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精品都市小说《扶摇直上》,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章学军章学军,是作者大神“渔二代”出品的,简介如下: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主角:章学军章学军 更新:2025-04-24 13:53: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章学军章学军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渔二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精品都市小说《扶摇直上》,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章学军章学军,是作者大神“渔二代”出品的,简介如下: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副书记都是常委,副区长就不一定,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一般都摆在班子最后,更不可能进入常委。
因此,在组织排位上,副书记要排在副区长前面,所以,他是这次考察活动的最高领导。
副区长姓胡,五十岁左右,整天乐呵呵,见人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到不像个男人,脸上连一根胡须也找不到。十年前,胡从区人社局局长岗提拔为副区长,分管农村、农业等工作,一直原地踏步。
听说,现在低调多了,更加注重身体健康,经常组织乒乓球、篮球运动,有时还报名参加全马或半马比赛。用他的话说,重在参与。
大巴车终于上了高速公路,往H省方向驶去。
感谢中国高速公路,不仅让天堑变通途,而且让城市之间变成天涯咫尺。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望着窗外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什么时候郑家湾村也能修建成这样的快速通道啊?
要想富,先修路。郑家湾村的路,一直是章学军心中最沉重的疼。
章学军拿出手机,通过搜索,简单了解了一下目的地简况。H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全省以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有平原。省境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境内水资源丰富,水网稠密,漂湾港汊交织,湖泊呈星罗棋布。
j县是H省的“东大门”,与江北市相邻。是H省直管副地级县之一,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一定比例。境内交通、通讯发达,电力充足,温和的气候和丘陵地带为j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地区,资源、区位相差太大。j县丰富资源,是江州区根本无法比似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
适合j县的,江州区不一定适合,更不可能在郑家湾村复制。可为什么要这个地方考察学习呢?章学军一下子难以理解区里这种安排。
大巴车中途在两个服务区进行了短暂休息,终于在临近中午左右下了高速,进入了H省j县境内。
j县领导非常重视这次考察活动。提前制作了接待方案,精心安排了考察路线和住宿餐饮,唯恐有不周之处。
县分管领导专程在高速路口等待,以示主人热情好客。
大巴车在一辆黑色商务的带领下,慢慢驶进城市中心附近宾馆里停下。
这是一座星级酒店,偌大的“维纳斯国际大酒店”几个字非常醒目。酒店门前进出的人络绎不绝,门口停满了各种颜色、各种型号的小汽车。
酒店装饰虽然不算十分豪华、气派,但有让人一眼就感到高大、上档次的感觉。
从外观上看,在这个县城里还算是鹤立鸡群的。看来j县还是挺重视他们这次考察学习的嘛!
章这军和邢副书记安排住在一个标间,两人又有了交流交心的机会。
由于考察时间有限,行程比较紧凑。根据主人j县安排,中午大家简单吃饭,短暂休息三十分钟后,就直奔第一个考察点--河村。
上车前,考察人员每人领到一个小提袋。以前,这种袋子里装的基本都当地特产或礼品之类的,大家心照不宣,无非就是体现主人的地方之宜而已。
现在,要讲规矩、守纪律,参观和接待双方都不敢越雷池半步了。他也不敢送,我也不敢接。
更没有以前那种“不成敬意”“客气客气”之类的虚情假意。
所以,章学军打开袋子后,发现里面除了一本接待指南,再加一本制作精美的j县简介和几个考察点的基本介绍外,什么也没有。
这样更好,章学军笑了笑。你送来,他送去,送的都是老百姓的辛苦钱,何必呢!
章学军坐在车上,翻看着河村的介绍。
河村,顾名思义就是紧靠河边而形成的一个村落。j县是个资源大县,整个地势西高东低。西北群山环绕,水土茂盛,水资源丰富。"
他去找吴有德要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资料。
吴有德一听说是要贫困户资料,先是一怔,接着说:“在资料室里锁着呢,章书记要看吗?”他两手往口袋里一阵乱掏,忙说:“对不起,章书记,今天钥匙没带,改天我送给你吧!”
办公室里龙大军,程晓英和许愿、龙美都望着他们,也不说话。
章学军知道,碰到硬茬了。没有他吴世仁发话,他章学军什么也做不了,就算你是区里大机关下来的,在这里,还是吴世仁的天下。
章学军虽然心里不爽,但,还是克制住了。
他离开村部,按照公示栏上的提示,先找个贫困户了解一下情况。
公示栏上第一个叫吴长生,低保贫困户,二组的。
二组就挨着村部不远,几分钟就走过去了。
快到二组时,刚好碰到了二组组长,老刘。之前,他们在村部开会地见过。
听说章学军找吴长生。老刘说:“章书记,你认识吴长生吗?”
“不认识,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哦,是这样啊!村头第一排第二家就是吴长生家,我还有事,就不陪你了”说完,老刘头也不回地走了。
按照老刘的指引,章学军很快来到第一排第二家门口。
这是一个典型的明三暗六两层砖瓦楼房,外墙上贴着暗黄色瓷砖,楼顶还安装了新式防雨蓬。门口停着两辆摩托车,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坐在门边。
看见章学军站在门口张望,就大声问到:“看什么?找哪个?”
章学军忙走上前说:“老人家,这是吴长生的家吗?”
老人到是挺爽快,“我就是吴长生,怎么啦?”
“没什么,就是问问。”
看到章学军不像坏人,吴长生说:“你有什么就直接说吧!”
“老人家,请问你这房子什么时候建的啊,这么气派!”章学军说话也开始学着转弯了。
“这房子啊,已经做了好几年了,不过前年又装修了一次。”
“怕要得好几万吧?”
“房子做得早,只用了二十多万。不过后来装修也差不多花了七八万。”
“那你家的条件挺好嘛。”
“在村里还行吧”
“那你是什么时候评为贫困户的呢?”
见问到这个敏感问题,吴长生一下子警觉起来,“你是谁?问这干嘛?”
见章学军还站着不走,吴长生站了起来,吼到,“走,走,走。”
难怪别人说,有穷人的地方,就有富人。"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