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括王龁的现代都市小说《硬刚白起全文小说赵括王龁最新章节》,由网络作家“赵括”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报,前方故关被围,秦军正在造云梯,准备攻打故关。”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秦军果然还有一队人马,偷袭故关。“报,秦军大旗写着龁,有九条斿,是他们主帅王龁亲自来了。”“报,前排的秦军穿着全副甲胄、长矛和短剑、还有一面牛皮盾牌,是铁鹰锐士。”“报,秦军那里烟尘滚滚,看人数怕不是有数万。”那些轻骑兵们一脸惊惧,门客们却是满不在乎,他们做好了拿命掩护赵括撤退的准备。赵括感觉自己的手心里都是汗。这些消息没有一个是好的。冷静,要冷静。赵括紧握缰绳,不住的提醒自己。地形图让他明白,这里的路极为难走,来这里的秦军绝对不多,不可能有数万。他想起来三国演义里面,张飞据水断桥的时候,派人在身后拖着木材制造烟尘,营造军队众多的假象。秦军应该也是这么干的。秦...
《硬刚白起全文小说赵括王龁最新章节》精彩片段
“报,前方故关被围,秦军正在造云梯,准备攻打故关。”
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秦军果然还有一队人马,偷袭故关。
“报,秦军大旗写着龁,有九条斿,是他们主帅王龁亲自来了。”
“报,前排的秦军穿着全副甲胄、长矛和短剑、还有一面牛皮盾牌,是铁鹰锐士。”
“报,秦军那里烟尘滚滚,看人数怕不是有数万。”
那些轻骑兵们一脸惊惧,门客们却是满不在乎,他们做好了拿命掩护赵括撤退的准备。
赵括感觉自己的手心里都是汗。
这些消息没有一个是好的。
冷静,要冷静。
赵括紧握缰绳,不住的提醒自己。
地形图让他明白,这里的路极为难走,来这里的秦军绝对不多,不可能有数万。
他想起来三国演义里面,张飞据水断桥的时候,派人在身后拖着木材制造烟尘,营造军队众多的假象。
秦军应该也是这么干的。
秦军也不可能全部穿甲。
一副甲加上兵器不得八十多斤,带这些东西怎么长途奔袭。
自己这些骑兵在自己的地盘里面行军,都没有带着这么多的甲。
秦军最多就是前排的兵卒穿甲。
但是自己如果判断错了怎么办。
如果秦军真的有数万人,自己这些人也要交代在这里,还有故关也会失守。
秦军就算人不多,只要人人着甲,那就真的不可战胜了。
那可是铁鹰锐士啊,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铁鹰锐士可是战国第一精锐,如果还穿着甲,自己拿什么打。
可是难道自己就这么撤回去,坐视后路被切断,然后躲在大粮山里,坐视自己麾下的大半军队缺粮然后被坑杀。
最后自己支撑个半年,没粮食吃了,也下来投降,再被埋坑里,遗臭万年?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自己穿越过来,不是为了被埋进坑里。
想到这里,赵括竟然笑了一下,问向旁边的司马越:“我听说我父亲以前说过一句话,叫什么来着。”
“是不是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对,其实这句话有点长。
我觉得换个说法合适。”
赵括已经让门客们给自己披上甲了。
他拒绝了司马越跟自己换甲的建议。
他还是穿着自己的将军甲。
如果要死,那就轰轰烈烈的死吧。
“请少君明示。”
司马越也穿上了骑兵甲,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死在赵括前面。
赵括却是轻松的笑了笑,像是放下了什么负担一样,挥手让掌旗兵把自己的将旗打起来,然后高声吼道:“狭路相逢勇者胜!”
随后,他奋力一甩马鞭,率先向前杀去。
五千赵军轻骑,轰然而动。
秦军这里,带队的将领,穿着的确实是秦军的上将军甲,但是却不是王龁本人,而是以不怕死著称的王汔。
原来白起知道从河谷那里绕击故关,行路困难,后勤压力很大。
但是胜负手就在此处。
攻下故关,长平的赵军就是他碗里的肉了。
因此白起授意王汔带着主帅的甲胄和旗帜,并且在攻城前让军士在后方拖拉木材制造烟尘,让赵军以为秦军主力到达的样子。
如果赵括没来,故关的守军估计真的会被吓破胆。
但是赵括的到来打乱了王汔的算盘。
不过赵括这下直接冲阵,却让王汔一脸不屑。
王汔是老军伍,选择的进攻路线十分毒辣,周围都是些山路,坑坑洼洼,别说骑兵冲击了,就算是步兵想要冲击,都不好走。
这也是秦军敢于劣势兵力攻城的关键。
精锐部队,也怕被侧方或者后方突袭。
但是,他的对手是赵括,一开始就查看了地形地貌的赵括。
他率先跃马冲出,但是脑袋极为冷静,带着麾下精锐绕了一圈,冲到了秦军左侧的灌木丛前。
“纸上谈兵的傻子,骑兵冲灌木丛,没冲几步马腿就断了,然后躺在地上等我们射箭么。”
王汔指着远处的赵军骑兵,哈哈大笑。
他却不知道,赵括的骑兵,都有马掌。
赵括喘着粗气,踩着马镫,他没有打算整理阵型或者控制一下速度。
他都能看见秦军已经把云梯造好,准备推去强行攻城了。
长平关已经被攻破,那里的秦军就在赶来攻打故关的路上。
时间不等人。
故关一丢,全军覆没,不能再犹豫了。
马速飞快。
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赵括用力睁开眼睛,确认秦军的方向。
万马奔腾的气势应该是雷霆万钧,啼声如雷,但是赵括现在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赵括左手握住了缰绳,右手握住了长戈,马鞭已经不知道被扔去了哪里。
赵括用长戈的刃狠狠刺了一下马屁股。
战马吃痛,疯狂加速。
战国以来,是有猛将带兵冲阵的,但是一军主帅,带着将旗,率先冲阵,却是极为罕见。
“赵括不是只会谈论兵法的废物么,怎么还敢自己冲过来,来啊,给我射死他,射死他我们就赢了。”
王汔的脸色开始有些沉重。
“少君,小心秦狗弓箭。”
门客们拼命想赶上赵括,高声提醒。
赵括却听不见,他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看得见前面的秦军,还有自己也许即将被埋进坑里的命运。
赵括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跳了出来,他觉得自己要喊些什么。
嗖。
秦军五百弓箭手开始射箭。
赵括仿佛看见一阵长条形的蝗虫丛从秦军阵中升起,然后像暴雨一样扑向自己,越来越近。
原来,自己还是要死在这里啊。
看着越来越近的箭尖,赵括完完全全放松了下来。
起码,我没有背后中箭。
他宽慰了自己一下。
却发现两道人影挡在了自己前面。
是自己的门客,骑术最好的两个门客,赵矻和赵狄。
两个早上还在称赞自己发明了马掌,然后说等着为自己献出生命的门客。
他们竟然靠着精妙的骑术紧紧跟上了赵括,在箭雨即将覆盖赵括的时候。
两个人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奋力从马上跳了出来。
赵矻跳得远,承受了大部分的箭雨,然后像麻袋一样掉在了地上。
赵狄在他后面,还来得及转头对着赵括笑了一下,然后身上突然冒出许多箭头,他的笑容还没完全释放,就凝固在了脸上,被嘴里喷涌而出的鲜血覆盖。
他们兑现了早上的承诺。
如何选择!
是继续去寻找秦军辎重,还是冲下去,莽一波。
万一真的是白起,这次就发了,说是一战定鼎都不为过。
赵括在一瞬间,就完完全全抛弃了之前去西阳那里碰碰运......
“你们说,辎重存放地,对地形有什么要求呢。”
赵括问道。
“周围土要比较软,容易挖掘深沟。
这样布置营地可以避免突袭和偷袭。
最好能有一面是天险周围需要是空地,或者把树木和草丛砍光,以免山火。”
“交通方便,便于运输粮草。”
“易守难攻,以防偷袭。”
这样的地形,在长平有许多处。
赵括不断对着地图回忆地形,把自己代入白起的角色,想象他会把辎重放在哪里。
疑似的地点实在是太多了。
情报说提示的那两处辎重地,赵括觉得都不是。
白起不可能那么蠢。
而且,现在和历史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情报是,秦军主帅白起坐镇光狼城总揽全局,副帅郑安平坐镇长平大营,支援长平关。
但是,赵括觉得,白起说不准就在长平大营,只是赵括有斩杀秦军元帅的先例,因此秦军帅帐搞不好和辎重所在地一样,都是烟雾弹。
不然要是不小心又被赵括杀了,那这场仗,就不要打了。
自己以前上那门选修课的时候,任课老师拿着白起奇袭长平的例子,讲述了好几条可能的行军途径,还有地貌演变情况。
自己还记得其中的好几条路,虽然只是地图上的。
但是既然,秦军可以从丹珠岭绕一圈奇袭长平关,自己难道不能从故关出去,按自己老师推测的一条路线反过来,然后借着舒祺带兵攻打长平关的时候,从长平关旁边那个看似绝地的悬崖,攀岩进入丹珠岭,然后从西沟出来,去最有可能的作为真正辎重存放地的西阳那里侦察看看。
赵括觉得,西阳就在长平关下方,连接长平大营和长平关,从运输方便以及保护辎重的角度看,这才是最有可能存放辎重的地方。
辎重不止包括粮草,还包括衣被,武器,装备,以及赏赐比如布帛甚至钱币。
自己完全可以过去看看,如果有机会,杀进去抢夺一番,然后烧毁粮草,这样给秦军带来的损伤难以想象。
三国的时候,曹操不就是靠着烧了乌巢,击败了袁绍么。
这件事还不能交给别人,那份长平地区的地形图是自己这副身躯的父亲留给自己的,而且进军路线只有自己知道。
想到这里,赵括立刻想要进行布置。
但是随后他心中就开始犹豫,如果不这么做,死守,未必会输,无非是军心不稳而已。
反正自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剩下的就看舒祺的表现了。
打了这仗,赢了当然勾栏美女,输了可就要没命了。
这不是玩游戏,这是打仗。
他长叹一口气,转身看见司马越,突然就想起了陪着自己赴死的门客和赵军。
他们是如此的相信自己,愿意为自己而死。
而自己,竟然胆怯了。
赵括其实心里明白,自己出兵的冲动来源于哪里。
不,并不是为了抢夺赏赐,稳定军心。
而是他觉得,舒祺必败,因为舒祺和之前那个赵括一样,都是纸上谈兵之人。
赵括在前世,从来没有听过舒祺这个名字,这就是他觉得舒祺必败最主要的原因。
就算长平关对赵国易攻难守,可如果舒祺真的输了,难道赵括自己就继续利于不败之地了?
如果舒祺全军覆没,而赵括这里军心不稳,白起在具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是真的有可能靠秦军强悍的攻击力攻下故关和店上,到时候,赵括虽然还能继续守下去,但是外无援军,内无军心,怎么打下去,最后不还是得被埋进坑里。
而且,门客可以死,赵军可以死,自己怎么就不能博一把,等舒祺真的输了,自己连搏一把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自己也可以选择趁着现在舒祺攻城,压制了秦军,找机会撤回去,把军队交给别人。
但是,把这些信任自己,跟自己同生共死的士兵交给别人。
赵括做不到!
而且,自己知道地形,实在判断错了,悄悄撤回来就好了。
想到这里,赵括终于下定了决心,召集了自己的几个心腹将领。
“司马越,我可以相信你么。”
“愿为少君赴汤蹈火。”
“你亲自领骑兵,十天后穿插秦军前方,接应我。”
“少君,您这是要作甚。”
“不必多言,这是接应地点,十天后如果那里有秦军辎重,我会放火,你在韩王山上看得到。
到时候你要是到不了那里,我就活不成了,我可以相信你么。”
司马越脸色涨红:“既然少君要赌命,为何不带上我。
而且现在没到要赌命的时候啊。”
“我之前承诺要给兄弟们田地赏赐,现在做不到。
如此一来,军心肯定不稳固。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舒祺能打下长平关,现在不去拼命,等以后舒祺兵败,军心涣散,我们就连拼命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次出击的地形只有我知道,我不去,没人做得到!”
“请少君带上我,让我死在少君的前面。”
司马越跪倒在地,连连叩首。
“你接应我,才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每天晚上,你在营门外面值守,我才能安睡。
你来接应我,保证我的后路,我才能放心去赌命。”
赵括强行拉起司马越,开口说道:“我的命,交给你了。”
这是他穿越以后见到的第一个人,也在故关之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司马越发誓,一定死在少君前面!”
赵括点头,继续吩咐:“李云,店上壁垒十分重要,你要努力坚守,但是不要拘泥,如果守不住,该退就退,胜负手在粮道和故关。”
李云刚想说话,另一名将领站了出来,开口说道:“上将军,我等从阙与开始就追随老将军,现在又一直跟着上将军,能否也给我等一个机会让我等独当一面。”
说话的正是裨将王容。
王容是之前赵奢用习惯的老人,赵括出征长平的时候第一个就带上了他。
只是现在的赵括在穿越过来以后,由于对这个名字没有印象,不敢重用,宁愿用李牧的哥哥李云,就算李云是秦国人因为对于赵国,他印象中前世只听过李牧廉颇蔺相如少数几个人。
李云被重用以后,原廉颇系将领故关守将缚豹和轻骑兵统领苏射在故关一战中也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能力,得到重要。
这样廉颇系将领和外来将领都被重视,让这些以赵家将自居的王容等人难以自处。
赵括在瞬间就明白了这个问题。
他站起身来,双手握住了王容的手,说道:“我一直以为你们这些跟过我父亲的将军是我最大的靠山,是我最后的后路。
所以才把你们放在后面的地方,万一战事不顺,靠着你们能够东山再起。
但是这样,忽视了你们的感受,是我的过错。”
这话说得王容当场红了眼。
赵括继续说道:“现在有一个全胜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需要我走一条很偏僻的路,这条路之前我父亲只告诉过我,所以我只能亲自去带队赌命。
王将军,我能不能请求你,在我赌命的时候,您亲自带人从韩王山进攻秦军,减轻我的压力。”
王容听到这里,握住了拳头,重重呼吸几下,找不到趁手的东西,就反手把头盔重重砸在地上,开口说道:“少将军放心,我王容一定冲在最前面,让秦狗以为,我就是主攻点。”
“多谢王将军。
秦军前线有埋伏,见机行事,不要勉强。”
赵括按晚辈的身份向王容行了一礼,王容顿时热泪盈眶,之前所有的不满烟消云散。
那边李云也站了出来,用左手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道:“人在,壁垒在。”
“李云,我相信你。
但是你要记住,人,永远比地重要,如果真的守不住,我提早准许你往后撤,你自己判断。”
赵括说完,拿出一个锦囊,里面装着全军的虎符。
李云颤抖着接过锦囊,显然是感念于赵括对自己的信任,涨红了脸,半天说不出话。
“对了,我听说你弟弟李牧也来了,多听听他的意见。”
“舍弟才华胜吾十倍,吾兄弟愿终身为上将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擂鼓,聚将。
数十名将领在中军大营内,情绪高昂,求战意愿强烈。
赵括坐在桌前,却是一脸严肃。
有亲近的将领问道:“上将军为何如此闷闷不乐。”
赵括见有人问自己,心中喜悦,脸上却还是不动声色,犹如被人抢了五百万一样:“三年之力,废于一旦!”
随后赵括竟然朝着东方邯郸的方向直接跪下,眼含热泪。
众将不明就里,纷纷上前询问。
赵括狠狠捏了自己一下,眼泪多了一点,他装模做样抹了一下脸,继续说道:“秦狗和魏狗互相勾结在一起,魏狗在邺城和大梁聚集了大队人马,准备偷袭我们的邯郸。”
众将震惊,大帐内一时寂静无声。
赵括继续说道:“现在我大赵全部精锐都在我们这里,后方都是老弱病残,邯郸岌岌可危。
我心念吾王安危,难以自抑,因此流泪。”
这话一出,众将不由得大吃一惊,但也纷纷感念赵括的忠义。
赵括继续说道:“我自小呕心沥血,苦读兵书,就是为了今日名扬天下,将秦狗赶回函谷关,为我大赵一统天下开辟基础,不想竟碰到如此绝境,该如何做,请诸位教我。”
大帐里众将面面相觑。
要说打仗,建功立业,这些职业军人当然是求之不得。
但是如果国都都没有了,那就算打赢了秦国,有什么意义呢。
而且救驾之功,可不比开辟疆土来得差。
邯郸就在赵国的边境,离魏国很近,可以说只要魏国愿意,一个冲锋就可以冲到邯郸城下。
魏惠王时期,离现在并不久远,魏国在庞涓的带领下曾经攻破过邯郸,虽然最后被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计策解决了赵国的灾难。
但是每个赵国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国都邯郸曾经被魏国攻破的耻辱。
在安静了片刻以后,有年轻将领高喊:“先杀魏狗,再回来杀尽秦狗。”
“杀光魏狗。”
“血洗大梁。”
赵括见此场景,从身后拿出一把箭,当众折断,高声说道:“为今之计,当然要先救我王和我国都。
我只恨魏狗作祟,竟然在这个时候背后捅刀。
我赵括在此立誓,今生不灭魏国,誓不为人!”
话音刚落,凭空响起了惊雷。
这吓得赵括差点坐在地上。
该不会老天爷把自己这话当真了吧。
那自己岂不是要真的把魏国灭了,自己哪有这本事。
众将却被这折箭誓言鼓舞,纷纷应诺:“不灭魏国,誓不为人!”
群情激愤。
有几个老成的将领想要看看诏书,证实这件事真实性,见此场景,知趣的闭口不言。
在另外一座帐篷呆着的赵从也是双眼通红,双手握拳。
之前在中军大帐之内,只有他和赵括在的时候。
赵括的表演让赵从信以为真。
这里其实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巧合。
在赵国朝局中,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平原君赵胜为主的主战派,另一派则是平阳君赵豹为主的主和派。
廉颇和赵豹走得很近,但他却是被赵胜举荐的。
而赵括和他父亲赵奢,也算是赵胜手底下仅次于廉颇的将领了。
之前廉颇作为宿将,采取的防御策略起码保证了赵国不会由于贸然出击而元气大伤。
这样最起码给了赵国一个拼国力的机会。
赵国虽然不如秦国,但是如果赵国能够争取到周围国家的帮助,保持僵持,甚至拖垮秦国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战国混战,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如果说这个时候的秦国是第一强国,那么赵国说自己第二的话大家也不会反对。
离秦国最远的齐国基本是站在秦国这边的。
韩国魏国甚至燕国都想着等赵国和秦国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来抢口肉吃。
楚国的态度暧昧不明,剩下卫国鲁国的意见一般没人在意。
廉颇虽然布下了层层防线,但是终究损兵折将,退守了第二道丹河防线。
而由于战场上的失败,在赵国朝局,之前强烈建议赵王不要接收上党地区的主和派占了上风,赵王竟然在派出了郑朱前去秦国议和。
秦国为了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利用赵国求和的机会,对赵国使者郑朱殷勤接待,并向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
于是外援没了,议和也没下文,年轻的赵王只能派人出战,想从战场上把谈判桌上没拿到的东西拿到手。
而赵括,作为主战派里看起来最能打,兵法最熟悉的将领,也是最支持和秦军决战的将领,同时也由于他父亲赵奢具有战胜秦军的宝贵经历,因此当仁不让,换下廉颇。
这里面,固然有秦国的离间计在里面,未尝不是平原君也在背后推波助澜,顺应赵王的意思,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这些事情赵从是知道的。
虽然按照律令,赵从不能自行打开传令诏书,但是在临行之前,平原君还是专门见了赵从一面。
由于筹集粮草的艰辛,平原君赵胜十分疲惫,只是交代让赵从小心行事,遵从赵括的意愿行动。
赵从一直以为赵括的意愿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捅穿秦军,把秦军赶回老家。
赵括告诉他魏军攻打邯郸的时候,他一开始也很惊讶,但是联想到平原君之前脸上化不开的浓郁之色的时候,他就有点相信了。
而赵括声泪俱下的表演,让赵从更加深信不疑。
在赵从看来,赵括没有骗自己的必要。
这种事要是撒谎,可是欺君之罪,抄家灭族免不了的。
而且,在此之前,赵括可是全赵国最主战、最不在意将士生命和自己生命的将领。
换而言之,在赵国人眼里,赵括悍不畏死,一心只想着打仗,建功立业,超过他的父亲马服君。
赵从甚至还非常同情赵括,好不容易手握四十五万大军兵权,兵强马壮,对面最强的统帅白起据说病重,现在领兵的王龁根本不被之前的赵括放在眼里。
男儿建功立业名扬天下的时候就在眼前,赵括却由于魏国背后捅刀失去一战成名的机会。
可悲可叹。
他完全想象不到,如果魏军进攻这件事是假的话,赵括会怎么死。
赵从的鲜血让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极为震撼,尽管在场的许多人早就见惯了死亡。
撤军一事的真相已经浮现在每个人的心中,但是赵从用自己的死,杜绝了所有人通过他继续追究赵括责任。
赵豹还想说些什么,相国蔺相如直接站了出来,开口说道:“此次撤军一事,便是赵从被秦国间谍赢异人蛊惑导致,与上将军赵括全无关系。
大王,臣下请求把赵从的尸体拉出去示众,以儆效尤,以安军心!”
“这。!”
赵王听到这里,直接惊呆。
他也猜了出来,赵从是无辜的。
撤军完全就是赵括导演的。
但是在赵王看来,赵括佯做撤军的目的是为了佯攻秦军后调动秦军,引诱秦军出手,随后将秦军引入长平城中,一举围歼。
可惜长平关有秦军内应,未竟全功,不然现在秦王肯定要派人上门议和了。
不过,拿下长平关,是迟早的事。
而赵从直接当场自尽,明显是看了出来,赵豹一伙想借助撤军一事,搞倒赵括。
他们根本不在意战场上,赵括赢了还是输了。
他们只在意,赵括是赵胜的人。
赵王还在犹豫,赵胜也站了出来。
他面无表情,看不出是喜悦还是悲伤。
但是他语气决然:“请大王下令,将赵从尸首示众。”
赵胜和蔺相如都是久经风霜的政治人物,在他们眼里,一切东西,都要做到利益最大化。
无论是武将名臣,还是赵从的尸体。
“准。”
赵王到底还是年轻,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长叹一声,挥手。
那边廉颇已被赵从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双手抱拳,开口说道:“大王,请恕臣下不敬之罪。
臣下想要先行告退。”
“廉将军有何事?”
“臣下想去马服子家里一趟。”
众人震惊,廉颇该不会还要去赵括家里找事吧。
前几天赵括撤军的消息传来,廉颇的几个部下可没少去赵括家门口说风凉话。
赵括家里没有其他男丁,赵括的母亲被吓得门都不敢出。
要不是赵奢之前也是赵国的高级将领,威名还在,廉颇的部下说不定都敢把抢了廉颇帅位的赵括家里砸了。
蔺相如却是明白廉颇的心意,看见廉颇提早告退,连忙也和赵王告罪,赶了过去。
此时的赵括家门口,十分热闹。
赵括的母亲以为廉颇是来闹事的,根本连门都不敢开,让仆人顶住了门,心里十分惶恐。
廉颇带着经常来这里闹事的部下,一脸沉重。
他一挥手,那几个部下老老实实跪在地上,直接脱去身上甲胄。
接着还把里面穿着的内衬也脱了,直到脱得只剩下一件贴身衣物。
“够了,不要再脱了,省得脏了赵夫人的眼。”
廉颇开口说道,随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荆条,狠狠了朝那几个部下抽了过去。
那几个部下吃痛,却是连喊都不敢喊,硬生生的吃了几下。
廉颇抽完,将荆条扔在地上,随后竟然和那几个部下一样,脱到只剩下一件单衣。
“将军,这是为何啊。”
“将军不可啊。”
“将军何苦如此。”
几个部下惊讶,连忙开口苦劝。
廉颇却是一言不发,直挺挺的跪在赵括家门口,开口命令:“把荆条拿起来,抽我。”
“将军,闹事是我们闹得,与您无关啊将军。”
“少废话那么多,抽我,快。”
廉颇一向治军极严,几个部下不得不听命,颤抖着拿着荆条,轻轻的在廉颇背上拍了两下。
“都没吃饱饭么,跟娘们一样,给老子用力抽。”
廉颇大吼。
啪!啪!啪!接连抽了几十下,直到廉颇背上的血痕透过单衣都清晰可见,廉颇才站起身来。
他咬紧牙关,哼都没哼,朝着自己的亲兵招招手。
亲兵会意,将早就绑好的一捆荆条捧了过来。
廉颇用力一提,将整捆荆条背在背上,动作行云流水,极为熟练。
那个亲兵跟了廉颇许久,只觉眼前的场景和十数年前一样。
只是廉颇请罪的对象变了。
廉颇背上荆条,再次用力跪在赵括家门口,开口大声说道:“今日我廉洪野,特地来给老夫人请罪了。”
声音无比洪亮,听在周围人的耳中宛如惊雷。
廉颇继续说道:“我罪有二。
第一,不能识马服子之能,以为马服子只是夸夸奇谈,死读兵书,不懂实战,主帅之位被马服子取代以后,我竟然心中有怨,口出妄言。
第二,这段时间,我有几个部下,竟然多次来老夫人家门口,说风凉话。
我直到此事,却不加阻止,甚至纵容。
马服子阵斩秦军主帅,以半数兵力包围秦军主力,立于不败之地,实乃千年一遇的将星帅才。
我廉洪野嫉贤妒能,无地自容,特来给老夫人请罪。”
说完,廉颇朝着赵括家门口用力磕了三个响头。
门后面的赵括母亲,早已泪流满脸。
她的消息比朝堂滞后很多,到现在只知道前段时间赵括撤军,兵力不足。
她是赵奢的妻子,明白战场的凶险,意识到自己的儿子领军在外,兵力只有对手的一半,而且还要奉命进攻,十分担心。
这下听见廉颇在外面说的话,知道自己的儿子竟然以少胜多,立于不败之地,她抑制不住,泪流满脸。
她这几十天整日担心受怕,日夜为自己的儿子祈祷,不求他名扬天下,只求他平安归来。
终于,得到了儿子平安的消息。
其他的,阵斩敌军主帅什么的,对她来说,都不重要。
他的儿子,赵括,还活着,就是最好的消息。
只是没人知道,如果赵括还是之前的赵括,会有多少人的丈夫、儿子,永远无法回来。
就算赵括尽力做到了力挽狂澜,可是邯郸城里,也有许多人家,披麻戴孝,日夜哭泣。
不管输赢,战争,都是要死人的。
蔺相如站在不远处,回想起十几年前,自己家门口,那个一样背负着荆条的廉颇。
十几年前,自己在渑池之会成名,终于成了宰相。
那时候的自己,踌躇满志,想要改变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所以那时候的自己,会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会去容忍廉颇,用自己的肚量感化了廉颇。
蔺相如的目的,是为了像商鞍那样,在赵国完成变法。
秦国有商鞅变法,楚国有吴起、屈原变法,燕国有乐毅变法,齐国有邹忌变法,魏国有李悝变法,韩国有申不害变法,这些变法虽然都触动了顶层公族的利益,但是也确确实实提高了国力。
变法的主持人结局都不好,不过蔺相如早就做好了以身殉道的准备。
赵国,虽然完成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军事实力大增,但是也只是完成军事改革而已。
触及本质的分配制度、平民晋阶制度并没有得到改变。
但可惜,赵国的公族,太过强大。
蔺相如和赵豹交好,是因为赵豹和他一样,不愿意让赵国向西方扩张,而是想让赵国向东方进取。
赵国的东方是匈奴和东湖,都是不毛之地,没有那么多公族,也许在哪里变法,阻力会小一点。
但是蔺相如知道自己老了,变法,只能交给年轻人了。
这次赵括打下来的胜仗,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同时也兼顾了赵国的后勤,大幅度缓解了赵国的内政压力。
这让蔺相如对赵括刮目相看。
他看着廉颇头上的银丝,百感交集。
今后,赵国要依靠赵括了。
只希望赵括可以像吴子那样,文武双全,不然这天下,早晚还是秦国的。
蔺相如下定决心,他一定不会让别人伤害到赵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