眼老太太道:“净瞎说,现在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好的玉米面,何况那个缺德玩意哪有这么多钱?”

“爷爷奶奶我没花钱,我是用鱼跟人家换的。”

“孙子,你钓了多少鱼啊?”这就是亲孙子李来福说啥话他都信的。

李来福把麻袋里的两条大鱼拿出来,把布料递给老太太说道:“我钓了200多斤,在鸽子市跟人换的玉米面。”

反正撒谎也没地方考证去,老头老太太相信他就好。

“还是我大孙子厉害,”老太太摸着李来福的脸说道。

李老头又抓了一把玉米面,摸着说道:“这没加棒子的玉米面,我还是在小时候,我爹偷偷给了我一点,让我娘给我做了一个窝窝头,那是真香啊!”

“大孙子,你没给你爹留吗?”

“奶奶不用留,我这些天回去钓了好多鱼,还有从你这里带回去的猪肉,家里边肉和鱼都有,不缺吃的,还有我卖的鱼钱也都给他们了。”

“我大孙子都可以养家了,那你也不能带这一袋子来呀,我和你爷爷根本吃不完啊!”

“奶奶,我这次要待的时间长,每天都要吃干的,我要长身体的,所以这些还不够咱们三人吃的呢?”

“好好好!待的时间长就好,奶奶天天给你做干的。”

“我大孙子肯定没吃早饭了,奶奶去给你蒸窝窝头,做鱼吃。”

“做鱼好啊,做鱼就有下酒菜了,我孙子拿来的酒可不能浪费了。”

“奶奶,你做窝窝头吧,鱼还是我做吧,你都不舍得放油,做的不好吃。”

“行行!你大孙子,你想干嘛都行?”

“我也尝尝我大孙子做的菜,”李老头就在酒坛边上,是一步都不想离开。

没过一会儿老太太就进屋了,李老头问道:“你咋进屋了?”

老太太拍着胸脯说道:“我不能看的,看了?要心疼死我的,我的妈呀,做一条鱼咬了两勺油。”

“老太婆,你可管好嘴巴,你可不能说我孙子,要是我孙子生气回城里了,我可找你算账。”

“滚一边去,这么乖的孙子,我疼还来不及呢,我哪舍得说一句。”

趁着老太太进屋,李来福拿出一瓶酱油,还有那一斤白糖,细盐也直接拿出一斤。

李老头走出来,嗅了嗅,鼻子说道:“孙子,怎么有股酱油味儿?”

“爷爷,我带了酱油,还有细盐和白糖,你看。”

李老头笑着说道:“看来我孙子是真要常驻了。”

“大孙子,你怎么还拿来布料了?你是让奶奶给你做衣服吗?”

李来福把锅盖盖上道:“奶奶,那是给小龙小虎带的,他俩也不小了,还光屁股蛋子呢。”

“你这孩子是不是傻?自己衣服还带补丁,给他们做什么新衣服?”老太太摸着布料说道。

“奶奶,我这衣服就在这面住,等下次回到城里我也不要了,放心吧,我还有布料了,我钓鱼的时候跟人换了好多布票,所以布料我不愁。”

“孙子,我要不看着你这两条大鱼,我是真不相信钓鱼?还能换这么多东西。”

“爷爷,我钓鱼可厉害了,城里虽然吃不饱,可也饿不死,但是城里人缺营养,所以我的鱼好多人要的。”

“行了,去把你的酒倒出来吧,别在这问了,大孙子肯定不会骗我们的。”

六斤重的红烧鱼,直接用盆子装了,这年头可没有人敢做红烧鱼,家里如果人多,几口就给你吃没了,基本是熬汤又能灌个水饱,还有营养。


老头拿着线轱辘扯着线头,在自己的钉鞋机上比量着,来回走了五趟剪刀一剪道:“滚蛋吧!多给你半米。”

“大哥,咱们去哪钓鱼啊?”江远还是很相信李来福去钓鱼。

李来福心里想着护城河在这年头,都快干枯了,就算有水他也不去钓,护城河里在旧社会可没少填死人,只能去北海公园,不过也南锣鼓巷离北海公园很近。

“咱们去北海公园。”

两个小子一听去公园高兴了,像俩个跟屁虫一样,跟在李来福身边。

街上人来人往,像他们三个这熊样的人,毕竟还是少,谁上街还不换件衣服,在家跟前还好了,这走在大街上?回头率还是有的。

李来福秉承着,你不尴尬?我就不尴尬的原则,反正谁也不认识谁,江涛江远更是没有那个羞耻心走的劲劲地。

别看穿的破,李来福抽的烟还是带过滤嘴的,好多穿的流光水滑,抽的还是没屁股的大生产。

走到北海公园,花了半个小时,这时候院墙还都是木头栅栏,至于收门票,那就是扯淡了,连管的人都没有,而且这年头也没人逛公园,能逛公园的都是带着瘪肚子的年轻人搞对象。

门口还有卖冰棍的,大大的木箱子,写着北冰洋冰棍五个字,掏出一毛钱,卖冰棍的找了他们一分钱,三分钱一个冰棍,把两个弟弟高兴坏了,他俩还从来没吃过。

“大哥,你真是太好了,”江远对于李来福的崇拜,已经犹如江水滔滔不绝了。

“大哥,你昨天钱不是给我娘了吗?你咋还有呢?”江涛问道。

“你个傻子,都拿出来?不就都没收了,你今天还能吃到冰棍了吗?”

“就是,就是!大哥多聪明,二哥你还是别说话了,”江远点着头说道。

顺着院墙找了一块松动的木栅栏被他拽下来,长度足有两三米,三个人走到湖边,李来福用嘴叼着冰棍快速的把线拿出来,一头绑着鱼钩,一头绑在木板上。

“你俩去上树根底下挖点蚯蚓,”李来福吩咐道。

哈哈……。

突然一个笑声把李来福吓一跳,旁边一个穿着白衬衫,深蓝色裤子,脚上穿着老头鞋,头上没有几根毛了,一笑还随风摇摆着老头,他笑得直不起腰了,手还指着他。

看着江涛江远都被吓愣住了,李来福摆了摆手说道:“快去挖蚯蚓吧!那老头是个傻子。”

两人已经去挖蚯蚓了,老头却不笑了,瞪着眼睛说道:“你个小混蛋,你说谁是傻子?你咋不说你是个傻子?你看看你拿个木板钓鱼?那是正常人能干的事吗?还有你那鱼钩,我这老花眼离这么远,都看的清清楚楚,那鱼是瞎子。”

“关你啥事?”

“你…你。”

李来福一句话,差点把老头噎死。

“这小混蛋,我就在这看着你要钓上来鱼,我就把脖子抹了,死在这。”

这里钓鱼人本来就扎堆,再加上这年头困难时期,钓到了打点牙祭,钓不到就当闲聊,挨时间了,不过这些人跟后世的暴走族一样,都是有退休工资的人,而且肯定都不低,真正挨饿的人,早去想办法找吃的了。

“大哥,大哥!我挖到一条,”江远一手吃着冰棍,一手拿着一条蚯蚓。

“好样的,晚上回家大哥还给你买冰棍吃。”

他的鱼钩那可是缝麻袋的针,一个鱼钩穿了整根蚯蚓,别人都剁成好几段,“老常,老常!你快来看这小子的鱼钩可够有意思,”这死老头纯属闲的,还想着叫着旁边的老头一起找乐子。


没有味精,因为放了白糖的缘故,一样很鲜美,把李老头美坏了。

窝头还是有点硬,不过红烧鱼配窝头还是吃的很舒服。

“香,这窝头真香,鱼也好吃,大孙子,你太厉害了。”

老太太夸孙子是毫不吝啬。

“这牛栏山酒就是比那地瓜烧好喝,孙子烧的鱼也好吃,”李老头也吃个不停。

“奶奶,下次咱把这玉米面发一发做发糕吧,这窝头还是有点硬。”

老两口嘴角瞅瞅这孙子?前些天还吃菜糊糊呢,现在吃上纯玉米面的窝头,还想吃发糕?

“好,好!”老太太无条件的服从。

老太太和林来福首先吃完了,老太太本来就吃半个窝头,被林来福逼吃了两个,早就发现这老太太不舍得吃,又想留着,两人碗里的鱼从来没断过林来福不停的夹着。

“爹,娘,你家咋这么香呢?”李崇武挑着的两桶水进到院里说道。

“你们老两口在家偷吃什么东西了?”

“二叔,快进来吃点,”李来福喊道。

“来福,你怎么这么早来了?”

“我的亲娘啊,你们大清早的就吃这么香的鱼啊,爹,你还在喝酒。”

“爹,你把酒给我倒好了,我去把我媳妇和孩子带过来,”李崇武撒腿就往外面跑。

老太太摇着头骂道:“这个缺德兽,一个人吃不算,还得带一家。”

老太太又加了一句:“还是我大孙子好。”

噔噔噔噔。

“爷爷奶奶,大哥,我们来了,”小龙小虎跑过来了。

老太太在窝头盆里也给拿了个窝头,把筷子递给他们。

“爹娘,来福,”二婶和李崇武进来了。

“二叔,二婶,快来吃吧,我和奶奶都吃好了。”

“吃吧,吃吧!今天这鱼可是我大孙子做的可好吃了。”

李崇武是不会客气的,自己拿的酒碗吃的鱼,“哎呀,娘这窝窝头…?”

“这可是我孙子带来的玉米面,可不是棒子面,你们吃完了,可要记着我大孙子的好啊,”老太太交代道。

“大哥,这窝窝头好好吃。”

“你们吃吧,吃完了大哥还有糖给你们。”

“哦,”

李老头把鱼头夹到自己碗里,喝着酒,吃着鱼头,李崇武把鱼尾吃了,鱼中间都留给媳妇和孩子了。

这娘仨也不负众望,那鱼骨头吃的估计猫都不闻了,小虎小龙一人吃了三窝窝头,二婶到吃了两个。

二婶,我在城里带了宝塔糖,这是打虫药,一会儿给他俩吃了,身体里肯定有蛔虫。

“来福…谢谢你!你真是太好了,这种药我早就听说过了。”

“娘,你说来福咋这么懂事呢?”二婶净挑老太太爱听的说。

“大孙子可懂事了,给你吧,这是来福带给小龙小虎做衣服的布料,他自己还穿带补丁的,倒是想到自己弟弟们。”

“来福啊!这可不行?就是把你的旧衣服给他俩,他俩都高兴坏了,怎么还用新布料给他俩做衣服?那不糟蹋了?”二婶手摸着布料说道。

“二婶,我衣服也就是在奶奶家住穿穿,我回城里也换新衣服了,我家里还有布料,你别管了。”

李来福都打着哈欠了,昨晚上一夜都没睡,现在倒困了。

“行了,行了!给你?你就拿着吧,我大孙子要睡觉了,老头子还有小武,你们把桌子拿外面喝去,别吵到我大孙子睡觉,”老太太发话,一个个都动起来了。

“崇武,你说的来福,咋这好呢?”

李老头喝着酒,听着二儿媳妇说自己孙子好道:“两个儿子?没一个有出息的,终于我家祖坟冒青烟了,出来一个这么好的孙子。”


把灶堂里添上柴火,切了几片肥肉倒是真没切多,不过他把肥肠肚子,猪肝都倒锅里了,这些东西他奶奶做的时候只做了个八分熟,吃着费老劲了,一股腥味。

还用酱油爆了一下锅,刚倒完酱油,赵芳的声音就传来了:“来福,酱油可少放点,那可是要用票买的,不如我去做了。”

李来福就当没听见,把萝卜肥肠都倒在锅里,把大饼子烀到锅的边上。

盖上锅盖完活一饭一菜,一进屋小丫头就跟企鹅似的,张着小手等着他抱,吃的真不白给。

等了有十几分钟,李崇文推门进来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对李来福说道。

“上午!”

“崇文,我跟你说,今天咱们来福可厉害了,来福太好了,来福……。”

“哎呀,不行了,说不明白了,”把手里的纸壳一推,说道:“你还是自己看吧!”

李崇文把饭盒放到八仙桌上,又拿出一个菜和玉米面混合做的窝窝头说道:“他只要不惹祸,我就烧高香了,有什么厉害的?还能捡到钱了?”

“捡了,捡了!还捡了八毛钱呢,”赵芳已经下地了。

“啊呸!”

“我都说不明白了,什么捡的八毛钱,那是……。”

李崇文皱着眉头说道:“你倒是慢点说呀?这东一句西一句到底咋回事啊?”

“爹,我大哥在爷爷奶奶那边挖陷阱,抓到一头野猪,带了好多猪肉回来,”江涛在炕上说道。

“对对对!就是这事,家里现在好多猪肉,你说来福厉害不厉害?”赵芳说道。

李崇文把工作服挂在衣服架上,对着赵芳说道:“你看看,孩子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你这怎么还语无伦次呢?再说小野猪,我又不是没抓过,也就七八斤肉顶天了,他还能抓个100斤以上的大野猪?那重量的野猪还不把他顶飞了。”

赵芳不服气的说道:“什么小野猪?什么七八斤肉?来福拿回来的那一扇肉,我看?那头猪起码100斤以上。”

李崇文瞪着眼睛看着李来福,等着他回答。

“掐头去尾去内脏还有70多斤肉,”李来福轻描淡写的说道。

赵芳拉着李崇文道:“走走走,咱们去厨房看猪肉,省着你不相信我们家来福是有大本事的孩子。”

赵芳把盆里的肉李林崇文看了一遍,又说道:“还有肚子大肠猪心猪肝,一会儿晚上你喝点酒。”

“妈呀!”

“大肠哪去了,猪心哪去了,猪肝怎么也没有了?来福,你看见没?不会是让耗子叼走了吧?”

听着赵芳的声音,都带着哭腔了,李来福急忙出来说道:“在锅里了。”

赵芳揭开锅盖大叫道:“我的妈呀,你这死孩子,你不过了?”

李崇文笑着说道:“你再喊两声,你妈真的要来了?”

赵芳瞪了他一眼道:“你还有心情笑,你看看这锅里……?”

“来福,我不是说做玉米糊糊吗?”

“姨,我也说了,我在奶奶那学着做饭,我就学会这个啊?你让我做玉米糊糊我也不会啊?”

赵芳翻了个白眼说道:“你这孩子,当你姨我好糊弄?这么麻烦的菜你会做?玉米糊糊你不会?去去!进屋等着吃饭吧!”

爷俩进屋后李崇文说道:“你抓那么大的猪多危险,以后可不能去了,那野猪可不跟你开玩笑,一猪二虎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知道了,我又不是去抓野猪,我只是挖了一个陷阱,隔天去看一趟,真正去抓野猪,我还能跟他摔跤啊!”

“你这熊玩意,怎么两天没见嘴这么贫了?”

“妈呀,我的南瓜哪去了?”厨房里传来赵芳的声音。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