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韩度韩德大结局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现已上架,主角是韩度韩德,作者“阳光下写字”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一睁眼,他成了大明的阶下囚,而这一切原由是因为那个说错话的父亲,真是开局坑儿子,活的长久啊!或许是天不亡他,一封血书竟被从牢中带到皇帝面前,因此他也欠下大人情。为了活命,为了在大明之下混下去,他不得不谋取官名,获取皇上信任!多年后,朱元璋看着奏折,虚心求问:“爱卿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主角:韩度韩德 更新:2024-11-26 18:15: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韩度韩德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韩度韩德大结局》,由网络作家“阳光下写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现已上架,主角是韩度韩德,作者“阳光下写字”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一睁眼,他成了大明的阶下囚,而这一切原由是因为那个说错话的父亲,真是开局坑儿子,活的长久啊!或许是天不亡他,一封血书竟被从牢中带到皇帝面前,因此他也欠下大人情。为了活命,为了在大明之下混下去,他不得不谋取官名,获取皇上信任!多年后,朱元璋看着奏折,虚心求问:“爱卿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但是这也太过匪夷所思了,他陪同了韩度一路,韩度从东城门出来,便一路来到那些荒山。但是韩度也没有在荒山停留多久啊,如果说就这么点时间,韩度便确定了山下面有石炭,那这也太多不可思议了一点。
不过没关系,既然韩大人让匠人们去挖,等他们挖出来不就知道结果了吗?
几天之后,几辆马车拉着满满的煤炭驶进了钞纸局。
韩度立刻安排匠人用煤炭,开始烧制石灰。
看着石灰窑里面燃烧起的湛蓝火焰,韩度露出了微笑。这些煤炭的质量,比他预料的还要好,是最上等的无烟煤。
就和轻质石油是石油里面的王者一样,上等的无烟煤同样也是煤炭里面的王者。
煤炭可是号称工业的粮食。没有煤炭的工业,只能够活活饿死。
应天府下句容县发现石炭的消息不胫而走,像是一股飓风一般,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个时候的人们,其实早就在将石炭当做是一种燃料用来烧了。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煤井和相应的采煤技术,煤的用途,不仅用作生产燃料,而且还用于冶铁;不仅能够利用原煤,而且还把粉煤进行成型加工成煤饼,从而提高了煤炭的使用价值。
元代的时候,煤炭开发更为普遍,用途更加广泛,冶金、陶瓷等行业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人们对煤的认识更加深化。甚至,连煤炭的炼焦技术已臻成熟。
元代便有人们用煤炭当做燃料,而比木柴便宜数倍的记录。
但是在京城为什么没有见到丝毫煤炭呢?
京城之所以不见石炭的踪迹的原因,主要就是原本周边并没有发现过石炭。
石炭的开采和使用,多是在西北等地,而那些地方人烟本就稀少,对石炭的开发利用也一直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
相反,虽然京城人口稠密,每天对燃料的需求极大,但是因为周边没有发现过石炭,想要用石炭便只有千里迢迢的从西北运过来。
这个时候的陆路运输,只能让人泪目。就算是把石炭运到了京城,恐怕这个时候石炭的成本也会飞涨到远高于木柴的地步,根本就不现实,也不会有人去做这么傻X的事情。
发现石炭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京城传开。
百姓或许有人还在将信将疑,但是周县令却是派人亲自去查看过的。
据后来的小道消息传说,听说周县令在从属下的口中得知,发现石炭的地方,就是在韩度从他手里购买的一座荒山里面的时候,气的他将最心爱的茶杯都砸了,打骂韩度无耻小人、贪婪无度。然后像火烧眉毛一样,赶紧去给朝廷写自辨的奏折。
对于京城内围绕石炭掀起的一波又一波风雨,韩度充耳不闻,整天泡在钞纸局里面,按部就班的烧制着石灰,以及他的最终目标,烧制水泥。
韩度这里四平八稳,但是有人却在大发雷霆。
应天府发现石炭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老朱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之后,便派出人去查探,结果是让老朱又喜又气。
喜的是,确实是有石炭,而且看样子储量还不少。
老朱是个从最底层爬起来的帝王,深深的知道百姓每年在木柴上面的开销会有多大。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看清楚,柴是排在第一位的,甚至还排在米的前面。
老朱作为一个处处为民着想的帝王,自然知道石炭对于百姓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但是让老朱生气的是,这处石炭不是官府的,而是私人的。
太监很快便拿着韩度需要的宝钞和银子回来了,将宝钞银子交给韩度就要回到老朱身边,这是却被韩度给叫住。
“这位公公留步。”
太监不知道韩度为什么叫住他,诧异问道:“韩公子还有什么事吗?”
韩度朝着太监微微一笑,然后向老朱道:“陛下,天下万民士农工商,这个游戏罪人想请太子殿下帮忙代表朝廷,我来代表士和商,这位公公代表农和工。”
“准。”老朱言简意赅。
朱标对韩度很感兴趣,从韩度进来开始他就在一旁脸带笑意的看着他。别误会,不是其他原因,是因为韩度长的略帅气。
韩度虽然脸型没有朱标那么方正,但是搭配着他的五官,长相也是英武,其中还透着他从母亲那里遗传到的文秀之气,显得格外的特别。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好感,都是起源于长相。长的好的人,天生就比丑的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这一点上是不分男女的。
而大明更是讲究相由心生,所以尤其的注重一个人的外貌。比如说吏部在选举人做官的时候,其中就有明晃晃的一项考核,就是相貌。
相貌好,不仅能够分到一个好地方,甚至是品级都会高上一些,相貌丑陋的不仅会被分配到穷荒僻野,甚至干脆被人一笔划掉,连官都不给你做。
朱标笑呵呵的来到韩度面前,问道:“需要孤做什么?”
“请殿下拿着宝钞。”
太监本来在韩度说让他代表农和工的时候有些不喜,因为这位的出身就是农民。虽然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出身,但是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他的出身在众人面前被提及出来,他还是有些介意的。
不过既然陛下已经准了,他也不敢多说些什么,只是将这一茬暗暗记在心里,同样笑呵呵的问道:“不知道韩公子想要咱家做些什么?”
韩度把手里的银子分了十两给太监,“公公拿好便是。”
然后韩度朝着老朱禀告,“陛下,这个游戏是这样的。太子殿下代表朝廷,先不发放宝钞。这个时候就是罪人代表的士和商与这位公公代表的农和工之间交易,这基本上就代表了整个民间的交易。”
见老朱点头认可,韩度继续道:“公公手里的银子代表农和工做出来的各种物品,比如说粮食、布匹、等等。这个时候罪人手里的一两银子可以从公公手里换到价值一两银子的货物,谁都没有吃亏。”
韩度把手里的银子,拿出一两放到太监手里,然后又从太监手里拿走代表货物的一两银子。双手摊开,还是十两银子在手里。
“然后,朝廷就开始发放宝钞了。其实刚开始发放宝钞对于士农工商来说,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甚至从民间交易的便捷上来说,宝钞的发放大大的促进了民间交易的活跃程度,可以说这个时候发放宝钞是对万民有利的事情。”
老朱听完,虽然没说些什么,但是从他的脸上的笑意能够看的出来,他对于韩度的说法比较满意。当初老朱发放宝钞的时候,就发现这个绝妙的一点,他也一直以来都是以此自得的。
“但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随着发放的宝钞越来越多,就会出现一个利弊的转折点。”
老朱脸上的笑意还没有完全展开,便在韩度接下来的话里收敛。
“这个转折点是什么时候?就是发放的宝钞和民间的金银和各种物品等量的时候。太子殿下,现在你发放二十贯宝钞,分别给我们十贯。”
韩度拿着十两银子和十贯宝钞,继续解释道:“其实这个时候,宝钞的弊端还没有开始显现。因为宝钞毕竟会促进民间交易的繁荣,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家手里的财富都是增加了,所以很难有人会察觉到宝钞的弊端。不过增加的财富毕竟只是宝钞,严格说起来这只是印刷出来的纸,本身是不具备价值的。所以这种时候宝钞的价值或许会有一点点的下降,但是还不严重,天下万民尚且还可以接受。”
“但是如果朝廷继续发放宝钞,情况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太子殿下,请继续发放二十贯宝钞。”
韩度把朱标手里剩下的二十贯宝钞拿了过来,分给太监十贯。
“陛下请看,现在罪人手里有十两银子和二十贯宝钞。前面罪人说过,当有十两银子和十两宝钞的时候,影响其实是不大的,因为十两银子和十贯宝钞等价,可以随时相互兑换。”
“但是现在,兑换十两银子需要多少宝钞?需要二十贯。”
韩度一只手拿着十两银子,一只手拿着宝钞,两手相互交换示意。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