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速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董书兰全局

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董书兰全局

堵上西楼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内容精彩,“堵上西楼”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傅小官董书兰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内容概括:穿越古代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对此很满意:不用权谋,不用厮杀,守着一方土地就能逍遥快活;可为什么他突然就深陷泥潭——朝堂风云,内忧外患,诸事缠身……这不是他一个小地主该承受的啊!快离他远点!公主殿下你也不行!说好的君子动口不动手你……...

主角:傅小官董书兰   更新:2025-04-17 16:0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傅小官董书兰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董书兰全局》,由网络作家“堵上西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内容精彩,“堵上西楼”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傅小官董书兰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内容概括:穿越古代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对此很满意:不用权谋,不用厮杀,守着一方土地就能逍遥快活;可为什么他突然就深陷泥潭——朝堂风云,内忧外患,诸事缠身……这不是他一个小地主该承受的啊!快离他远点!公主殿下你也不行!说好的君子动口不动手你……...

《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董书兰全局》精彩片段


张沛儿的书房里燃着一只檀香。

细细的烟雾袅袅,在微微的夜风中摇啊摇。

她坐在椅子上注视着这婀娜的檀烟,想着傅小官那采矿的批文黄了,不知道他在知道是自己所为之后会作何想。

他会不会来求我呢?

他若来求我,我是答应还是不答应的好?

他好好的地主少爷不做,去采矿干什么?难道……他还有别的打算?

这人所行之事越来越令人难以理解,且不管他,目前已断了他采矿的念头,然后,再断了他的酒!

张沛儿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这事儿倒是挺有趣的。

然后她向门外看去,那黑衣人落在了门口,走了进来,低声说道:“小姐所需之物,十一已经取来,请小姐过目。”

黑衣人递过去的是一张信纸,张沛儿接过来看了一眼,便取了火折子将它烧了,说道:“明日有人从下村过来,你去南门那边接人,送去漆府,交给漆家大少漆远明。”

“十一遵命。”

“你且去吧。”

黑衣人告退,张沛儿又看着那檀香坐了许久,才离开了书房,走入了闺房。

苏墨也悄然的离开了张府,回到了傅府后院,直接进了傅小官的房间。

“我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想来不是好事。”苏墨将所见详细的告诉了傅小官,傅小官皱着眉头想了想,大致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漆氏是做酒生意的,有人从下村过来,想来就是自家酒坊的人,而这事是从西院传给张沛儿的,那么齐氏便是主谋之一。

他们收买了自家酒坊里的某个师傅,这是要盗取香泉和天醇的秘方了。

“此事不要声张,你我二人知道便可,明日一早我们出发,去劫了这人。”

“秀儿,你就留在这里,如果有人来问起我的去处,你便说我去了临江书院。”

……

从下村往临江方向的那处山谷中设下了一处路障。

苏墨身着黑衣背着黑剑傲然的站在路的中央,“官府稽查绿林大盗,所有车辆请停下检查!”

这当然是傅小官的鬼主意,苏墨很恼火,哪有这样冒充官府的道理,你起码弄一身巡捕房的衣裳啊。

手令文书肯定更是没有的,苏墨本还担心有人抗检不好收拾场面,却没料到那些马车居然乖乖的停了任由他的搜查。

原来可以这样扯虎皮做大旗的。

傅小官穿着一身白衣手持一把折扇坐在椅子上,摇着扇子看着每一辆马车上下来的人,西山别院的人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无论是有名字的还是没有名字的,他相信只要看见,他一定能够辨认出来。

然后,他看见了一辆马车上下来的一个认识的人。

那是酒坊的一名小工,叫六子,干的是搬运酒糟的活。

傅小官笑了起来,他向六子走去,六子抱着一个小包袱正战战兢兢的等着官府的盘查,却忽然看见了少东家。

他的面色一紧,一颗心陡然悬起,却见少东家一脸和煦的对他招了招手。

他咽了一口唾沫,慢慢的走了过去。

“我记得你叫六子。”

六子点了点头。

“我还记得你家里有一年迈的老母亲,你这人也是一个孝子。”

“我想了很久,有个主意一直拿不定,你帮我看看这个主意究竟行还是不行。”

六子两腿战战,将包袱抱得更紧了一些。

“我寻思着将你的身份改成傅家的家奴,这个很简单的,甚至可以不需要你同意。依据大虞律法,主家处死家奴无须入罪,至于你死后,你那老母亲也是能安享晚年的,只是没有人送终而已。”

六子脸色瞬间煞白,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一个字。

傅小官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六子便感觉到一股寒意袭来,那是透彻心扉的冷,冷的他觉得自己的心跳都已停止。

“你觉得,如何?”

这几个字仿若千钧,六子噗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

“小人该死,小人被那猪油蒙了心,求求少爷放过小人,小人给你磕头,给你磕头。”

傅小官没有让他磕头,而是将他扶了起来。

那边路障已经撤开,苏墨带着那车夫站在旁边。

“告诉我,是谁让你干的。”

“是李师傅,李师傅他、他叫我送一封信到、到临江,有人来、来接。”

六子哆嗦着打开包袱,将里面的信取了出来战战兢兢的递给了傅小官。

“哦……他给了你多少钱?”

“一、一千文。”

噗通,六子又跪了下去,嚎啕大哭,“少爷,我那老母亲病重,我走投无路啊……”

傅小官取出信纸看了看,里面是天醇和香泉的配方以及一应流程和设备的图纸。

倒是详细,比当初傅小官弄的那玩意进步了许多。

“起来吧。”

“小人不敢。”

“我叫你起来!”

六子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傅小官看向那车夫,那车夫连忙摆手,“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是下村车行的一伙计,接了这去临江的生意而已。”

傅小官又看向了六子,六子抹了一把鼻涕点了点头。

“上车,跟我走。”

“少爷,不要杀我啊!”

“少爷我不会杀你的,但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走吧。”

两辆马车来到了最近的一个村子,傅小官热情的和族长打了个招呼,要了笔墨纸砚,坐在那破旧的桌子上写写画画,然后想了想,对苏墨说道:“你来抄写一份,我这字太难看了。”

两辆马车再次出发,在一处溪边停住,傅小官从六子的那辆马车上走了下来,上了苏墨的马车,疾驰而去。

六子的马车又徐徐起步,向临江而行。

“不去西山处理内奸?”苏墨斜回头问道。

“不急,我记得父亲当初为了保密,和他们签了个什么协议,回去看看,再把这个李二牛弄成傅府的家奴。”

这是要杀人了,这家伙倒是挺狠的。

“那……齐氏,你准备怎么办?”

“她毕竟要临盆了,这时候吓着她可不好,先缓缓,顺便也让她看一出戏,能够明白最好,如果还是不能明白……那也只好对不住了。”



一行护卫和一辆马车在破晓时分离开了临江城,往下村方向而去。

马车里坐着主仆二人,主人自然是董书兰,而仆人便是她此行所带的贴身丫环之一小旗。

小旗用一把小刀削了一个苹果递给了董书兰,问道:“小姐,奴婢不甚明白,昨日临江诗会四大布商三大粮商不请自来……这分明是有了退意。依奴婢看,如果昨晚小姐再给曲记一张拜帖,布商联盟便会彻底瓦解,这价格……自然是想怎么谈就怎么谈了。”

董书兰啃着苹果,笑道:“我的小旗儿进步很快嘛,不过……你再想想,如果我昨晚便向曲记下一张拜帖,在那些老狐狸的眼里,我是不是急迫了一些?另外,你别忘记了曲记家主曲尚来之次女曲素梅可是张家的媳妇,而张家大房的幼女也与柳记大房的长子定下了亲事。黄氏一族偏房的儿子娶的是粮商杨记的长女……这里面啊,就是一张网,这些商贾以联姻的方式利益便绑在了一起,你以为轻易就能破去?”

董书兰摇了摇头,有些慵懒的说道:“这两个多月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过是想让我感受到的。”

小旗蹙眉数息,问道:“这么说,那些退让,其实他们都互有商量?”

“也不尽是,这里面也有他们的担心,毕竟布商粮商我只各要一家,饼就那么大,谁能吃下去才是胜利者。在足够大的利益面前,姻亲这种关系,并不会牢固。”

“那么我们此行去下村见傅家……又有何深意?”

“一来先晾晾他们,这二来嘛,我是告诉那三大粮商,他们既然不主动,那我就直接釜底抽薪。”

“若傅家不接,怎么办?”

“会接的,傅家在临江有田地万顷,所产粮食占临江两成,若傅家成为皇商,他家的粮食便基本够父亲往南边的调度。或许他们的利润会少一点,但皇商这个名头才是主要的,我就不信傅大官只想当个临江的大地主,而不想经营一些其他的。”

董书兰没有说曾经接到过父亲的手书,她有些不明白临江这个地方的这个大地主是如何结识到父亲的。

当然这仅仅是一份好奇,主要的还是她摆明了态度,让临江城的三大粮商去猜忌。

就算傅家不接,只要傅家对此行的结果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便足以让三大粮商乱了阵脚。

而要让傅家表明态度也很简单,他的那个傻儿子可是实实在在的冒犯过她。

傅大官就这么一个儿子,只要拿捏到他的儿子,傅大官便只有听命。

所以此行,从她离开临江之时,她就已经赢了。

……

下村,西山别院。

“老爷,老爷!”

春秀拿着那两张纸向傅大官跑去。

“什么事如此慌张?”

“少爷、少爷,少爷是文曲星下凡!”

傅大官停下脚步,一愣,文曲星……这好像和自己的儿子不沾边吧。

“老爷您看,这是昨儿晚少爷填的两首词。”

傅大官心里一紧,“给我看看……这字……这两首词,真的我儿所填?”

“嗯!”春秀坚定的点了点头,又道:“昨儿晚奴婢为少爷磨墨,少爷思量三息便填下了第一首南歌子,当时奴婢也……也不太相信,于是少爷马上又写了第二首,只是没有词牌名。”

傅大官捏着这两张纸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双手微微有些颤抖,脸色泛红,眼里似乎噙着泪光。

“我儿……我儿,这是,这是……厚积薄发!”

春秀内心非常欢喜,“嗯!”她又坚定的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文风浓厚,文人的地位崇高,如果谁家出了个才子,这是了不得的事情。

傅家居于临江首富,但三代经商有余却文气不足。

没有文气便是没有大户人家的底蕴,便是人们眼中逐利的商人——商人的地位是极低的,哪怕家财万贯,在世人的眼里,不过铜臭加身,低人一等。

为了傅小官能沾染一点文气,傅大官费尽心思,最终放弃——因为事实证明傅小官真不是读书的料。

傅大官嘴里没说,但心里终究遗憾。

何曾想过这一大早春秀给他带来了如此大的惊喜,这真的是……老天开了眼啊!

“老天开了眼啊!我儿,我儿,有出息了!”

“去下村将这两幅字裱起来,要最好的匠人,此为我儿文昌之见证,不可大意。”

“好的。”

春秀领命欢喜的跑了出去,傅大官在廊间来回的走着,心情澎湃未能平息。

此行回府,大祭云清!

我儿呢?我得去好生问问。

傅小官此刻晨练完毕,坐在练武场的石墩子上看着白玉莲耍刀。

刀锋凛冽,气势森然,颇有大家风范。

如此半个时辰,白玉莲收刀,与傅小官并排而坐。

“这东西我能练不?”傅小官握着刀掂了掂,有些沉,估摸着三十来斤。

白玉莲摇了摇头,从腰间取下酒馕喝了一口,里面装的是西山琼浆。

“第一,练武之道不是一朝一夕,尤其是内功,你年龄大了,身子骨骼基本定型,没有大的可塑性。”

“其次,”白玉莲看了一眼傅小官,“你这身子骨太弱,就算挥刀,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气势。刀这个东西,要的是一往无前的霸气,舍我其谁的精气神,你这细胳膊细腿的……”白玉莲又摇了摇头,“不行。”

“最后,你当个大地主家的少爷一辈子富贵清闲,练武干啥?这破活儿很艰辛,可不是一朝一夕。”

傅小官拿着刀站了起来,抖了抖刀身,走了几步毫无章法的挥了几刀又走了回来。

这身子确实太弱,就这么几刀便感觉到后继无力。

放下刀坐下,他又问道:“我又不想成为绝世高手,就是想能练练内功……能够飞起来,就够了。”

白玉莲沉默片刻,“我的内功是配合刀法,走的霸绝之道,你身体承受不了。”

傅小官略微有点失望的点了点头,白玉莲想了想,又道:“江湖四大派系,我是刀山一脉。另外还有剑林,道院和佛宗。这其中,最适合你的其实是道院和佛宗,因为他们的内功心法基本都是绵柔醇厚的路线。而刀山剑林两派,多为杀戮,内功心法刚烈,如果从幼时练习当然可以……你现在练,伤神。”

“倒也不急,这身子确实羸弱,我得调理一段时间。小白……”

“别叫我小白!”

“哦,好,小白,我是这样想的,回到临江,府上的护卫都丢给你,死命的操练他们,当然不是说把他们训练成绿林高手,能够以一当十这种水准,就行了,如何?”

白玉莲看着傅小官那张俊秀的脸,将酒囊栓在腰间站了起来。

“你长得比我还美,可别想得那么美。”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傅小官摸了摸鼻子,哑然失笑。

这货是个高手,高手当然有高手的尊严风范,这货也是个宝库,不挖掘一点东西出来傅小官是不甘心的,不过此事不能急,温水煮青蛙,看我不煮死你!

起身,拍拍屁股,傅小官悠然而回。

傅大官坐在凉亭,煮了一壶好茶,见傅小官进来,连忙招手。

“儿啊,为父决定此行早些结束。”

“为啥?”

“我儿文采斐然,为父决定速回临江,为我儿召开一场诗会,让我儿扬名立万,如何?”

傅小官端着茶杯的手陡然定住,这是要闹哪样?

“您可千万别!”

“我儿谦逊,你所写那两首词为父已看,有文曲星下凡之景象,这是我傅家大兴之兆……我儿既然有如此才华,当不可埋没。”

傅大官悬壶斟茶,一脸喜意,又道:“虞朝以武定天下,以文兴邦,而今两百余载。文道传承至今,已是名人辈出锦绣昌盛。我儿文气初显,自然要在这……”

傅小官双手一摆,连忙阻止了傅大官的言语。

“爹,你儿子几斤几两你还不清楚?我呢……文采是没有的,那两首词不过灵光一现。我这脑子受了伤,有时候有那么一抹灵光,但更多时候是没有的。你说你要是真去举办一场盛大的诗会,到时我没灵光了,如何下台?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更加丢了傅家的脸面吗?”

傅大官脸上的笑意徐徐收敛,是啊,我儿脑疾,偶尔得诗两首并非厚积薄发之态……我这是喜不自禁了。

“我儿有理,为父倒是莽撞了,亏得我儿提醒……不过我儿也莫急,自古诗词乃天成,唯有妙手偶得之,有了灵光便留于纸上,此后有诗会参与,便信手捻来一用,方为万全之策。”

父子俩喝了一会茶,傅大官便带着傅小官去了别院西楼,那是一栋三层高的楼,里面除了粮食,便什么都没有。

“这些,都是你的!”

傅大官很骄傲,傅小官看着偌大的楼里一个个巨大粮仓,顿时咽了一口唾沫。

家有余粮心里不慌,何况,如此多的粮。

只是,这么多粮堆积在一处,有些危险啊!

晃晃悠悠已是正午时分,春秀抱着两幅裱好的字坐在马车里向别院而来,但马车却在别院的门口停了下来。

她掀开帘门一瞧,前面也有一辆马车,还有数十名护卫。

“这是谁?”


翌日,傅小官依旧早起。

他活动了一下身子,在内院打了两遍军体拳,然后去了外院,开始绕着偌大的内院慢跑起来。

有护院见了他,明白了这少年的身份,觉得有些诧异。

于是落在傅小官身上的视线有些多,他浑然不觉,跑自己的步,让别人看去。

如此这般他跑到了院子后面,便看见了一处练武场。

练武场四方开阔,有刀枪剑戟立于两边的架子上,而傅小官的视线落在了场中一男子的身上,他在这停下了脚步。

那男子二十来岁,身穿一身黑色劲装,手里提着一把刀。

跨步收肩提臂挥刀,那一瞬间男子动若脱兔,手里的刀仿佛也活了过来,便见银芒闪烁,而天光尽碎。

傅小官认真的看着,那男子似乎感觉到了落在他身上的视线,便见他的双脚一点,身体凌空而起,在空中一个侧旋,刀随身走,呼啦一下一刀劈来。

百米距离,那人已至,那刀也至。

当头一刀斩下,刀风吹乱了他的发。

傅小官一颗心陡然悬起,但他却没有动。

那人落地,一手负于身后,一手握刀,刀依然在傅小官的头上一尺距离。

“为何不躲?”

“没有杀意,无须去躲。”

男子似乎没有料到这样的回答,他眉间微动,收刀,负于身后的左手移到了身前,手里握着一壶酒。

他仰头喝了一口,挥了挥手,“胆识不错,但见识不够,真正的高手杀人是没有杀意的,去吧。”

傅小官没有走,问道:“白玉莲?”

男子侧脸,看了一眼傅小官,点了点头。

“酒给我尝尝。”

白玉莲将酒壶递了过去,傅小官接过仰头喝了一口,眉头皱起,问道:“这么淡?”

白玉莲愣了一下,“天下酒都这个味道,当然红袖招的添香酒稍浓郁一点,此外你家的酒算是很不错了。”

傅小官将酒壶还给了白玉莲,如此看来,这世界还没有高度酒。

“此后,你跟我走。”

傅小官说完这句话转身,小跑。

白玉莲笑了起来,“我不是傅府的家奴。”

傅小官没有留步,他道:“此酒无味,跟我走,有烈酒!”

“当真?”

“当真!”

这就是傅小官与白玉莲的第一次见面,简单而直接。

傅小官相中了白玉莲的武功,白玉莲相信了傅小官会有烈酒。

……

这一天傅大官没有带傅小官出去,而是去了位于西山别院南边的酒坊。

酒坊并不大,但晾堂不小。

这是这个时代标准的酒坊,靠墙处是一排五口土灶,土灶上放着大大的木甑,另一边放着一溜瓦缸,瓦缸里盛满了半熟的粮食。

虽是清晨,但酒坊已经开工,炉火已经升起,木甑上有云白色雾气,数十小工正在此间忙碌,而五个师傅在各自调配着酒曲。

傅小官花了一个时辰看过了一应流程,转身走了出去。

“酒坊……谁负责?”

“刘师傅。”管家张策应道。

“回内院,带刘师傅来见我。”

傅小官说的很随意,但看在傅大官的眼里,儿子这番话却令他极其欣慰。

淡定从容,却有上位者的气势。

而听在张策的耳里,却是不容辩驳推卸的命令。

张策是西山别院的老管家了,每年都会去临江主院三两次,对于傅小官他自然是熟悉的,这一刻却感觉陌生起来。

看着傅小官离开的背影,他才忽然想到自己居然没有问问家主的意思。

如此看来,大少爷受那打击之后会变傻的言语……分明是假的。

大少爷要见刘师傅他想干啥?

难不成他还会酿酒?

张策哑然一笑,摇了摇头。

父子俩来到内院凉亭里坐下,春秀送来茶水安静的站在傅小官的身后。

傅大官端起茶盏吹了吹,笑道:“酿酒这种事情,交给下人们去做就好了,这不是我们家的主业,随便他们弄弄,你学来……并无大用。”

“不是,这酿酒之法可以改良,并不复杂。”傅小官转头对春秀说道:“去帮我拿来纸和笔。”

他接着又道:“现在这个方法酿出来的酒度数太低,不好喝。”

“度数……是什么?”

“哦,就是味道寡淡了一些,我试试能不能让它更香浓。”

“你哪学来这个东西?”傅大官惊讶的问道。

“没学啊,看着那酒坊脑子里就忽然冒出了一些东西,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终归是要试试。”

春秀磨墨,傅小官执笔,才发现毛笔这个玩意儿他真的不习惯。

所以他放下了笔,走出凉亭折断一节树枝,蹲在地上画了起来。

张策带着刘师傅走了进来,傅小官没有抬头,说道:“来,一起看看。”

于是这天井了便有了这样一幅景象:刘师傅蹲在了傅小官的旁边,张策蹲在了刘师傅的旁边,傅大官坐不住了,他也走了过来,蹲在了傅小官的右边,春秀很是好奇,却不好意思蹲着,便站在傅小官的身后,伸长脖子向那地上望去。

就像一群孩童看着地上的蚂蚁搬家。

傅小官用树枝在地上一边画一边说。

“我是这么想的,这个玩意儿叫天锅,分上下两层,下面的锅里装酒母……也就是现在酿出来的酒。上面的锅里装冷水,最上面这是一根管子。”

“大致就是这样,炉灶里的火要旺盛,加热酒母,酒母蒸发,含有酒精的气体经过冷水的冷凝,顺着这管子流出,这就是最简单的蒸馏酒。”

“度数……烈度会比现在的酒高很多,其中还有很多改良之法,不过这个最简单的法子你们先试试。”

傅小官丢下树枝,想了想补充道:“这天锅里的冷水要不停的换,最好是想个法子弄一根进水管和出水管,这样就节省了人力。”

“刘师傅,刘师傅,你有什么看法?”

刘师傅挠了挠脑袋,“这个管子,怎么弄?”

“用竹子,将其破开去掉里面的竹节再合拢。”

刘师傅点了点头,“少爷这法子看似简单,却天马行空……我去试试。”

“可行?”张策问道。

“按理,可行。”刘师傅回道。

“这么简单?”傅大官问道。

“这可不简单,老爷,酿酒之法传承至今千年,如果真这么简单,为何千年未曾有过改变?不过,小人先去试试,试过之后便知。”

“等等,”傅小官叫住了转身就走的刘师傅,“此法不可外传,切记。”

“小人明白。”

张策很是惊奇,便与刘师傅一道去了酒坊。

事实上这个事儿如果酒坊里的匠人有意,迟早都会传出去,不过傅小官并不担心,因为这个法子太简陋,出酒率不高,酒也不够醇厚。

他想起了前世老家的酿酒之法,嗯,得弄个大的酒窖,这一路行来未见玉米,高粱应该是有的,五粮液弄不出来,那就弄个四粮液吧。

放下这事,傅小官才对傅大官说道:“爹,我见到了白玉莲,我要这个人。”

“儿啊,他不是咱们家的家奴,为父早就邀请他去临江,可他就是不去啊,如果他在临江,你怎么会受那苦呢。”

“他答应我了。”

傅大官端着的茶碗一顿,看向傅小官,傅小官又笑道:“他好酒,我告诉他我能酿出更烈的酒,他就答应跟我走了。”

“这么说,你地上画的那玩意……真的可行?”

傅小官点了点头,“简陋了点,先弄出来再说。”

“那为父得拟定一份条约了,如果这酒真能达到添香酒的烈度,可就值钱了,那些匠人们必须签订一份条约,如此才能保密。”

傅大官说着便风风火火的走了出去,傅小官不以为意。

弄这东西是为了白玉莲。

这货颇为清高,得从他的爱好着手,以后慢慢来吧,轻功这玩意儿他必须得学会,当然,白玉莲的那刀法也惹了他的眼。

既然有轻功,那么想来也有内功。

只是不知道这内功厉害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扛住一枪。

想到枪,他想到了那个黑匣子。

有些可惜,自己这穿越是灵魂过来的,那黑匣子估计是没有一起过来。

午时将进,日头渐烈,有烦蝉鸣于林间,傅小官的心绪未受影响,他坐在凉亭里看着小册子。

那不是一本,而是一箱!

父亲说,家有良田万顷,看来还不止,父亲还说,这所有的地契分了两处存放。

一处在临江府上,一处便是这西山别院。

这家业……还真的有点大啊!

现今看来,这处的防御在白玉莲的经营下还不错,但是临江傅府却着实差了点。

如今未逢乱世一切看来不会有什么大的篓子,可世道如果有变呢?就算没变,未雨绸缪这种事情本就是傅小官骨子里的东西。

他要白玉莲,并不仅仅是为了学武功,他需要白玉莲为他组建一支属于傅府的武装力量。

此后得了解一下火、药这东西发展如何了,如果把火枪弄出来,哪怕差了许多,也是一大杀器。

傅小官放下册子,揉了揉额头。

有些累!


“这……这是傅小官所作?”张文翰豁然站起,手中的折扇却没有再摇。

柳景行已经将两首词吟诵完,此间沉寂了数息。

“张公子这是不相信了?”董书兰淡然一笑,又道:“时五月初五夜,傅小官于下村西山别院所作……我记得张公子在五月初五也曾作了一首清平乐,当时得诸公赞赏,评为端午第一词。张公子的文采小女子是知晓的,那么张公子来评评傅小官的这首南歌子.游赏,如何?”

张文翰脸上渐有笑意,手中折扇轻摇,说道:“在下岂敢不信董小姐所言,只是……这傅公子此前行事确实有些荒诞,也未曾作过诗词,在下就是觉得很是惊诧。傅小官这首南歌子在下自叹弗如,是不敢评鉴的。如此看来,这傅小官变化颇大,倒是在下耳目闭塞了。”

柳景行心里自然不服,他正要说话,却见张文翰对他摆了摆手:“临江才子,当有傅小官一席,单凭这两首词,在下心里极为佩服,只是可惜明日便要启程去上京,少了与傅公子讨教的机会……景行贤弟,此后多与傅公子亲近,若得傅公子佳作,可别忘了书给为兄,共赏之。”

柳景行沉默两息,回道:“当如此。”

二人落座,此间众人多为商贾,对诗词一事虽有涉猎却不精通,此刻听张文翰说来——这意思是傅小官的诗词比张文翰还要高上一筹了。

有人面面相觑,倒是粮商杨记的老板杨一山哈哈大笑起来,“傅家主常与我等往来,每每聊起最苦恼之事莫过于其子傅小官,如今看来这傅家小子好像出息了,这是好事。临江四大才子,张公子是要去上京会试中状元金銮殿上面圣的,此后展翅高飞居于庙堂之上,临江便剩下三大才子,而今傅家少爷既然有此文才,正好填补,恰也说明了临江之地文风鼎盛人杰地灵。”

“老杨所言有理,如果不是董小姐今日拿出这两首词,我等可不知晓,来来来,为我临江再添一位才子共饮此杯!”

说话的是粮商范记的家主范奎,此刻范奎举杯,众人便一番赞叹共饮了一杯。

张文翰觉得这杯酒比毒药还难喝,但他脸上的笑意依旧,杯里更是滴酒未剩。

“这两首词为傅公子成名之作,当传遍天下。我走之后,景行可否将这两首词交于怡红楼的樊朵儿姑娘——她的曲儿可谓临江一绝,由她所唱,当不会辱没了傅公子之才华。”张文翰如沐春风般对柳景行说道。

柳景行心有疑惑,但依然点头应了下来。

于是,这两首词就这样流传开来,傅小官的才子之名,也如此这般的传播开来。

当然,此刻的傅小官并不知道临江楼里董书兰为了给他正名,将他的两首词抛了出来。

……

一处大宅子,一棵老榕树,一把新凉椅。

傅小官躺在凉椅上,春秀在旁边给他摇着扇子,他的手里捧着一本小册子——还是家里的田产,他至今未曾看完。

“秀儿,水。”

春秀将温凉的茶水递到了他的手上。

“秀儿,热。”

春秀去取了冰块和西瓜,做了一碗冰镇西瓜端了过来。

“秀儿啊……”

“嗯。”

“以后,这玩意弄三碗,你,我,他——他神出鬼没的,大家一起吃,才有味道。”

“少爷……”

“少爷说的话,你要听。”

“哦。”

傅小官觉得那个话很有道理:由俭入奢易。

他觉得自己已经腐败了,但这种生活真的很舒心。

短短的时间里,他便已经改变了前世的生活惯性,也渐渐的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并开始融入这个世界,努力的扮演好地主家的大少爷该有的样子。

当然,穿衣洗脸刷牙沐浴这种事,他依然自己办理,只是在生活上越来越精致起来。

随着对那些小册子的深入了解,他越来越明白什么叫家财万贯。

钱这个东西……能够让自己更舒服的过日子,当然就得花出去。

重活一世如果当个葛朗台那样的守财奴,岂不是很没意思。

“秀儿啊……有时间再去找……七八个婢女,要会做菜的那种,你呢就管好她们,有几个使唤的你也轻松一点。”

“这……”

“还有啊,少爷我以后的产业会很多,我需要找一些靓丽的多才多艺的女子……这个不急,你慢慢物色,如果对方愿意,你带来给我瞧瞧。”

“少爷……”

傅小官摆了摆手,“正经事,不要乱想。”

“奴婢没有乱想,这多才多艺的靓丽女子……要么是大家闺秀,要么,只怕只能去青楼找了。”

傅小官愕然:“额……这样啊,我知道了。”

……

西坊琉璃店的余中檀和姜氏瓷器店的姜上楼各带着一个盒子,在黄大管家的带领下,走入了后院。

黄微心里是很好奇的。

对于少爷最近的作为他略有耳闻,主要还是西山别院那边传来的消息,比如少爷弄出了一种名为西山琼浆的好酒,比如少爷买下了别院旁边大片的荒野,还比如少爷在收集各种匠人的资料。

傅家少爷是什么德行他自然非常清楚,前些日子的荒唐事差点要了他的小命,可现今看来,少爷似乎真的转了性子。

这二人是少爷邀约来的,他不知道要干啥,所以他把人领来,也没有离开。

“坐,秀儿,上好茶。”

傅小官从凉椅上起来,在凉亭里的石桌前坐下,招呼了一下三人,看着余中檀笑道:“余老板,拿来瞧瞧。”

余中檀将盒子递上,说道:“按照傅少爷的要求,我那几个师傅可是费了一番心思,你瞧瞧合不合意。”

傅小官打开盒子,取出高脚杯,摸摸捏捏上下看了看,又举起对着阳光照了照,问道:“还能更通透一些不?”

余中檀摇了摇头,“琉璃提纯技术只能这样。”

这东西微微有些泛黄,但已经算得上不错的器具。

“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叫你的师傅研究研究,目前暂且就这样。我要一千个,多久可以交货?”

“制作有些麻烦,我估计最快十天。”

“报个价。”

余中檀心里早有准备,既然是报价,那肯定对方会讨价还价,那么自然就先报一个高价。

“一只,一百文。”

“一百文?”傅小官皱了皱眉头,余中檀心里一咯噔,却见傅小官对春秀说道:“秀儿,取笔墨油印来。”

“余掌柜,这第一批生意,我也不与你讲价,就按一百文一只,也给你十天的时间。但你记住,所有货品必须如此杯,有任何低于此杯品质的,我一概不要。另外,这杯底我要压印天醇二字。咱们先签这一批货的合约,定金付你两成,呆会我写个条子你去找账房领取。”

余中檀大喜,连忙笑道:“傅小爷放心,我保证货品品质,此后还有需要,傅少爷只需吩咐一声,我余某想尽办法也会做到。”

黄微没有料到少爷这么干脆的决定了。

这玩意看起来是个酒杯,这小东西一个一百文?琉璃制品虽贵,可这器物却极小,少爷还要一千个?这是要干啥?

当然,少爷已经决定,作为傅家大管家,是肯定不会去多言的。

傅小官和余中檀拟订了一份合约,写了个条子递给了余中檀,这个酒杯他留了下来,余中檀高兴的离开。

接着看了姜上楼带来的瓷瓶,甚是满意,作价十五文钱一个,他也没有还价,却要求在这瓶子上留字。

“瓶身的这里,写下西山天醇,这个地方写下稀世珍酿,四十二度。然后是瓶底,瓶底就两个字西山。这种我要五百个。”

“另外,按照此器形,再做一蓝瓶点缀红梅,写下西山香泉,三十二度的字样,瓶底同样写西山二字,这种我要一千个。”

“天醇瓶子要小,能装三两就行,而香泉的瓶子略大,能装五两即可,价格一样,如何?”

姜上楼点了点头,“傅少爷爽快,我这回去就安排。”

“好,我们也签一份合约,多长时间交货?”

“一千五百个瓶子,大概七天。”

“我给你十天,一定要做好!特别是封釉和题字……等等,题字,我晚点给你字体。”

拿了合约和定金,姜上楼也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没多久,傅家少爷在西坊定下的两笔大买卖便传遍开来,然后姚记瓷器店的老板大发雷霆,将跟了他足足十年的李掌柜给炒了。

当然,对此傅小官并不知道,此刻他正在院子里来回慢走。

片刻,他停下脚步,说道:“小白,你去帮我跑一趟。”

“别叫我小白!去哪?”白玉莲从树上跳了下来,吓了黄管家一大跳。

“带着这个瓶子,去余福记装一瓶天醇酒,装七分满即可,带回来我有用。”

“另外秀儿,去给我找一张大红的丝巾,比巴掌大就行。”

黄微一直看着,等院子里只剩下了傅小官才问道:“少爷此举有何深意?”

“哦,卖酒。”

“这器物比酒还贵!”

傅小官笑了起来,“黄伯,不怕这玩意贵,你老放心,我心里有数。”


秦秉中坐在荷苑手里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着。

孙女秦若雪坐在他的旁边为他煮茶,小姑娘穿着一身浅绿色的裙子,裙摆上绣着一朵淡粉色的荷花,一头长发随意的披在肩上,朝阳落在她的脸上,那张白净的脸儿便若莲花般娇艳。

长长的睫毛轻启,看着爷爷,眼神里有几分不满,于是小嘴儿就嘟了起来。

这是她才收到的书,是书兰姐寄给她的,她还没来得及看最新的章回,却被爷爷给拿了去。

她看到了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正说道贾宝玉偷跑去看薛宝钗,却被林黛玉一头撞见,贾宝玉被那林黛玉一顿讥讽,倒是个好脾气,可这贾宝玉也忒不是个东西,哪有这样花心的道理?只是不知道后面如何了,这傅小官也不是个东西,你一次写完可好?偏偏要吊人胃口,这次的更新更是离谱,让人等了这么久!

就在秦若雪腹诽不已时,有门房来报傅小官求见。

咦,那人来了!

前次见面时这本书还未曾面世,也或者在上京售卖时候自己正在路途,到了临江没几日便收到了书兰姐寄来的第一部,也就是前八回,如果当时知道他就是此书的作者,免不了问他先借来看看。

此时好像也不晚。

傅小官走了进来,远远的对秦秉中抱拳作揖,“昨日才回临江,明日又要去下村,老哥你看,我曾经还说就想当个逍遥小地主,如今却身不由己,这就是个忙碌的命!”

秦秉中已将手里的书放下,笑道:“这也是充实,不像老哥我,整天庸庸碌碌无所事事……若雪,煮茶。老弟,请坐。”

秦若雪看着傅小官两眼冒星星,呀,眼前这活生生的人可就是红楼一梦的作者呀,她站了起来,一溜烟跑去了书房,秦老愕然,傅小官也是一愣。

没一会秦若雪又跑了出来,手里拿着笔墨,放在了傅小官的面前,有些忸怩的说道:“你能不能在这书上签个名?”

傅小官这才看见红楼一梦四个字,他顿时笑了起来,没有料到这古代的女子也有追星这一习惯。

然后他翻开扉页,便看见偌大的傅小官三个字,心中一怔,觉得这么大的字放在这着实有些碍眼,也不知道书兰是怎么想的。

“我的字,怕吓着你呀。”傅小官如实说道。

“总不会吃人,怕啥,就题在这。”秦若雪指了指第三页的背面。

“那我真写了啊,你可别后悔。”

“嗯!”秦若雪非常欣喜,这可是第一本真人签名的书,如果拿去了学宫,那些同窗们只怕会羡慕死的。

这人长得那么俊俏,书写的那么好,这字肯定也……

然后秦若雪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心里后悔起来,好好的一本书,就这么被糟蹋了。

……

“我过些日子恐怕也要去上京。”

“就是要到处走走,一来对身体好,二来看看各种风景也能愉悦身心。”

秦秉中一声苦笑,“你恐怕不知道,这天下有些不太平了。”

傅小官眉头一蹙,问道:“怎讲?”

“自泰和十三年,镇北大将军彭屠一举击溃荒人至今,已经过去四十七年有余。先帝在位五十二年,文有一代贤臣燕云川,武有绝世名将彭大将军,虞朝之国力一时无两。而自新皇登基至今才仅仅八年,荒人已经停止纳贡两岁。前些日子如今的荒人首领拓跋风向陛下请旨,言说倾慕我朝三公主殿下之才华,为教化荒人归于汉学,请陛下赐婚,将三公主殿下下嫁拓跋风,言之虞荒联姻,开万世友好太平。”

“狼子野心!”

“这肯定不可能啊,陛下肯定不会答应。”

“当然,所以陛下下旨斥责了拓跋风,据最新线报,荒人四路兵马正在集结,这一仗,只怕很快就会爆发了。”

对于打仗这种事情傅小官很有兴趣,这才是他的专业,不过他完全不知道虞国的兵力部署和战斗力,所以仅仅问了一句:“想来我虞国兵强马壮,那荒人不过土鸡瓦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你去上京干啥?”

“万不可小视荒人,他们在马背上长大,骑兵非常了得。我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虞国已经四十七年没有大的战事,而荒人却在连年征战。他们在这四十七年里征服了整个草原,尤其是消灭了草原最大的蛮族部落。在我看来,荒国的国力已经远胜当年,而我朝在彭屠之后却无卓越将星。”

“这或许还不是最关键的,毕竟我们有雁山雄关,后方就是北地雄城忻州城。雁山关驻守军三万,忻州城更是驻北部边军三十万。我并不担心荒人能破雁山关而南下,我担心的是夷国。”

“夷国也有战争动向?”

“夷国与荒人结盟了。”

“什么时候?”傅小官皱起了眉头。

“七月初一!”秦秉中站了起来,望着远处,又道:“我去上京倒不是救国救民,我就是去见见燕北溪。”

“他是谁?”

“你不知道?”秦秉中转头诧异的看着傅小官,傅小官双手一摊。

“金陵燕家,一门三相,前面说起的辅佐先皇的丞相燕云川,他的儿子就是当今丞相燕北溪,而燕北溪的儿子燕师道如今官拜枢密院枢密使,下一任的丞相非燕师道莫属,这便是虞朝最有名望的家族。哦,顺便提醒你一下,燕师道的长子燕熙文,去岁状元,他很喜欢董书兰。”

这特么的,对手很强大啊!

傅小官没有纠结这个问题,而是问道:“按照你估计,战争何时会爆发?”

秦秉中摇了摇头,“可能就在当下,也可能在三五年之后,我手中也没有别的情报,无从判断,只是需要未雨绸缪罢了。”

“另外还有件事,尙贵妃回齐州省亲,船队明日路过临江,会在此短暂停留,我估计你明天走不了。”

“为啥?”

“因为你所著的这本红楼一梦,还有就是,尙贵妃是九公主虞问筠的母亲。”


抱着一本纯阳心经,傅家小地主连写红楼一梦这事都忘记了。

这也不算是痴迷,应该说是好奇。

毕竟内功轻功这个玩意儿在前世的武侠剧中是必须有的,那些高来高去的高人们实在惹人眼红。你看那天外飞仙,你看那剑气纵横,你看那一拳击出,方圆数百米轰然炸裂……这便是武侠,这便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想,傅小官自然也不例外。

前世连牛顿都想要爬起来处理的事情,在这一世界却真的存在,而现在有一本武林秘籍就摆在眼前——不用跳下悬崖,也不用遇见白胡子老爷爷,它就在自己的手上,如此的真实,那么别的所有事情就必须为此让路了。

林间蝉鸣声渐悄,金乌已西坠,便见夕阳红。

傅小官一直在看这本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傅小官现在在做的就是读它百遍,将它记在脑子里。

苏墨依然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偶尔看他一眼,却不是因为傅小官的勤奋,而是因为傅小官中午所作的那首诗。

练武这个事情,天赋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勤奋,那是在入了门之后。

就像写诗这种事情,也是天赋最重要,勤奋只不过是令字写的好看一些罢了。

这个少年看来写诗很有天赋,因为他那诗确实很好,而他那字……确实少见。

苏墨没有提点傅小官的心思,因为白玉莲只说了让他保护傅小官,给他道院的内功心法,又没说教他,那就随他自己去领悟吧。

想起白玉莲,他恨的牙痒痒!

傅小官偶尔皱起眉头,偶尔抬头望着天空,偶尔闭目沉思,偶尔合上书来回的走上几步。

如此这般,天色已晚,四处亮起了灯盏。

……

秀儿在侍候傅小官用了晚饭之后出了门。

护卫驾着马车将她送往上林洲。

上林洲在临江城外,有些远,是长江中的一处岛屿,这里是闲亲王的领地,秀儿虽然知道,却从未曾上去过。

她的心里很忐忑,不要说亲王,她连这临江州的知州都未曾见到过。

出了临江西城门,马车沿着江岸一路前行,没多久,便看见远处的那一片辉煌灯火。

此刻,上林洲的聚会已经拉开了帷幕。

……

上京金陵,乌衣巷,董府。

知晓九公主离京去了临江,这几日董书兰的心里便不太平静。

因为九公主的丫环说,她是要去临江看看那个叫傅小官的男子。

他有什么好看的呢?

董书兰的一颗棋子落在了棋盘之外,大哥董修谨抬起头坐直了身子。

“小妹啊,自临江回来,前些天你棋风凛冽潇洒,每每出其不意,大哥我未曾能赢你一局。可你这两天……落子凌乱毫无章法,你未曾赢大哥一局,那么你这是怎么了?”

董书兰有些心慌,摇了摇头,低声说道:“没怎么,有点走神。”

董修谨将手里的棋子丢入了棋瓮里,忽然说道:“两天前国子监收到了临江秦老寄来的一封信,国子监祭酒上官文修大人看了之后神情激动,甚至拿出了珍藏多年的一坛添香,请我们连喝了三杯。”

董书兰心里咯噔一下,猜到了秦老写的是什么。

董修谨继续说道:“上官大人将此信给了我等传阅……我不得不说,那个叫傅小官的少年,当真是天纵奇才!”

董修谨负手立于窗前,仰望星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便是我等读书人毕生之追求。”

董修谨缓缓转过身来,看着董书兰,问道:“小妹,可是他,乱了你的心?”

董书兰垂首,慌忙摇头,董修谨却笑了起来,“上官大人说,这句话和这个人,必须入圣学,让天下读书人都能明白为何读书,也要让天下读书人知道是何人立下了此等大志愿,所以傅小官是会史册留名的。虽然秦老也在信中说了他的一些事,但瑕不掩瑜,秦老丝毫没有吝于对他的赞美。”

“小妹,你去临江,肯定是见过他的,和哥哥说说,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董书兰的小心肝儿砰砰直跳,那张俏脸蛋儿顿时红了。

“他……我也不清楚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董修谨一怔,董书兰抬起头来,眼里有些迷茫。

“他……四书五经都没读完过,仅仅是个秀才,听说以前,以前挺荒诞的,只是我接触之后,又觉得不是这样。他很稳重,有一种……好像经过许多岁月洗礼之后的那种……淡然,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反正,反正不像寻常少年。”

“可他提笔便能成诗,这个秦爷爷是知道的,这句话也是他随口就说出来的,可他却偏偏不愿去参加科举,尽弄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董修谨皱起了眉头,“莫名其妙的东西?”

“嗯,他弄了一种酒,比添香还好,我送去了长公主那里,估摸着过些日子宫里就会采买。”

如此说来,这人醉心于小道了。董修谨有些遗憾,在他看来,能够说出那句话的人,自然是博学之士,有秦老青睐以后肯定前途无量。

可他却仅仅是个秀才,那么那句话便可以理解为偶得了。

自家书香门第,父亲官居户部尚书,傅小官却是临江一地主,小妹这心思……怕是难成了。

“明日兰庭集由燕家燕熙文发起,你且去看看。”

董修谨离开,董书兰依然心乱。

独坐窗前,沉默数息,她取了笔墨,决定给傅小官写一封信。

她听出了长兄话里的意思,长兄是觉得他们之间是没有可能的。哪怕能入圣学,能史册留名,也不行。因为傅小官是商人,而不是士族。

她没有在信中劝导傅小官读书,她就是说些寻常的话,说些上京的事,和九公主去了临江,恐怕会难为他等等。

此刻临江,傅小官也坐于窗前,决定给董书兰写一封信。

因为他决定明日找人将那两箱酒给董书兰送去。

他倒没有在这信中将那首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写上,而是在写完信之后,将完成的红楼一梦前六回放了进去。

“此为原稿,看后退回!”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