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速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大明继承人,我把列强全打趴全文免费

穿成大明继承人,我把列强全打趴全文免费

大梦山海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确定好了目的地后,众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比如,众人决定直接从鹿港坐船前往竹堑城。北方的竹堑城和南方城市的物资流通也是大部分靠的水运。竹堑城水系发达,其中头前溪和凤山溪更是直接联通雪山淡水溪。鹿港离竹堑城直线距离有二百里。但是坐船从海上走,不到一天就能到达竹堑城。所以走海上可比走陆地快的多。众人决定,明天去采买一些必要的东西,后天就出发前往竹堑城。有了目标后,众人就信心满满的回自己房间里睡觉了。第二天,众人前往鹿港东边二十多里处的彰化县。先是给众人买了防身的武器,虽说队伍里带着铁匠,但是现在也没有条件自己造,只能先买了,毕竟竹堑城里可不安全。也没买多,朱子明和曾忠节都挑了把刀,朱子明又挑了把上好的弓。作为后世射箭俱乐部的高级会员,10...

主角:朱子明陈文辅   更新:2024-11-17 08:2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子明陈文辅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大明继承人,我把列强全打趴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大梦山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确定好了目的地后,众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比如,众人决定直接从鹿港坐船前往竹堑城。北方的竹堑城和南方城市的物资流通也是大部分靠的水运。竹堑城水系发达,其中头前溪和凤山溪更是直接联通雪山淡水溪。鹿港离竹堑城直线距离有二百里。但是坐船从海上走,不到一天就能到达竹堑城。所以走海上可比走陆地快的多。众人决定,明天去采买一些必要的东西,后天就出发前往竹堑城。有了目标后,众人就信心满满的回自己房间里睡觉了。第二天,众人前往鹿港东边二十多里处的彰化县。先是给众人买了防身的武器,虽说队伍里带着铁匠,但是现在也没有条件自己造,只能先买了,毕竟竹堑城里可不安全。也没买多,朱子明和曾忠节都挑了把刀,朱子明又挑了把上好的弓。作为后世射箭俱乐部的高级会员,10...

《穿成大明继承人,我把列强全打趴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确定好了目的地后,众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

比如,众人决定直接从鹿港坐船前往竹堑城。北方的竹堑城和南方城市的物资流通也是大部分靠的水运。竹堑城水系发达,其中头前溪和凤山溪更是直接联通雪山淡水溪。

鹿港离竹堑城直线距离有二百里。但是坐船从海上走,不到一天就能到达竹堑城。所以走海上可比走陆地快的多。

众人决定,明天去采买一些必要的东西,后天就出发前往竹堑城。有了目标后,众人就信心满满的回自己房间里睡觉了。

第二天,众人前往鹿港东边二十多里处的彰化县。先是给众人买了防身的武器,虽说队伍里带着铁匠,但是现在也没有条件自己造,只能先买了,毕竟竹堑城里可不安全。

也没买多,朱子明和曾忠节都挑了把刀,朱子明又挑了把上好的弓。作为后世射箭俱乐部的高级会员,100米内射中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这具身体有从小跟着卢光时习武,刀法和拳法也是耍的贼溜,再加上自带箭法精通,朱子明自信杀几个寻常人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崔一峰就更简单了,直接一把长铁棍,长有两米,直径有小孩手腕那么粗,朱子明掂了掂少说有五六十斤。

可是这根铁棍在曾一峰那一双砂锅大的手里简直像轻若无物,耍的虎虎生威。带起的劲风刮的脸都生疼。连卢光时都说,这孩子天生神力,是习武的好苗子,朱子明直呼捡到宝了。

至于曾文定和陈文辅两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就不需要武器了,陈文兴还是个孩子,更是不必多说。

搞定武器,众人又买了换洗的衣物,干粮等物品就会到鹿岛的客栈休息了,万事俱备,明天就可直发鹿岛。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就退了房间,在小二马屁声中离开了客栈,踏上了前往竹堑城的商船。

从早上上船,到刚过中午不久,船就从海里直接驶入了头前溪,拐进头前溪不足五里地就到了一处简易的河岸码头。

虽说简陋,却也人声鼎沸。竹堑城不仅盛产粮食、煤、铁等全世界都缺的紧俏产品,更有大量的竹制品、甘蔗、香蕉等经济作物,但是却没有棉花、盐等生活物资。

所以就有了这些商行的商船从竹堑城拉着粮食、煤、铁、甘蔗、糖去鹿港售卖,再从鹿港拉回瓷器、布匹、盐、茶叶等物品回到竹堑城里贩卖。

上岸后,从岸上的劳工身上就能看出,这里的百姓和鹿港的百姓的差距。这里的劳工大都赤裸着上身,就算是有衣服穿的,也都全部打满了补丁。

他们面色蜡黄,身瘦如柴。一看就是严重的营养不良。

根据船员所说,整个竹堑城大概有七八万人,有一半是地主家的佃户,他们分散在竹堑城四周的村子里。

剩下一半要么是小商小贩,要么就是流民,要么就是商行的劳工。而这河岸的劳工一天只能赚到20文钱,钱隆时期,1两银子是1000文钱也就是一吊钱,这里一斤陈米得10文,一斤新米15文,一斤面粉20文,一个鸡蛋2文,可想而知,一天20文怎么养活一家老小?就这好歹还是有活干的,听船员说,竹堑城里的无业游民比比皆是。

朱子明等人没有在河岸逗留,他们径直往竹堑城的方向走去。

离开河岸不远开始,路两边就出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这些竹林有野生的,但是大部分是人为栽种的。种的这些竹子是为了保卫官道,就连竹堑城都是竹子做的围墙,而不是石墙。所以竹堑城的条件可想而知。

顺着官道走了二里多路,众人就看到了竹堑城的北城门。竹堑城也就是淡水厅,竹堑城并不是传统的方形城镇,而是圆形。整个圆形城镇,四周遍植竹林,有东西南北四门。

朱子明等人从北门入城,说是城门,也就是用竹子编成的栅栏,门口有七八名官兵把守。来之前朱子明就已经打听清楚了,整个竹堑城,只有一千绿营兵,并未设立官府。

驻扎绿营兵也只是为了预防流民发生暴乱。这一千绿营兵由千总袁四翁统帅,兵营设在城西。

进城并未遇见问题,整个竹堑城每天进进出出的生人并不少,驻守城门的官兵也是慵懒至极,只要没有暴乱,就躲在一边的凉亭里喝酒睡觉。

对于进出城的人都不多看一眼。朱子明观察了一下,虽说是官兵,可是并未披甲,一身洗的掉色的兵服和手里生锈的刀枪看起来像是来搞笑似的。而且还能在执勤时喝酒,可想而知钱隆五十年的绿营已然成了什么模样!

进入竹堑城,顺着主大街向前不远就开始热闹起来了,路边不仅有饭堂、客栈、商行、粮店等一排排的商铺,还有摆摊的小商小贩,也有手里提个篮子在街上贩卖野果的农妇,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不时穿街走过披金戴玉众人围绕的地主富商像是在诉说着这里的贫富差距有多大。不时会有七八人的骑兵小队巡逻。

朱子明等众人的出现,并未掀起竹哲城的一点波澜。他们边走边逛,不大会就把整个竹堑城逛了一遍。整个竹堑城被两条主街给划分成了田字形的模样,西区因为有兵营驻扎治安极好,富商地主都扎堆的住在了城西,城北靠近头前溪,是大量商行商贩的所在地。

至于城东和城南,简直是乱象丛生,除了寥寥无几的正常建筑,其他都是小木屋和棚户区。一个简易的棚户里,就住着一家甚至几家人。

在这里打架斗殴时刻都在发生。甚至有十几人的大规模械斗!从围观群众的讨论声中可以了解到,这种械斗一般都是因为抢夺地盘发生的。

来到这里的移民为了互助抗暴而歃血盟誓、结拜异姓兄弟。“江湖义气“便是他们普遍通行的道德观念。“漳、泉、惠、潮之民日众,寄籍分党,叶牙其间……及其树帜械斗,由于在移民中,原有的宗族界限被打乱,只能按照地缘关系形成分类。

为了争夺社会资源,能在社会竞争中取胜,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按照地缘结成了不同的团体。在争夺田产、争夺经营权、争夺地盘的过程中,往往发生数十人的械斗。

械斗一但发生,官兵为了不引发更大的暴乱,都会骑马速速赶来。拿着棍棒就是一顿乱揍,也不问谁对谁错,直接全部揍趴下为止。

他们也不抓人,毕竟这里也没有牢房。揍完只是驱散众人即可,跑得快的还可少挨一顿毒打,跑的慢的,一顿毒打是跑不了了,看官兵下手的力道,朱子明估计遭受毒打的这些人没有十天半个月是别想下床了。


因为朱子明没有条件制作摩擦药,所以土手雷还是用的最传统的用火引爆的方式。

为了安全起见,朱子明设计的土手雷从点火到引爆,长达五秒钟。虽然引爆时间已经很长了,朱子明还是怕出岔子,没办法只能带着护卫队到城南的深山老林里来了一次实弹演习。

反正人少,制作了一千多颗的手雷,可以让护卫队的人尽情训练。经过两次的实弹训练后,护卫队的人已经非常熟悉土手雷那拿火折子-点火-瞄准-投弹一条龙的操作手法了。

匆匆忙忙的二十多天过去了,明天就是和铁山帮约好缴纳“分期款”的日子了。一个月前,马匪来了四十多个人,数量已然是比护卫队多了一倍还多。

可是朱子明却完全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护卫队武器精良训练有素,还有手雷这等作弊似的武器。

而铁山帮除了有两杆火铳外,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拿着生锈的刀枪剑戟,个个无精打采的像是没吃饱饭一样。这样的对手如果经过层层选拔,经过朱子明严格调教的护卫队还打不赢的话,那朱子明就可以直接放弃他的造反大业了。

下午的时候,朱子明早早的就安排好了明天的战斗任务。由一队许永吉负责正面冲阵,二队顾岩则从侧面偷袭。

一人十颗手雷由两个布袋装着系在腰间,每袋五个。这点重量对于每天负重训练的护卫队员来说,简直就是塞牙缝一样简单。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透,护卫队就向着采竹场进发了。一队埋伏在了坡顶正前方的竹林里。二队则埋伏在了坡西边的半山腰。

早上吃过饭,朱子明正常带着卢光时、崔一峰和那天被绑架的五名采竹队员向着采竹场进发。五名采竹队队员抬着一个装“银子”的箱子,崔一峰背上一手拿盾,一手拿棍,背上背着一个大包袱,包袱里满鼓鼓的都是手雷,简直就像是移动的弹药库。

卢光时就拿了一把剑,背后则背着一个方方正正的豆腐块状的东西,这是朱子明的秘密武器,如果战事不利,这玩意能以摧枯拉朽之力快速的解决战斗。

朱子明则背上背着长弓和箭矢,腰挎雁翎刀。后腰上也别着两个袋子。总之,所有人都武装到了牙齿!

到达目的地后,采竹队则正常的开始采竹,朱子明坐在了“钱”箱上静静的等待着。大概过了有一个多小时,坡下传来了呼呼啦啦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和上次一样,铁山帮算上大当家的牛大郎一共来了四十八人,牛大郎和他的护卫亲兵骑着八匹马带领着贼众走向前来。

“朱公子果然守信,这么早就在此等候了?”

朱子明看牛大郎冷嘲热讽了起来,毫不示弱的说道:“我朱某自当是诚实守信的好人了,说今天来就是今天来。倒是大朗啊,你带这么多人来,是怕我反抗还是咋滴?”

牛大郎听到朱子明胆敢直呼其名,还嘲讽起他,顿时气的炸了毛:“朱子明!我给你脸叫你一声朱公子,不给你脸你p都不是,我当然要带人来了,若你不在这采竹场,我还准备去竹堑城内找你呢。

若真等我到了你的汉升纸行里,那可就不是二百两的事了,哼......”


朱子明现在手里能动用的银子还有八千四百两,可是以后单单是施工队的月俸就足足有两千两!再加上从铁山帮吸取的一百六十九名带薪职工,再加上竹堑城内的一百五十名职工,这么多人的月俸加上人吃马嚼,朱子明每个月要支出三千两白银的费用!

更别提西北方已经到达的一千多名农民还在等着援助!在十月份稻子成熟前,朱子明还得供他们吃喝!单靠汉升纸行每个月四千五百两的利润来说,绝对是压力山大。所有朱子明着急的很,只有新的造纸厂开动生产了,才能满足朱子明目前事业的快速发展,要不然就得破产。

和孟世昌商定好下一步的建设规划后,朱子明就带着崔一峰回家了。第二天一早,和陈文辅约好的朱子明就带着崔一峰朝着东北方向准备成立的溪头村走去。

溪头村位于横山口西北方向十里处的头前溪北岸,朱子明到这里时陈文辅正带着一群人在搭建棚屋,就是那种两根木棍靠一起就是三角形的棚子了,偷过瓜的应该都不陌生......

看到朱子明来,陈文辅赶紧进前汇报。

“少爷,按照您的要求,我只招了五天的人,怕耽搁播种,我昨天就把人带回来了,这里是您指定的落脚地,我指挥着他们已经搭起了草棚,我在仓库里调了一些粮食给他们,目前也算安顿下来了。

人都是我一个个挑选的,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大部分都是夫妻两人,不过有一部分人带着孩子。五天时间,我总计招收了1445人,其中还有221个14岁以下的孩子,总共为410户。这是名册,请您过目。”

好,你先陪我转转,中午吃饭的时候把人召集起来,我们把土地和宅基地给他们分下去。

说完,朱子明就和陈文辅在这块小平原上转了起来,这个小平原在三角山脉的脚下,山上有几条小溪涓涓的从这里流向头前溪。

朱子明拿出早就规划好的图纸交给陈文辅说道:“你们落脚这里地质松散都是河沙,就从这里划出三百亩地当做溪头村的村址。

这三百亩地这么划分,把三百亩地分为四个区域,用横竖两条15米的主干道分为田字形,田字形的每一小块区域分成160户,每户宽12米,一排分为20户。长20米,共分成8排,每排之间留6米的小路,四个区域共计划分为640户,为村子里尚未成年的孩子们预留一些宅基地。

在田字形中间的位置留出来五亩地夯实,闲时做广场,忙时做打谷场。在广场北侧建一所村公所,不需要很大,两亩地就够用了。

这两项,我会调拨瓦匠来建设,不需要村子里的人动手,你赶紧组织他们抓紧时间快把水稻种上,下午就先改造一些水田,先把苗育上。等其他地整理出来,正好就可以开始插秧了。”

陈文辅看着规划图,心里很是震惊,这合理规划的村子,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土地面积,再也不像是以前的老村庄一样东一户西一户的了。且每家每户都有足够的地方建房子留院子。眼前这个少爷到底还有多少秘密是自己不知道的,难道真的有人生而知之?

规划好溪头村后,朱子明带着陈文辅现场讨论起了田地的规划。陈文辅提出把所有适合种植的土地平均划分成三块区域,靠近山脚的地方土地肥沃,水流更是充沛,改造成水田后收成肯定比其他地方好,所以这里被划分为上等水田。


朱子明叫来陈文辅给众人登记造册。详细记录了众人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和技能。然后留下了眼前的6人,其他的24人让陈文辅带他们去收拾住所了。

朱子明拿起册子看了看,除了眼前这6人外,剩下的24人里还有瓦匠、武夫和船夫。

虽说这些人才也很宝贵,但是目前还用不着。朱子明不得不感叹,这二两银子花得值啊,这三十人不仅从事过各行各业,还有一些人竟然还识字。

留下的六人朱子明在木匠和铁匠里各挑了一个看起来比较机灵的人充当木匠和铁匠的小队长。

木匠的小队长叫孟世昌山东人、铁匠叫崔晓东河南人。俩人都是从小学的手艺,家里传承下来的。因为饥荒,家里养不起那么多孩子,作为家里的老大只能身先士卒,就逃荒到了宝岛。

朱子明先给六人安排了任务,他把需要打造的图纸先是分给了木匠三人,而后指着木匠工具和一堆木料说:“孟世昌,你带着他们从下午开始,就着手打造图纸上的东西,先从小件做起,就是那些齿轮、连接器,特别是这些小件,一定要认真仔细,尺寸不能出差错,表面要打磨光滑。”

三人表情严肃的双手抱拳说道:“请东家放心,吾等定能完成任务。”

朱子明接着安排铁匠三人先用铁锭打造起了薄铁皮,为之后的流水线包铁皮做准备。

等工人都收拾好房间后,朱子明给这24人也分起了任务,朱子明想了想,还是把24人分成了三队,两个10人组成的小队,1个4人组成的瓦匠小队。

一个10人队由曾文定带着去城东的野外砍伐竹子。朱子明要求他们在野外就直接把竹子均匀砍成1米左右的竹条再去盛隆牙行租车运回来。

一个10人队由卢光时带着去采河沙,河沙要的倒是不多,但是朱子明要的是极细的河沙,所以筛沙就比较浪费时间了。

至于瓦工小队,则被安排着给未来的造纸“车间”做起了隔断。东西的建筑原本就是四面透风的马栏,就是一圈柱子加了个顶,所以目前不管是打铁车间和木工车间都还是四面透风的呢,只有打铁车间隔壁的厨房倒是有四面墙,厨房门开在北侧,朝着北面的宿舍楼。

因此刷洗好换完衣服的曹英花母女就直接去厨房做饭了。厨房上边的烟囱里升起的炊烟让这个大院子有了一丝烟火气。

就在朱子明全部安排好了众人的工作后,曹英花母女吃力的抬着一个大木盆缓缓的从厨房走了出来。

看到这对母女,院子里的众人全都目瞪口呆的张大了嘴巴。就连朱子明都愣了愣神,实在是变化太大了,这还是那对乞丐吗?

母女二人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却也只是最简单的粗布衣服罢了。可虽是粗布,也掩盖不住母女二人的天生丽质。

刚刚三十岁的曹英花将还略带水汽的头发简单的盘在了脑后,她身躯虽然消瘦,却凹凸有致。眉头还带着阴郁,却也有股豁达,虽然上了年纪,浑身上下却更是充斥着少fu的诱惑力。

聂秋儿则有着与母亲相似的眉眼,但更加灵动和清澈。她的眼睛像是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映照着无瑕的光。她眼神里充斥着坚毅还带着倔强,只有十四岁的身躯却发育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身后的辫子一甩一甩的就像是阳光下断了翅膀的天使。

朱子明轻咳了一声,伸手拍了一下曾忠节的后脑勺说:“快擦擦你的哈喇子,一会都流到地上了。还不快去帮帮忙。”

曾忠节赶紧伸手去擦,却发现哪来的什么哈喇子,顿时惹得一院子人哄堂大笑。曾忠节羞的满脸通红,赶紧拽着陈文辅去帮忙抬饭。只见木盆里,满满一大盆的猪肉白菜炖粉条,看的人口水直流。肉虽不多,但也每人都能分到几块。喷香的白米饭不限量的供应。

过了起初的震惊,大家也不再关注曹英花娘俩了,毕竟长得再漂亮也和自己没关系。曾文定已经组织大家排队打起了饭,呼呼噜噜的粉条声充斥着整个院子。

这样的饭菜,普通人可享受不了。要知道新米可比陈米一斤贵五文钱。普通百姓可不舍得天天吃新米,更别提肉了。

朱子明也没搞特殊,和大家一起蹲在空地上吃了起来。不过曾文定的饭菜是聂秋儿亲自送过来的,里边满满半碗都是白花花的肥肉。

看得朱子明一顿发愁,虽然这个年代肥肉才是好东西,可是他不喜欢吃啊。不过也没法拒绝这个小美人的好意,也没多说,就抱着碗吃了两口。

“怎么了少爷?是不合胃口吗?我母亲的手艺可是大家都夸好呢。怎么少爷看起来不太喜欢呢?”

聂秋儿看着朱子明皱了皱眉头,她心里有点不服气,母亲之前在巡抚老爷府里做厨娘都能在众多厨师中脱颖而出呢,怎么看着眼前这位少爷好像不太喜欢呢。

朱子明看了看有点不服气的聂秋儿说:“没有,你母亲的手艺很好,最起码是我在这里吃过最好吃的。我只是不太喜欢吃肥肉,正好,你还小,正在长身体,来,都给你吃。”

朱子明说完,就把手中的菜递给了聂秋儿。说完,也不管聂秋儿错愕的眼神,朱子明自顾的到菜盆那朝着曹英花说到:“曹姨,再给我打碗菜,你这手艺真没得说,都不够吃呢。”

曹英花笑了笑,瞄了一眼端着碗愣在那里的聂秋儿说道:“好嘞少爷,我这就给您打。”

等给大家打完饭菜后,曹英花母子就给自己也打了一碗饭菜,俩人一同默默的回到了厨房吃了起来。毕竟两个女人实在是不方便在都是男人的院子里用餐。聂秋儿边走边想到“小?本姑娘哪里小?”

曹英花看着就少了两筷子的菜,对聂秋儿说道:“怎么,少爷不喜欢?”

聂秋儿回道:“他说他不喜欢吃肥肉,这公子哥真是毛病多,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不喜欢?”

曹英花瞪了一眼聂秋儿说:“你个死妮子,万不可这么无理,少爷好心收留我们,还给我们买衣服,做人要有良心。不是看少爷不像是登徒子,我万不会让你我露出原貌。只希望我们赌对了,我也没什么指望了,只希望你能平安长大,不被烂人所侵。不过目前看来,这个小少爷还是靠得住的,他能和工人同吃同住,不克扣工人血汗,明明几百个铁板就能招到大把的人,可是他却愿意花这二两银子,这才让我下定决心来赌一把。目前看来,情况还不错。”

聂秋儿也开心的说到:“是啊,他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我们再也不用过那种东躲西藏的日子了,嘻,若是他愿意一直庇护我们。就算是做他的侍女又如何。”

曹英花看了一眼女儿,眼里闪过了一丝不一样的神情:“好了,快吃饭吧,都很久没有好好吃顿饭了。就算是要给少爷做侍女也得少爷能看上你才行。”

聂秋儿撅了撅樱桃小嘴,也没接话,默默的吃起了饭,她确实已经很饿了......


王五接过银子,笑容满面的对朱子明说:“朱公子,这一串是院落里所有大门的钥匙,您留好了。

从现在起,这个院落就归您使用了。虽说这里流民纵横,但是我还是希望您能生意兴隆。

您往后若是有什么紧俏货物,我可以为您联系南方的买家,定比竹堑城里卖的价高。”

朱子明也和蔼可亲的说:“那就先谢过王牙郎了,想必日后定还有需要麻烦你的事情。”

送走王五,朱子明等人关上大门,坐在中间的商铺里开起了小会。

朱子明先看向曾文定说道:“曾叔,咱们还有多少银子?”

曾文定起身回到:“回少爷,咱们还有三十五两银子。”

朱子明沉吟了一下说:“还好,足够我们做启动资金了。我和大家说一下我的打算,我前阵子,偶然得到了一种可以快速造纸的办法,emm~也就比现在的造纸术快了几十倍吧。我们的第一桩生意就造纸吧。”

曾忠节一听,直接跳了起来惊呼到:“什么?快几十倍?我的小少爷哦,你怕不是癔症了吧?这怎么可能。”

“彭”的一声,曾忠节的后脑勺挨了一鞋底。他捂着后脑勺,眼泪汪汪的看着自己的老爹。

只见曾文定缓缓的朝着自己的鞋底吹了口气说到:“你个臭小子,怎么还和小时候一样没大没小的,现在少爷已经成为一家之主了,不再是你的玩伴了。

你再放肆,下次就不是用鞋了,还有,你在怀疑什么?少爷说什么就是什么!少爷说造纸咱们就造纸,你再叭叭,老子头给你打爆!”

曾忠节一听,赶紧缩了缩脖子,一声不吭的默默坐了下来。心里想着,那下次是用什么?突然一个板砖的画面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吓得他一哆嗦,可怜巴巴的看着朱子明。

朱子明瞅着这对父子差点笑出声,他瞪了一眼曾忠节说到:“我这个方法叫流水线造纸法,总之,工艺虽然比较复杂,但是速度确实能快几十倍,而且成本极低。

这样,我现在开始安排一下造纸的准备工作。忠节配合我打造流水线。曾叔你让一峰陪你一起去购买一些大水缸,这玩意不值钱,最大号的直接买五十个。再买一些石灰,先买两三千斤。

文辅和卢师傅去招收一些家世清白、不拉帮结派的人,就先招三十人吧,这些可是我们的第一批工人,你可得给我好好筛选,一经选定,咱统一管吃管住,每月二两白银的工钱。”

等众人都搞清楚并记下了自己的任务后,朱子明开始组织大家开启了大扫除模式。先收拾的肯定是住所了,朱子明让曾文定带着崔一峰去置办被褥、炊具。有崔一峰跟着,朱子明也不担心曾文定的安全。

其他人则跟随朱子明直接冲到了后院的居住区,两层的居住区每层有六个房间。两层一共有十二个房间,下面一层全是大通铺,十米进深的房间,每个房间并排睡八九个人不成问题。

第二层的房间放的是单独的床,每个房间两张床,还带了桌子椅子,朱子明带着众人先搞起了第二层的卫生,朱子明选了最东边的房间,把两张床并在一起就是一张大床。把屋子扫一扫擦一擦,虽然简陋,但是起码干干净净的。

二层依次排开是曾文定、曾忠节的房间,陈文辅、陈文兴的房间,卢光时、崔一峰的房间。

把房间收拾整洁后,众人来到了厨房又是一顿输出。众人一起收拾好厨房后天色也暗了下来,曾文定也带着崔一峰大包小包地赶了回来。

大家继续铺床,而曾文定继续跑去厨房展示起了厨艺,收拾完房间后,曾文定也做好了饭,吃饱喝足后,大家也都累的够呛。

虽然很累,朱子明还是拉着曾忠节在自己房间画起了图纸。设计个造纸的流水线,对朱子明来说容易得很。

对于后世来说,造纸最麻烦的是原料和人工,而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恰恰最不缺的就是原料和人工。以现在的造纸技术来说最费时费力的是浸泡原料、原料制浆、抄纸、晾晒等这几个步骤。

这个时代没有化学药剂,造纸的原料动不动就要浸泡十几天才能泡软。而对于朱子明来说,加快这个步骤的办法太多太多了,如果有酸性溶液,朱子明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分解原材料。但是以目前的条件来说,什么酸性溶液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就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了,那就是石灰水。石灰作为建筑材料,就算是竹堑城里也遍地都是售卖的地方。而用制成的石灰水来浸泡竹条,能大大的加速分解竹条的过程。

再说原料制浆,这个就没有好办法了。如果有酸性溶液,那么这一步就能直接省略了。没有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锤吧。不过作为过来人,最基础的杠杆原理用上,脚踏锤了解一下?

朱子明准备使用的造纸工艺如果现代人看了肯定也会直呼落后。首先,把劈好的竹条放入盛满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一直浸泡至竹条发软,剥皮后放入脚踏车锤打成浆,再加入草木灰煮十个小时,再放至清水里洗净,洗净后加入少量的石灰和粘土等填料就成了制作纸张的原材料——纸浆。

抄纸和晾晒才是关键步骤,这里就是朱子明准备打造简易流水线的重头戏了。这俩步骤是这个时代最影响纸张产量的原因。首先是抄纸,古代造纸,他们只能人工使用竹帘来一张一张的抄。五六个人操作竹帘,得几分钟才能抄出一张纸,这效率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啊。

晾纸就更不用说了,先进一点的,就把纸贴在铁板上放在火源旁烘烤。落后一点的,只能把一张一张的纸,晾在户外,晾干的速度全靠天。若突然来个狂风暴雨,那酸爽简直了......

而朱子明采用的流水线其实很简单,整体框架就用木头,木头外边包裹铁皮用以防火。再用牛皮绳链接一根根包裹薄铁皮的木棍,再用粗布覆盖木棍,撑开后不就是传送带吗?传送动力当然是人了,流水线两头,一边设计一个手摇装置,用手摇的大轮带动流水线上的小轮,两轮中间用牛皮带作为链接。

这个装置在小时候的拖拉机上大家应该都屡见不鲜了吧。整个流水线就是木棍和粗布,加起来能有多重?一头设计一个手摇轮,两个工人一起摇,这个工作简直不要太轻松。

流水线当然不是转起来就能造出纸来,首先,朱子明在流水线的头部设计了一个放料口,制作好的纸浆就从这里进入传送带,然后铺满传送带的纸浆跟随传送带来到密集的铁质滚轮组里。

为了保证纸张厚薄均匀,且结实耐用,朱子明足足设计了五组实心的铁滚轮,再加以能调整每组滚轮之间缝隙大小的装置,纸浆经过滚轮由厚到薄的碾压,从滚轮组出来纸浆不仅被挤出了大部分的水分,还能得到理想厚度的纸张。

被挤压到合适厚度的纸张被传送带运到烘干房里,烘干房就是用薄铁皮连接起来的火炉烤箱,在两边的投料口投入燃料,火在铁皮烤箱里燃烧,能把铁皮烤至接近三百度!

被挤压到水分已经剩余不多的纸张经过密封到只有进口和出口的烘干房后,就变成了干净整洁厚薄均匀结实耐用的成品纸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