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后续+完结
现代都市连载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是网络作者“哈李路亚”创作的古代言情,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李承乾李世民,详情概述:贞观十五年,从小穿越过来的李承乾发现老李竟然提前嘎了?那既然老李驾崩了,那皇位可就是我顺位继承了。谁敢拦在我的皇位之前,那就领教一下我建立的三大营吧!然而,李承乾却不知道。李世民其实是因为李承乾实在太沉迷奇技淫巧了,想要用这种方式来确立自己哪个儿子适合当后继之君,同时也想看看自己死后,大唐会变成什么样子?“啥?李承乾带着大军入长安了?”“他哪来的大军啊?”“还想要肃清世家?世家哪里好这么肃清?会天下大乱的啊!”“他还想要改革?想要出海?”……等着等着李世民突然发现。怎么朕的大唐如此强盛?哦,不,是朕儿子的大唐!.....
主角:李承乾李世民 更新:2024-12-12 22:59: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哈李路亚”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是网络作者“哈李路亚”创作的古代言情,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李承乾李世民,详情概述:贞观十五年,从小穿越过来的李承乾发现老李竟然提前嘎了?那既然老李驾崩了,那皇位可就是我顺位继承了。谁敢拦在我的皇位之前,那就领教一下我建立的三大营吧!然而,李承乾却不知道。李世民其实是因为李承乾实在太沉迷奇技淫巧了,想要用这种方式来确立自己哪个儿子适合当后继之君,同时也想看看自己死后,大唐会变成什么样子?“啥?李承乾带着大军入长安了?”“他哪来的大军啊?”“还想要肃清世家?世家哪里好这么肃清?会天下大乱的啊!”“他还想要改革?想要出海?”……等着等着李世民突然发现。怎么朕的大唐如此强盛?哦,不,是朕儿子的大唐!.....
太子李承乾尚在咸阳,按照常理,帝王之位对他来说可谓是板上钉钉。
可一想到李承乾,长孙无忌眼里就有寒光闪过。
不论是太子李承乾,还是魏王李泰,都不是他心中认为的好皇帝人选。
李承乾做了这么久的太子,既是长子,又是嫡子,人心本就在他这一边。
但他整日沉迷于那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对朝政似乎毫无兴趣,这样的人真的能担当起大唐的江山吗?
李泰聪明好学,借修书为名,团结了大量勋贵子弟,身后又有世家的影子。
若他登上皇位,恐怕朝堂会陷入世家的掌控之中,这绝不是长孙无忌想看到的。
李承乾和李泰不管谁继位,都不会受自己的控制。
长孙无忌深知权力的滋味,他想要接着维持自己的权力,必须要找一个容易控制的皇帝。
晋王李治就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人选,可如今太子尚在,皇帝之位几乎是李承乾的囊中之物,自己要怎么样才能让李治坐上那个位置呢?
长孙无忌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快速地寻找着解决方法。
如今局势看似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可实际上危机四伏。
有没有可能拿出一份废太子的圣旨,再拿出一份遗诏,让李治登基上位?可他也知道,这绝非易事。
要做成这样的事情,自己一人还没有这么大的能量,陛下的那些老臣可都还没死完,李勣、李靖、程知节、房玄龄这些老东西可都还在呢,他们对大唐忠心耿耿,绝对不会看着自己干矫诏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必须要找到有份量的人来支持自己的计划,可这个人又在哪里呢?
“相爷,魏王李泰在相府门口求见!”突然,家仆的通报声打断了长孙无忌的思绪。
听到这个消息,长孙无忌眼中精光一闪。魏王……来的正好!
这不正是自己现在需要的得力助手吗?虽然李泰有自己的野心,但只要利用得当,说不定能为自己所用。
“快去请魏王殿下进来!”长孙无忌大声说道,他整了整衣冠,准备迎接李泰的到来。
“舅舅!”李泰一进门,就满脸笑容,热情地快步上前,亲切地拉着长孙无忌的手。
“殿下,下官不敢。”长孙无忌谨慎地抽回自己的手,他可不想和李泰表现得过于亲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没想到,他刚抽回手,又被李泰一把拉住。
“舅舅,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您是我母后的哥哥,是我嫡亲的亲娘舅啊!
“外甥若是有事,不找舅舅帮忙,”还能找谁帮忙呢?”
李泰紧紧地拉着长孙无忌的手,脸上堆满了笑容,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听到李泰的这番话,长孙无忌也是抬起头来,直勾勾地看着李泰。
他的眼神如同锐利的鹰眼,仿佛要将李泰的心思看穿。
李泰对上了长孙无忌的眼神,只觉得自己整个人好像都要被这个舅舅给看透了,心中一阵慌乱,只能不停地讪笑着缓解尴尬。
“既然如此,那微臣就冒犯了。"
“齐先生,探查全国地区煤矿,建立矿场,招募百姓挖矿,待遇因地制宜。”
李承乾微微侧身,目光射向齐先生。齐先生感受到李承乾的目光,赶忙出列,微微拱手道。
“是,陛下!”
他的声音沉稳,神色庄重。
房玄龄刚刚夸赞完李承乾,听到这句话,他先是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惊愕,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和他之前的从容形成了强烈反差。
他心中暗忖:“煤矿之事,先帝时就因多有祸事而封禁,陛下如今为何要重启?而且还要大规模开展,这其中风险太大了,陛下的大胆与先帝的谨慎相比,真不知是福是祸。”
随后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像是一道道沟壑,将他的忧虑刻在脸上。
他那聪慧的头脑此刻如陷入泥沼,怎么也想不明白陛下此举的意图。
他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与他平日的能言善辩判若两人。
若是老杜还在就好了!房玄龄心中微微叹息。
“陛下!老臣有疑惑!”
房玄龄终于忍不住,向前迈出一步,他的官靴在光洁的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困惑与担忧,目光紧紧地盯着李承乾,全然不顾此举可能触怒陛下,这与那些明哲保身、默不作声的大臣形成鲜明对比。
他深知自己作为臣子的责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可能对国家不利的决策实施,即便可能会冒犯龙颜。
不少大臣暗暗为房玄龄捏了一把汗,心想:“房相这是直言犯上啊,陛下不知会作何反应,换做是我们,可没这胆量。”
李承乾眉头微微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冷冷地看了房玄龄一眼。那眼神犹如寒冬腊月的冰霜,让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冷了几分,与房玄龄眼中的热忱形成了鲜明的冷热对比。
“房相请说吧,但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了。”
李承乾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警告,声音低沉而冰冷,让朝堂上的大臣们不禁打了个寒颤。
“朕说过,朕提出问题,你们只需要解决,而不是质疑。”
大臣们心中一凛,都不敢再出声,与之前的小声议论形成了对比,朝堂瞬间陷入死寂。
“是,老臣明白,谢陛下!”
房玄龄赶忙低头,额头上隐隐有汗珠冒出,在阳光下闪烁,与他平时的沉稳形象相比,多了几分狼狈。
哪怕触怒新帝,心中仍在为煤矿之事担忧,和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大臣完全不同。
“陛下可知煤炭燃烧有毒之说?”
房玄龄缓缓抬起头,神色凝重地说道。他的目光扫过朝堂上的大臣们,声音沉稳而缓慢,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历朝历代,每至寒冬,因使用煤炭取暖而丧失性命的百姓数不胜数。”
“光是我朝,在贞观三年、五年,长安就发生了两起因煤炭引发的特大命案,一起造成了八十三人殒命,一起更是导致一百一十二人丧生。那时,城中哀嚎遍野,家家披麻戴孝,其景惨不忍睹。”
“先帝痛心疾首,特此下令,长安城内自此禁煤。可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穷苦百姓,难耐酷寒,屡屡偷用煤炭,以致全家丧命,此等惨事屡禁不止。”
“敢问陛下,在全国各地勘探煤矿,还要鼓舞百姓挖煤,发放薪酬,此项举措不光耗费海量人力物力,所得也不过是些煤炭,这对我大唐有何益处?老臣实在不解,还望陛下解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