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速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朕的好皇孙,有治国之资!朱高煜朱元璋大结局

大明:朕的好皇孙,有治国之资!朱高煜朱元璋大结局

倔强的烤羊腿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咱别说当年了,现在也没这本事啊!”“这是咱能生出来的儿子?”朱棣总觉着自己这会儿感觉格外复杂。一方面惊叹于自家儿子的优秀,不仅能跟自己聊兵法韬略,而且眼光不凡、思路清奇,能糊弄的当今皇上连连变色,简直不像自己的种。更准确的说,这种表现,不应当是一个长在民间,压根没接触过政务、军伍的私生子能够做到的。但另一方面,似乎又觉着惭愧。自家儿子虽然生在草野,却一直在为咱这个当爹的在考量?想我堂堂燕王朱棣居然还得靠自家儿子谋划一条生路?还是个一直不管不顾丢在民间的私生子?自己这是何德何能啊?朱棣在感慨的同时,却不知朱元璋此刻同时也在内心之中默默嘀咕。“这大孙子啥都好,就是这吊胃口、卖关子的习惯得改改。”“怎么就不能爽快一点呢?”“不过,到底是...

主角:朱高煜朱元璋   更新:2024-12-29 17: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高煜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朕的好皇孙,有治国之资!朱高煜朱元璋大结局》,由网络作家“倔强的烤羊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咱别说当年了,现在也没这本事啊!”“这是咱能生出来的儿子?”朱棣总觉着自己这会儿感觉格外复杂。一方面惊叹于自家儿子的优秀,不仅能跟自己聊兵法韬略,而且眼光不凡、思路清奇,能糊弄的当今皇上连连变色,简直不像自己的种。更准确的说,这种表现,不应当是一个长在民间,压根没接触过政务、军伍的私生子能够做到的。但另一方面,似乎又觉着惭愧。自家儿子虽然生在草野,却一直在为咱这个当爹的在考量?想我堂堂燕王朱棣居然还得靠自家儿子谋划一条生路?还是个一直不管不顾丢在民间的私生子?自己这是何德何能啊?朱棣在感慨的同时,却不知朱元璋此刻同时也在内心之中默默嘀咕。“这大孙子啥都好,就是这吊胃口、卖关子的习惯得改改。”“怎么就不能爽快一点呢?”“不过,到底是...

《大明:朕的好皇孙,有治国之资!朱高煜朱元璋大结局》精彩片段


“咱别说当年了,现在也没这本事啊!”

“这是咱能生出来的儿子?”

朱棣总觉着自己这会儿感觉格外复杂。

一方面惊叹于自家儿子的优秀,不仅能跟自己聊兵法韬略,而且眼光不凡、思路清奇,能糊弄的当今皇上连连变色,简直不像自己的种。

更准确的说,这种表现,不应当是一个长在民间,压根没接触过政务、军伍的私生子能够做到的。

但另一方面,似乎又觉着惭愧。

自家儿子虽然生在草野,却一直在为咱这个当爹的在考量?

想我堂堂燕王朱棣居然还得靠自家儿子谋划一条生路?

还是个一直不管不顾丢在民间的私生子?

自己这是何德何能啊?

朱棣在感慨的同时,却不知朱元璋此刻同时也在内心之中默默嘀咕。

“这大孙子啥都好,就是这吊胃口、卖关子的习惯得改改。”

“怎么就不能爽快一点呢?”

“不过,到底是咱家的种,这见识,不比朝堂之上那些夸夸其谈的腐儒强上百倍?”

“唉,要是老大还在就好了啊!”

“让老大也来听听,保准长见识,还能让他看看,有这么个大侄子在,标儿该有多高兴。”

“可惜啊,老大看不着了。”

一想到刚刚过世的长子朱标,老朱心中的悲痛不由得又升了起来。

好在朱元璋本就是心智坚定之人,哪怕至亲离世,也不能击垮他。

另一方面也是,如今懿文太子都已经葬了,事情过去了这么久,终究还是让时间冲刷走了不少愁绪。

但是,今日里这番无意之中的举动,却让朱元璋发现了一个惊喜啊。

“莫非,这世上真有那种生而知之的天才不成?”

“老天难不成看我朱元璋痛失爱子,故而降下此等麒麟儿,让我老朱家再续气运?”

“这是上苍给我老朱家的补偿嘛?”

朱棣在一旁端着茶杯,一口一口的抿着。

更多的还是靠着茶杯遮挡自己的表情,方便观察在场的两人。

从眼下的场面来看,自家儿子稳坐钓鱼台,不动如山,那气势、姿态显然是一切尽在掌握的笃定。

不过想想也是。

能一眼看出蒸蒸日上的大明内里的弊病,还能一针见血的说出来。

这等不出世的大才,若是连这点气度都没有才怪了。

再看另一边的自家父皇。

咦,这眼神、表情有些不对啊。

朱棣对自家老爹简直不要太熟悉。

可正因为熟悉,朱棣才惊讶啊。

多久没看到父皇露出此等温和的表情了?

还是对着自家大儿子的?

难不成看上自家大儿子了?

不过一想到今日里自家大儿子那些表现,朱棣又觉着理所当然。

甚至,朱棣内心深处,都不得不承认。

今日里被自家大儿子这么一说以后,自己打心底里居然真有那么一点点松动了。

松动的是啥?

当然是造反举事!

有子如此,即使未来千夫所指又有何惧?

有子如此,何愁将来不能建不世功勋,从而青史留名?

刹那间朱棣心中百转千回,但仅仅只是畅想了片刻,便立刻惊醒了过来。

甚至赶忙又没滋没味的喝了口茶,掩饰一下刚刚的失态。

心头确是一阵阵的后怕。

自己这是怎么了,被大儿子说迷糊了不成?

居然还琢磨起造反的事儿来了,这是干啥呢!

再次偷偷看了一眼自家老爹,发现老爹没有注意到自己,朱棣这才偷偷地长舒了口气。


朱棣此时也顾不得假寐了,从刚才听到自家大儿子要屠圣开始,他就已经坐立不安。

眼下还能端坐于此,也不过是强装镇定罢了。

虽然听明白了自己儿子要屠的乃是读书人的“圣”,但还是让他觉得心凉。

这东西一个不好,不光他燕王府几百口人头落地,恐怕就连老朱家的国本都要动摇。

有道是杀不尽的读书人,而且只要此言一出,天下读书人怕是和大明针锋相对了。

到时候可比攻城拔寨难度大多了,而且敌人是谁根本无从知晓,可能一时间天下无敌也可能一瞬间天下皆敌。

朱棣听整个人呆愣在那,不过脑子里却越来越清醒,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现在却清晰的摆在眼前。

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自己那侄子朱允炆,就是被那些腐儒洗脑了。

如果自己的这个侄子真继承了大统,还真有可能被这些文官控制。

届时,可不就是自家儿子说的这个局面?

到了那时候,这大明是老朱家说的算,还是读书人说的算?

这大明,到底是何人之天下?

圣天子垂拱而治?

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朱元璋显然也想到了什么,面色一片肃然。

如果真的如自家大孙子所说,事情的严重性可能远超掌控。

不过朱元璋作为帝王哪怕深陷死局也会向死而生、舍命一搏,自然不能就这么认输,随后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小友说的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了吧?”

“读书人中固然有腐儒,但也不乏清流,读书也多有读出天下社稷之辈,也有为国为民着想的。”

朱高煜听到这话,顿时一愣,转而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面前这位颇为不服气的张老爷子。

“老爷子,您为何如此天真?”

“为国为民?”

“您说的是谁的国谁的民?”

“在那些读书人眼中,听他们话的国才叫他们的国,受他们驱使的才是他们的民!”

“他们眼中排第一的,永远只有他们崇敬的至圣先师们制定的大礼、规则。”

“至于他们口中推崇备至的伦理道德,那不过是一块他们用来约束世人和帝王的牌匾罢了。”

“当然了,也是他们为了推广学说、遮掩自己的遮羞布!”

“毕竟,他们嘴里的这些东西,听起来哪一条不是正正确确?”

“忠孝节悌啊!忠君爱国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黔首贫民,但凡听到这些,难道会不认同?”

“可世人哪里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他们制定的标准,却不用在他们自己身上啊!”

说到这里,朱高煜难得的激愤了起来,甚至连原本温润如玉的面容都有些涨红了。

“他们想要所有的事情都要符合他们认为的标准。”

“规则越多,对他们的好处就越多,对皇帝的束缚对天下的束缚也就越多,对百姓的忽视就越多。”

“文官全都劝皇帝,应当如何,从来不说为何如此。”

“你让他讲求利害关系,动不动就是舍民取义”

“为什么不是舍他们自己?”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激动不已,实则他当年就是被贪官污吏害了个家破人亡。

更别说,自从坐上这帝位二十余年来,那些对自己劝谏之人,何尝不是个顶个的举着大义旗号?

如今回过头一看,自己好像真就是用文人说的那套东西在要求自己?

嘶~

好像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咱儿子、孙子,咱都是按照这套东西在言传身教?

朱元璋此刻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又不能承认自己早已经深陷局中了,只得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心里嘴硬着问道。

“那若是如洪武皇帝一般杀伐果断,只顺着自己心意来,压根不管那些文人呢?”

朱高煜对于张老爷子这番反驳并没有半点意外,反而冷笑了两声。

“呵呵,顺着自己心意?”

“先说我皇爷爷,他固然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开创了大明,在民间也是声望极高。”

“可士林之中呢?”

“先杀胡惟庸一系,再杀李善长一系,中途更是对贪官污吏绝不留情。”

“我家皇爷爷在士林之中的名声,早就臭不可闻了。”

“而败坏他名声的是谁,还不就是这帮子没能捞到好处的读书人?”

“就因为他们掌控着话语权,所以,他们便能肆意编排、随意传播。”

“此时还算好的,可过上几十上百年后呢?”

“当后人发现所有洪武一朝流传下来的书中,除了官方的,只要是流传下来的,都说我家皇爷爷滥杀无辜、暴虐……”

“三人还能成虎呢,何况这前赴后继的诋毁?”

“到了那时,又当如何?”

“始皇帝乃我华夏第一位皇帝,一统六国、功震寰宇,可如今还不是被读书人说成暴秦、嗜杀?”

朱元璋整个人听到这里,彻底不知道怎么应对了。

可偏偏朱高煜自己说得兴致起来了,浑然不觉自己今日里这屡屡语出惊人,是何等的石破天惊和惊世骇俗。

“之后的事情咱们暂且不说,那说说眼下。”

“如果皇帝不遵从他们宣扬的那一套,那便是有违礼制,就是昏君当道,就要以血荐轩辕,那皇帝还能做什么?”

“我家皇爷爷自草莽之中一路崛起,固然能识破他们那些小心思,可后世子孙、后世帝皇呢?”

“那些深宫之中长大,压根不知道民间究竟如何的皇帝,如那朱允炆一般深受腐儒影响的皇帝,他们能看破?”

“更何况哪怕皇帝雄才大略,终究无法兼顾一个国家,可偏偏读书人一封奏章就能涵盖天下大事。”

“殊不知到了皇帝手中的大事已经被他们润色了好几手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涉及到他们利益、根本的,统统百般遮掩,无非就是用春秋笔法掩盖一二罢了。”

“我那皇爷爷纵使手中有锦衣卫在手又能如何?”

朱元璋被朱高煜这番话彻底吓住了,脸色煞白的沉默了。

良久,才悠悠地问道。

“小友,读书人真就无可救药?”

“可史书上可是说了,有不少真正满腔热血为国为民的贤才来着!”


尤其是这些禽类此刻吵得正欢,这会儿若是要说话,怕是得凑到耳旁,还得大声才能听见。

朱棣对这养殖场有些不置可否,只是震惊于此间的规模有些惊人罢了。

可朱元璋敏锐的感觉到,此地设置这么一个养殖场,说不定还有深意。

只是,此刻容不得他们多想了,朱高煜带着他们一路走过养殖场,转而来到一个不起眼的库房门前。

推门而入后,朱高煜直接在朱元璋、朱棣父子目瞪口呆之下,挪开了原本挡在那里的墙壁,露出了一个巨大的楼梯。

朱元璋听着底下传来的熟悉的乒乒乓乓的敲打声,心中猛然一动,而后满脸惊骇的转头看向了外面的养殖场。

感觉自己隔着门都能听到外面那此起彼伏的叫声,朱元璋苦笑着摇了摇头。

也不说话,冲着朱高煜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朱棣有些懵,这爷孙俩干啥呢。

不过,他也是个机灵的,顺着朱元璋刚刚的动作、视线一看,再一琢磨,他也明白了。

同时,他也在心里为自家大儿子这番操作大叫了一声好!

显然,朱高煜便是利用这养殖场里各类牲畜的叫声,来掩盖底下打铁的声音。

而且不仅声音被掩盖住了,这地下摆明了就是有锻造炉的。

有这养殖场在,散发着阵阵恶臭,哪怕那锻造炉的烟囱在此间明晃晃的排烟。

恐怕也没人会在意这恶臭里又多了一股臭味吧。

朱元璋在心中为朱高煜感叹了一声事无巨细,显然非常满意。

可朱棣却猛然间心头灵光一闪。

‘这法子确实不错啊!’

‘本王今后若是真要造反,就这么干!’

不提这父子二人的心中的所思所想,朱高煜清楚的知道,真正让人震惊的还在下面呢。

带着二人兜兜转转的走进的甬道,而后边走边不断的按下一个个机关。

看得后面的朱元璋、朱棣一头的冷汗。

老朱家这麒麟儿也太过小心了一点吧,这防备也太骇人了点。

可等到他们二人终于,真正的走入这片朱高煜精心打造的地下城时。

二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刚刚那机关,还得多加点!’

朱元璋父子二人简直不敢相信,就在应天城边上,朱元璋眼皮子底下。

朱高煜居然不声不响的打造了一个如此庞大、惊人的地下城镇。

此时此刻,朱元璋终于明白,为何自家大孙子昨日里对着自己那般态度了。

偷眼瞧了瞧一旁老四那嘴都合不拢的震惊模样。

显然,这逆子是真不知道这地下城的事的。

那么,这个左右看过去,一眼压根望不到头的地下雄城,真就是咱大孙子一个人弄出来的?

瞧瞧这到处忙忙碌碌的工人,看似喧嚣一片,可仔细一看却错落有致。

尤其明明处于地下深处,可却呼吸顺敞,半点不觉着憋闷。

显然,这是花了大心思,请专门的大匠下了功夫了的。

朱高煜一马当先,带着两位在这宽阔的地下城中漫步,时不时的招呼一下背后动不动就停下来的二位。

看着眼前这一幕,听着后面张老爷子和李叔那时不时的惊呼,朱高煜觉着太值了。

这两位,是首批非自己嫡系的“外人”,进入这地下基地。

自己辛辛苦苦这么些年,如今能在两位见多识广的“谋士”面前展示一波,朱高煜真心觉着挺骄傲的。


朱元璋和朱棣听到这话,虽然心痒难耐,却也知道不急于这一时半会。

更何况,朱元璋当先反应了过来,莞尔一笑。

这小狐狸又在暗地里折腾人呢。

也不知道这般年纪是怎么学到这么多御下的手段的。

不过,这一笑也让朱元璋心头的阴霾消散了不少。

他这会儿也想明白了,自家大孙子这翻来覆去的各种手段,为的终究还是招募“李三张老爷子”两位贤才。

那么,不用催他,咱等着就是了,这大孙子自然会不断的放出诱饵让咱来吃的。

这不,跟着朱高煜的脚步走到一旁的侧堂之中。

可刚刚进门,便看到这侧堂当中,摆着一张有些像是酒楼之中的八仙桌。

朱高煜先是客气了一番,把年纪最大的张老爷子捧上了上座,而后又让老熟人李叔坐在了主陪的位子。

自己一脸笑意的坐在了下首。

这让朱棣松了口气之余,也不得不在心中暗赞一声,这小子礼数方面确实不缺。

倒是朱元璋却嘴角微翘眼含笑意的任凭朱高煜安排。

此时的他,真就仿若一位正在看着自家争气后辈的老爷子一般。

没有了算计、没有了得失,有的只是一位为后辈长进而高兴的老爷子。

不多时,身着青衣、步履稳健的下人们如流水一般的端着一个个银质器具走了进来。

仔细一看的话,这中间的内外双层的银锅都是知道,今天这是要吃火锅了。

看看周遭那些精美异常的银质器具上,那一片片切得薄如蝉翼的牛羊肉,还有那择洗得干干净净的鲜菜。

哪还有不明白的!

不过,眼下还有一个问题。

那便是这些器具一个个的都精美异常,甚至在市面上都少有这么精美的器具,唯有宫中的贡品、珍品方能比拟。

朱高煜从哪儿弄来这么些好东西的?

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看出了对方眼中的不解。

嘴上固然没说,但至少在心中,二人均在啧啧称奇。

朱高煜今天既然要礼贤下士,那自然要把事情办到底才行。

压根没跟人客气,主动起身拿过二人面前的小银碗,到一旁调配出了几碗蘸料。

递到了二人面前后,笑着介绍道。

“火锅!清汤为底,想吃什么放什么,烫熟之后保持着食材本身的鲜美。”

“火锅这东西的起源不可考,但在大宋一朝风靡不已。”

“在下倒是喜欢吃这个,因为既不会浪费,能吃多少下多少,亦不会担心凉了,最适合我等边吃边聊!”

“不过,火锅虽然不是在下弄出来的,可这蘸料倒是在下精心调配的,二位不妨试试!”

说完,也不管二人,自己当先倒了两大盘羊肉下去。

朱元璋拿起手中的银筷,蘸了蘸面前小碗中的蘸料,放在嘴里一尝,咂咂嘴后,看似无意般的问道。

“朱小哥,老夫眼见着你这里的这些个器物,可比市面上的那些精美太多了。”

“你这是从燕王那儿得来的?”

“老夫虽然不说才高八斗,但至少也是见多识广了,这等精美的银器,咱还真没怎么见过!”

朱棣都在捞肉吃了,听到自家老爷子这话,顿时心中一顿腹诽。

怎么都到了用膳的时候了,美食都端上来了,老爷子还不忘给自己挖坑?

这是我那燕王府能有的东西?

算了,不管了,让大儿子应付去,反正咱问心无愧!

朱高煜倒是对于张老爷子问出这等问题,没有半点惊讶。

只是,朱高煜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起身从一旁的一个小柜当中,又取出三个用来喝酒的酒杯,摆在了二人面前。

朱元璋一看眼前的酒杯,顿时倒吸了口冷气。

若是刚刚那些银器,还只是市面上不见,宫中少有的精美的话。

那此等琉璃杯,怕是宫中都难得一见了。

三个酒杯都在桌上,一眼看过去,三个酒杯一模一样不说,端的是晶莹剔透、温润如玉。

最妙的是,只要仔细一看,还能在杯底看到一个淡淡地朱字篆书印记。

朱元璋作为一个时常白龙鱼服在这应天城里到处逛的皇帝,此时不动声色的看了朱高煜一眼。

这大孙子,还真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朱元璋清楚的知道,此等精美的琉璃器,已经算得上是珍品当中的珍品了。

而市面上那些高端的琉璃器,一件都要近万两白银不说。

最重要的是,不仅值钱,还一经现世便会被人疯抢,压根不用担心换不到钱。

可偏偏此等珍贵无比的琉璃器,只是朱高煜刚刚从一旁的小柜子里随手拿出来的,那里面上上下下的还排列着几摞。

光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东西对面前这个小子来讲就跟白菜一样。

要么这东西是假的,要么这东西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就能得到。

只有这个理由,才能说明为什么自家大孙子这般弃之若履的随意。

朱元璋固然看出来了,此时的朱棣也想明白了。

但他看着眼前这精美的琉璃器,觉着格外刺眼,心中亦是满满的都是幽怨。

自己平日里深怕这小子在这边吃不好穿不好的,银钱是真没少给。

结果这小子手里有这等好东西,居然都没主动往北平送上一套。

逆子!

朱高煜看着眼前二人那惊讶的表情,笑了笑开口解释道。

“倒不是要在二位面前显摆什么!”

“这等器具,其实也不是稀罕东西!”

“在下对那杂学颇有兴趣,故而私下里对这琉璃器的工艺进行了一番研究和修改。”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琉璃器都有这般精美。”

“这是给在下自己用的,当然比卖到外面去的大路货要好上几分。”

“二位若是喜欢走的时候送你们一副好了,都是自家东西,不用客气!”

朱元璋和朱棣听到这话,互相对视了一眼,相顾无言。

可有一点他们却不得不承认,那便是,朱高煜今日里给他们带来的惊讶已经越来越多了。


张老爷子都上船了,难不成他这个始作俑者还能从自己这艘船上下去不成?

哪怕对方真想不开去官府举报,自己都不怕。

自己固然这时候不能硬扛应天府十几万大军,而且自己也没想着要跟自己的亲爷爷兵戎相见。

但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还是没问题的。

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自己这些年里里外外的这些安排,岂不是白瞎了不成?

故而,朱高煜笑眯眯的叫人拿过早就准备好的礼物,也就是之前承诺过的吃食、调味料送到二人手上。

而后一路把二人送到大门外,才心满意足的重新走进自家大门。

自朱高煜的宅子里离开,朱元璋父子俩坐在马车上,陷入到了久久的沉默当中。

今日里这兴之所至的旅途,对他们父子二人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仅仅是来见个民间长大的朱家私生子而已,怎么就拐了个大弯转到造反身上去了。

朱棣此刻心情更是复杂。

朱高煜可是自己正儿八经的长子。

虽然这些年父子俩还没相认,但血脉感情可还在呢。

更何况,当年跟朱高煜这孩子他娘,朱棣可是真有感情。

少年慕艾之时的初恋,最是让人刻骨铭心。

更何况,朱高煜的母亲,可不是什么青楼之类风尘地的下贱出身。

她的娘家可是规规矩矩耕读传家的,不然也不会跟朱棣这么个皇子相谈甚欢。

而且二人当年的感情是真的好,朱棣到现在都常常午夜梦回之时,想起当年二人你侬我侬的场景。

正因为如此,朱高煜对于自己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长子这么简单了。

这孩子还是朱棣当年那段感情的结晶,是真正无关于权势、身份而诞生下来的儿子,而不是如今燕王朱棣的儿子。

可机缘巧合之下,好好的长子,却只能藏着掖着,不能相见、不能示人。

这孩子受委屈了。

可偏偏,如今咱家长子受了委屈不抱怨,反而帮着咱谋划起来了将来。

而这一切甚至都没告诉咱!

这可是一颗赤诚之心呐!

想到自己大儿子今日里的种种表现,朱棣难得的在朱元璋面前悄咪咪的挺直了腰杆,耿直了脖子,还偷偷看了老朱几眼。

可谁曾想,老朱好像压根没注意到自己一般,瞅都不瞅一眼,就当自己不存在?

其实朱元璋怎么可能没看见?

甚至连朱棣刚刚那怪模怪样的是个什么情况,朱元璋心里都清清楚楚。

无非是得了个好儿子,心里骄傲呗。

可是老四,你怕是忘了。

咱今天里里外外被那小子给拿捏了,差点没能回家。

这可都是托你大儿子的福。

咱不能冲孩子撒气,尤其是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自己也没办法处罚。

但咱这个当爹的,收拾收拾自家不听话的儿子,没毛病吧。

老四,走着瞧!

朱元璋心中冷笑了两声,明明眼角的余光都看到朱棣那嘚瑟的模样了。

可结果却装作没看见不说,反而偷偷给朱棣记了一笔。

朱元璋这人,固然雄才大略,但心眼小、记仇这点,是怎么都抹不掉的。

这不,二人辗转来到朱棣那早就准备好的,商人李四的宅子后,朱元璋就一直似笑非笑的看着朱棣。

锦衣卫当先进入里面探查,同时还要在周围布控。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