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速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姜丰姜媛结局+番外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姜丰姜媛结局+番外

山的那边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是以姜丰姜媛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山的那边”,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一睁眼,他竟然发现自己成了家徒四壁的穷书生,没钱还蠢笨。眼看着上一世的计算机专业是作废了,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读书走科举之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科举人一落笔,朝代大换血了!再相遇,他已是人臣,开疆扩土,创万世基业……...

主角:姜丰姜媛   更新:2024-11-05 16:0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丰姜媛的现代都市小说《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姜丰姜媛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是以姜丰姜媛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山的那边”,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一睁眼,他竟然发现自己成了家徒四壁的穷书生,没钱还蠢笨。眼看着上一世的计算机专业是作废了,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读书走科举之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科举人一落笔,朝代大换血了!再相遇,他已是人臣,开疆扩土,创万世基业……...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姜丰姜媛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姜丰记忆中的母亲苏氏,年轻时是一个温婉体面的秀才娘子,待姜父去后,却变成了一个泼辣精明的中年妇人。

一个寡妇,要保住家宅,拉扯大儿女,继续供儿子上私塾,还要给儿子娶到媳妇。不精明强硬怎么行?

姜丰一进门,就看到母亲红着眼睛一脸愤怒,姐夫高逵讪讪然站在一旁,姐姐姜玉却坐在小几上默然垂泪。

“丰儿?你怎么出门了?身子骨都还没好呢!”苏氏一见到姜丰,也忘了生气,连忙过来,扶着他的胳膊仔细看。

“娘,我已经好了,来接你回家。”姜丰也不多说,拉着母亲的手就要往外走。

不用多想他也猜到眼前是个什么场景。

母亲是来问女婿借钱的,恐怕不是太顺利,要是顺利就吵不起来了。

从来借钱最难,又何必在此丢人现眼?

“是大郎来了?我就说你没什么事,是你娘太操心。”高姐夫的大嗓门响起,“不是姐夫说你,你也是成家的人了,该晓些事,成日家游手好闲,什么正事都不做,不是白让你娘和姐姐担心吗?”

“姐夫说得是。”姜丰应了一声,脸色却不大好。

高姐夫却不管小舅子脸色难看,又为自己开解:“不是姐夫不肯借钱,实在家里也难,上有老下有小的,你大外甥也到了启蒙的年纪,总要进私塾读两年试试,样样都要钱。”

“你呢,也老大不小了,考试也考了几科,要我说,考不上也就算了。就是考上秀才,也没什么用,得考上举人才行。但举人老爷都是天上的星宿,是人人能考上的?你也不看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个命?依我说,正好识得几个字,我去给你找找,账房、掌柜之类的,也是体面的活计。”

这话一出,姜丰还没怎么样,苏氏脸已是黑了,恨声说:“不劳姑爷操心!再说,我就是借钱,也没借到你高家的,我女儿当初嫁过来也带了十两银子的嫁妆!如今只当没生这个女儿罢了!”

“娘!娘啊!是我没用啊!”姜玉呜呜哭了起来,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丈夫,委屈得很,却又不敢说什么,唯恐丈夫不高兴。

苏氏看女儿这窝囊样,本来八分气也变成十分气,拉着姜丰就往外走,也不管女儿在后头呜呜哭。

姜丰忙放下果子,顾不上安慰姐姐,跟着母亲离开。

一路往回走,苏氏还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姜丰抱着纸,跟在母亲身旁,轻声安慰:“儿现在也大好了,不必买药吃了。买了这些纸,是准备写话本的,家里就要有进项了,娘不必操心。”

苏氏听了,眼圈又红了红,叹气道:“我儿果然长进了,知道操心家务了。写话本算读书人的雅事,但也不能耽误读书的功夫!你姐夫的话,你不要放在心上,他一辈子榨油的,能有什么见识!”

“是,娘放心。”姜丰应着。

他也听出了,对他要写话本这事,徐掌柜和苏氏都没当真。

“可气的是你姐姐,我怎么就生出那么没气性的姑娘来,姑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句话不敢说,一点主也不敢做!当初给她陪嫁,把她嫁到镇上来,还指望她拉扯娘家,可这么些年来,她帮衬过咱家什么?就这次你病成这样,问她借些买药钱,都拿不出!”苏氏还是很生气。

姜丰心想,母亲是个精明泼辣的,又重男轻女,姐姐在亲娘手下都没少受气,养成了自卑怯懦的性子,又怎么指望她去到婆家就变得精明能干?

当然这话是不能对母亲说的,只能顺着话头抱怨了几句姐夫,却没有说姐姐什么。

总归都是钱惹得祸。

有钱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没钱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贫贱夫妻百事哀!

回到村里,已是傍晚,家家户户升起袅袅炊烟,白鹭从田间飞起,往深山里飞去。

此情此景,姜丰都不由得有种归家的心情,脚步都加快了。

很快就进了家门,苏氏口中还是喋喋不休:“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姐姐是靠不住的了,如今只有靠自己。”

苏氏走到厨房,见到熊楚楚在做饭,自己拿了几个红薯放在锅里蒸上,口里说道:“家里没钱了,我们多接些活计做。没有绣活,缝补浆洗也行。”

熊楚楚轻声应了。

此时红薯被称为番薯、玉米被称为番麦,都已进入国内,因为其产量较高,成为穷人餐桌上的主食。

在原来的历史上,康乾盛世又被戏称为“番薯盛世”,这些化外杂粮救了不少穷人的命。

如今又是青黄不接春三月,全靠这些杂粮补充,一家人才不至于挨饿。

吃过了饭,姜丰主动帮忙收碗,又去厨房烧热水。

苏氏连连说:“你是读书人,怎么能干这些活?快放下!”

“娘,我是男人,你和楚楚要做绣活,以后这些粗活还是我来干吧!”姜丰说什么也不肯干看着,一个大男人,本来就吃软饭了,还不会体贴老婆,要来何用?

刺绣是精细活,本来就该保养双手,要是手上有茧,就会勾坏了丝绸。

苏母知道儿子说的有理,没有再阻止,只是又心疼儿子,重重叹了一口气。

炉灶里火光噼啪,照亮了熊楚楚的脸,依旧一脸漠然,看不出心里想什么。

姜丰看母亲回房了,从怀里拿出一朵绒花,递给熊楚楚,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送你。”

熊楚楚身子一僵,向来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愕然的表情,这个人是撞鬼了不成?

“娘子?”姜丰不明所以地唤了声,把绒花放在熊楚楚手里,又从怀里拿出几颗麦芽糖,说:“给媛媛买的,你也吃一颗。”

熊楚楚低头接过,心想,要是撞鬼,就撞鬼好了。

眼神不由自主地往厨房角落里飘去,那里还藏着一包老鼠药呢……



好在王珉很快就悠悠转醒,他的随从们才把姜丰放走了。

回到客栈,姜丰赶紧要了一桶热水,洗洗被王珉沾上的晦气,同时也解解乏。

这两天的考试,从里到外,对全身心都是一场挑战,实在疲乏得很。

休息了一夜,总算是复活了。姜丰还要在府城等放榜。这段时间他也不能闲着,得接着写他的小说。世子殿下都亲自催更了,他怕不能按时更新,真的会被捉去“去势”……

呜呼,那样的话可真是古今奇冤!

《凡人修仙传》写到第三卷了,男主角陈凡也修炼到了元婴,成为了门派长老。到了这个层次,世界的真相才在他眼前拉开,原来这竟是一个被遗弃的小世界,通天之路早已断绝!

无数前辈孜孜不倦地追求长生之道,最后都饮恨元婴期!

但是陈凡没有放弃。他从一个凡人界的放牛娃走到今天的元婴大能,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任何事情也不能让他放弃他的仙途。

仙道阻且长,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稿子才写了没多少,世子殿下身边的小内侍就来取了。虽然不合书局的规矩,但是在衡川城,衡王府就是规矩,松林书局的大管事王通也没什么可说的。

看到衡王府的内侍亲自来寻姜丰,客栈里的其他考生也都不由得对他侧目相看,明里暗里的打探。

还是胡大山来了一回,大大咧咧地将姜丰写小说的事透露了出去,众考生才不那么在意了。姜丰这样平平无奇的农家子弟,若是因才学得到贵人赏识,必然令人不服气。

但是写小说嘛,就没什么要紧了,总归是旁门左道,与科举考试无关。从没听说过谁小说写得好,被破格提拔的!

胡大山倒不那么认为,反正不管正道邪道,能得贵人赏识的就是好道!王爷是什么人?是当今陛下的亲叔叔!

因此他也紧跟着写小说,行动力还很强,很快就写了好几千字,兴冲冲地拿来给姜丰看:“姜兄!这可是我呕心沥血之作,还参考了时下流行的畅销书籍,你看如何?”

姜丰接过来一看……半晌之后,一言难尽地看着胡大山,问他:“你的参考书籍是什么?”

你不是要写屠户家小子的科举之路吗?才几千字,就全是圈圈叉叉,该打马赛克的描写!你这是小黄书吧?!

胡大山脸色可疑地红了红,期期艾艾地说:“就是一些比较精彩的美人图和过于直白的话本而已……”

果然是小黄书……姜丰无奈地说:“恐怕世子殿下不会想看这些。”

“唉?”胡大山很诧异:“书斋老板说那些是最畅销的书,少年郎最喜欢的,莫非他骗了我?”

姜丰叹了口气,说道:“殿下和常人不一样。”

“哦,哦……”胡大山若有所思地应着,和常人不一样,莫非是……

姜丰看着胡大山的神情,总觉得他误会了什么……自己真是太闲了,为什么要和这个莽汉讨论这些问题?

策论的阅卷时间比较长,姜丰的盘缠都快用完了,终于等到了放榜。

府试和县试一样,都是没有人报喜,要自己去看榜的。

像王珉那样的公子哥,就坐在附近的酒楼上,等着小厮来报,像姜丰这样的穷小子,就需要自己挤进去看。

一大早,府衙门口发榜处就围了里三圈外三圈的人群,姜丰差点挤不进去,还是胡大山把他拎着,硬生生地挤入了里圈。

今科府试取三百个人,得中者可以参加下一场院试,通过院试才是“秀才”。

现在算是,一百步里只走了半步啊!

人群推推挤挤的,混乱之中,姜丰觉得谁掐了一下他的屁股,此时也顾不得计较了。

“姜兄,我从外圈往里看,你从里往外看,看到名字说一声!”胡大山大声喊着。

“知道了!”姜丰也大声回应着,实在是人声鼎沸,不喊不行!

“啊!我中了!”姜丰还没反应过来,胡大山已经喊了出来:“最后一名!”

难怪那么快!姜丰赶紧从里往外看。

第一名不是……第二名不是……第三名也不是……

越看心越凉,难道他拍皇帝老爷的龙屁花式不够多?胡思乱想着,终于在第十名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终于舒了口气,再回头往前仔细看,嘿嘿,前十名里面没有王珉的名字!

答应娘子的事做到了!姜丰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

“姜兄,你中了!第十名!前十!哈哈哈……”胡大山高兴地喊了出来,周围的人也向他们看了过来。

大多数都是一脸羡慕嫉妒,只恨得中前十的不是自己!

科举之路,又比修仙之路容易到哪里去呢?过了这一关,前面还有重重的艰难险阻等着自己!

道阻且长,吾当上下而求索!

但无论如何,中了就是大喜事!

第二天,姜丰特意去和王玢道别,又请他替自己向世子殿下请安,就准备启程回家了。

知道他归心似箭,王玢也没有留他,只是备了五十两银子,笑道:“这是给姜兄的贺仪。”

“这……如何使得。”姜丰连连摆手,五十两银子对他来说可是一笔巨款了!

“姜兄尽管收下,之前的事,说到底是受我连累,不收的话,莫非还在怪罪我?”王玢轻笑着,又道:“姜兄只要尽快完本,我就很高兴了!”

哦……原来是打赏,姜丰说道:“那在下就厚颜收下了。”

心里默默流泪,又被催稿了,压力好大!


姜丰还没做好决定呢,就听熊楚楚轻轻说:“睡吧,病才刚好呢。”

说完就翻身向外侧,给姜丰留下一个后背,不一会儿就传来均匀的呼吸声。

大概是很累了吧……姜丰既挫败又无可奈何,只能抱着被子侧向里边,也留给熊楚楚一个后背,委委屈屈地睡了。

明天!从明天开始一定要锻炼身体、不能再让妻子以身体为由拒绝他!

天空只有一丝蒙蒙亮的时候,姜丰就醒了,深呼吸了几下,平复了心跳。

姜丰小心翼翼的起身,本来不想吵醒熊楚楚。

但是熊楚楚还是醒了,发丝凌乱、睡眼朦胧地说:“要起夜吗?我给你拿尿壶。”

“别,你睡吧,我要起来了。”姜丰赶紧说道,这年头,妻子还要服侍丈夫起夜!

“你那么早起床干嘛?天还没亮呢?”熊楚楚声音很低,怕吵醒其他人。

“我起来锻炼锻炼身体,科举考试是很辛苦的,我想我屡次不中,也有身体的原因,从今开始好好练练,明年去考试,身体也结实一点。”姜丰耐心的解释。

虽然他还不习惯多了个妻子,但他已经是熊楚楚的丈夫了,就想好好经营这段婚姻。

他们已经是夫妻了,在这个时代极少和离的事,不出什么意外这辈子都要在一起了,甚至死后都要埋在一起。

为了家人,总要努力一些。

解释完,姜丰穿好衣服走到院子里。太阳还没升起,东方的启明星闪烁着清幽的光芒。

呼吸了一口清晨清新的空气,姜丰将裤腿和袖口拢好,做了一套热身运动,然后摆开架势,开始了太极第一式——起势。

是的,就是除广场舞外,老人家晨练最常选项,太极拳。

姜丰在大学时学过陈氏太极拳五十六式,练过好几年,此时摆起架势来也是似模似样的。

熊楚楚也起来了,静静地站在窗边,看着院子里的姜丰,神色变幻。

这个人突然老老实实的读书还锻炼起身体,对她和女儿也好声好气的,她还真是不习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只是喝了酒掉进了河里,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就连说话的用词,似乎都变了一些……

熊楚楚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不敢深想。

但这样的姜丰却比以前的好多了,如果能一直这样似乎也不错……

太阳渐渐升起,推开了云朵、驱散了迷雾,一点点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一下子照亮了整个天地。

左邻右舍的公鸡此起彼伏地打鸣。

苏氏推开门来,看到厨房已经升起了炊烟,儿子在院子里闻鸡起舞。

“大郎这是做什么?”苏氏大声问。

儿子这是心血来潮想要弃文从武?那可不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她的儿子是一定要金榜题名的!

姜丰正好做完最后一个动作“收势”,从一旁拿起毛巾,一边擦汗一边说:“我锻炼锻炼身体。娘,这是前朝一位老神仙创的拳法,名叫‘太极拳’,老人家练最合适,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呢,娘以后也跟我一起练吧。”

苏氏连连摇头:“女人家,挥手挥脚的像什么样子?不行不行。”

反正儿子不是要弃文从武就好了,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她向来是这么纵容儿子的,也难怪原主养成这样。

姜丰运动完胃口大开,就是稀粥番薯也吃得香!吃饱之后,抓着小媛媛玩了一会儿,又开始写小说。

先写好了开头和大纲,姜丰没有一鼓作气的写下去了。

他觉得应该先去问问专业人士的意见。如果连修仙小说也犯忌讳,那就得赶紧换题材,不然就是白费纸张了。

姜丰一张张整理好书稿,看了看天色,走快些,来回一趟镇上还来得及,就和母亲、妻子打了声招呼,又对小媛媛说:“等爹回来,给你买好吃的!”说完,揣着书稿出门去了。

熊楚楚看着他的背影,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

…………

徐掌柜不过是随口告诉姜丰投稿的事,反正松林书局最后要不要姜丰的稿子,他说了也不算。

没想到姜丰没多久还真的来了,拿出写得工工整整的书稿。

本来他对姜丰写话本的事也没什么期待,穷书生嘛,左不过是“才子佳人后花园”的故事,也没什么新意。

没想到这开头一看,立刻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这宏大的世界观,光怪陆离的修仙界……姜大郎从何处想来!

看徐掌柜一直不说话,姜丰不由得忐忑……难道真的修仙也犯忌讳?

过了好半晌,才听徐掌柜笑道:“姜少爷这故事倒是新奇,依我看来是可以的,我和松林书局的管事有几分交情,到时候给你写封信带过去。”

既然姜大郎有这个本事,他就做个顺手人情好了。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姜丰大喜,对徐掌柜行了一礼,说道:“承您老大恩了。”

徐掌柜看姜丰那么上道,更满意了,但还是说道:“公子虽然大才,但话本这种事,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不识货的也是有的,虽然有我的信,最后能不能过稿,还是要看您自己的。”

“是这个理。”姜丰自然明白,能不能过稿谁也不能打包票。

徐掌柜见他上道,又说近来租书的人多,旧书不够用,为感谢姜丰出的租书的主意,请他帮忙抄书,按千字二十文算。

姜丰知道,此时书斋卖印刷的书,也卖手抄本,一般都是请的固定的抄书人。

这小地方,若说租书生意有多好,是假的。徐掌柜说的理由,是为了顾全他的面子,说到底还是看他拮据,好心扶一扶他。

“多谢掌柜的好意,您若不嫌我的字丑,这抄书的活我接了。”姜丰高兴地说道。

蚊子再小也是肉,抄书挣钱总比女人做针线活容易。

约定了抄的书目和交书时间,又歇了一会,姜丰才告辞离开。

想到答应女儿的好吃的,很快会有抄书和写小说的钱进账,卖书的钱也不用太节省了,姜丰特意去了猪肉档。

此时肥肉比瘦肉贵,姜丰就买了一点瘦肉,还说尽好话地搭了一根一点肉都没有的大骨头。

姜丰高高兴兴地往回走,脑子里已经闪过好几道菜了。

天色已经快黑了,姜丰提着肉快步走进家门,喜滋滋地喊道:“乖女儿!今晚有肉吃啦!”

可惜没有人回答他。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苏氏的正房还隐隐传来哭声。

啊???


熊楚楚的爹是个好斗鸡、斗蟋蟀的,与王珉的爹王员外是同道中人。

王珉自小就跟着爹爹出入熊家,与熊楚楚自幼相识,两人小时候也一块儿拼过七巧板、拆过九连环,算是青梅竹马。

这小王珉和他那只会斗鸡遛鸟的爹不一样,他打小就是个读书种子,性子又老成持重,最得妇道人家喜欢,熊楚楚的继母金氏就很喜欢这个喜欢装大人的孩子。

熊楚楚和姜丰的婚约是姜隽在世时定下的,本来就是两位父亲喝高了,随口定下的,顺手交换了身上的配饰作为信物,连庚帖都没换。

这婚约说有也有,说没有也可以。

姜隽去世后,姜丰屡试不第,家业又渐渐败落了,金氏就琢磨着不认婚约,再给继女寻个女婿。

这继女虽不是亲生的,也不能眼见她踏进火坑。她还想着结几门好亲,将来给儿子添些助力呢。

若是再找个寻常人家,恐怕镇不住苏家那一伙子凶人。

恰在此时,王珉的母亲托了媒人上门提亲。这是正正经经的媒妁之言,可比熊老爹和姜父的酒后之言正式多了。

王珉这孩子是自幼看着长大的,最是乖巧懂事的一个好少年,更妙的是,还是王家族人,想来姜家就是知道了,也不敢怎么样。

若是一般人呢,得知女方不愿意,说不定也就算了。但苏氏是什么人?没出阁前,是拎着杀猪刀砍遍四邻无敌手的!

此时得知自家有丰厚嫁妆的儿媳妇要被人抢了,那还得了?带着信物和大砍刀上门,大刀阔马地往门口一站,质问熊家是不是要一女两嫁!

另一头,苏总甲也去县令大人那里走动,讨了一句话“人无信不立,大丈夫何患无妻?”送给王员外。

王员外和王老相公家早就出了五服的,虽是王家人,也不过是个小地主,自然还是要给县令一些面子。况且以他家儿子的人才品貌,什么样的姑娘娶不到,非得去抢个有婚约的女子?

这般双管齐下,王家这头先撤了。

熊老爹是个没主意的,金氏到底是后娘,总不能为了继女和苏氏火拼,因此只能愤愤然应了婚事……

姜丰听着娘子将陈年往事一一道来,仔细观察娘子的神色,看她提到王珉时神色自然,没有什么眷恋,心才微微放下来,但想到王珉那玉树临风的样子,还是酸溜溜地说:“只是委屈了娘子,没有做成少奶奶!”

熊楚楚嗔了他一眼,说道:“阴阳怪气做什么呢?若是从前的你,说不悔是假的。但是如今的你,比别人又差什么?都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我如今什么也不求了,只求我们一家子好好的,再为你添个儿子就好了。”

一夜过去了,姜丰又是起了个一大早,熊楚楚问他:“才刚考完试,你也不歇两日?”

“不了不了!”姜丰连连摇头,咬牙说:“从今天开始我要头悬梁、锥刺股,谁也别拦着!”

“这又是做什么?”熊楚楚撑着身子起来。

姜丰哼了一声:“我要在府试上赢过那王珉!”

“又作怪!”熊楚楚白了姜丰一眼,用枕头拍了他一下。

“我是认真的!”姜丰一边躲开,一边说道:“娘子只管等着瞧!”

姜丰说到做到,接下来的日子拿出拼命的劲,吃饭睡觉都待在书房。虽说娘子心里向着他,可是王家小子看他那眼神还是令他耿耿于怀,还有熊森,对他那是什么态度?

他偏要考出个好成绩来,压那王珉一头!让熊家人知道,楚楚嫁给他没错!

他这幅拼命的势头,熊楚楚看得又好气又好笑,苏氏则是既心疼又欣慰,婆媳俩意见一致地杀了家里下蛋的老母鸡,放了党参、红枣、莲子,炖了鸡汤给姜丰好好补补。

府试在四月间进行,要去衡川府。

这回不比前翻送小说稿,是要考好几天的,不能当天来回。各县乡的考生都会提前出发,在府城先安顿下来。

姜丰也是提前好几天收拾好行囊,与母亲、妻儿告别,出发前往府城。

说起来,姜丰县试考了好几回,府试还是第一回呢!

“俗话说‘穷家富路’,在外头不要吝惜钱,该花的花,该用的用。出门在外,不要和人斗气,遇到不晓事的,也别和人计较。有热闹也别往前凑,一切以考试为重……”苏氏对着儿子叮咛着,一千一万个不放心。

“娘放心,府城我都去过几回了,熟门熟路的!”姜丰连忙安慰。

苏氏也知道,儿子长大了,以后只会越走越远,但心里只是放不下这份担忧,既想他出息,又怕他在外出什么意外,这种心情,也是纠结得很。

这次,姜丰还是雇了傅叔的车。

官道宽敞,此时不急着赶路,傅叔不愧是老司机,把马车赶得稳稳当当。

姜丰往马车外看去,只见春光融融、草木复苏,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色,心情也很舒畅。

“大郎这回是要在客栈住宿?”傅叔问道。

虽然母亲说出门在外不要吝惜钱,但是想到客栈的房价,姜丰还是摇摇头,说道:“我去寓馆。”

寓馆是由官府办的,听说考生们很多都是住在那里,据说条件是差了点,但是价格比客栈便宜多了。

傅叔赞道:“大郎真是会过日子的。”他是知道姜丰进了两趟城挣了两百两银子的,不会住不起客栈,只是勤俭持家。

姜丰笑了笑,他又不是什么金贵人,想来别人住得,他也住得。


松林书局是在一处三进的院子里,才刚走到巷口,就能隐隐听到里面的说话声,似乎很热闹。门房里,有个穿长衫的中年人正在接待来访的客人。

姜丰进去的时候,只见屋里已经有了几个客人,都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想来和他一样,都是来投稿的。

这几个人有头发花白的,也有年轻的,都笑着与那个坐在上首的中年人说话。

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这里是王家的产业,王老相公是做过首辅的人,他的门房,自然也受人尊敬些。

看到姜丰进来,中年人站起来笑道:“这位公子也是来投稿的?倒是从未见过。”

一般书局都有固定的作者,新作者的稿子,审稿的先生们是不一定会看的。书局请了一些先生专门审稿,这些先生身上往往都有功名,也是忙得很的。

姜丰连忙行礼,说道:“先生说的是,小子是来投稿的,是丰水县致远书斋徐掌柜介绍来的。”说着,递上了徐掌柜的信。

中年人一看,是写给书局大管事王通的,笑得真诚了些:“原来是王管事的熟人,公子稍等。”

说着,把信递给一旁的一个小厮,让他送了进去。

其他几个书生见状,也笑着和姜丰互相打了招呼,姜丰也一一回礼,口称“前辈”,谦逊的态度倒是令几人对这个走后门的小子有了些好感。

过了好一会儿,才见那小厮走回来,对姜丰说:“姜公子,请随我来。”

姜丰连忙站起,和众人拱了拱手,抱着书稿跟了上去。

绕过影壁,就看到第一进院子里有很多人正在忙着,有围在书版上排活字的,有整理书稿的,有刷油墨的,也有往书版上覆上纸张印刷的……

原来这就是书局的印刷车间。

见他好奇,小厮介绍:“这是我们书局新收的书稿印刷的地方,其他经典,都在别的地方印刷。”

“贵书局真是大手笔!”姜丰由衷地感叹,书本在这里,像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一本本地印了出来,整个院子都弥漫着墨香。

从回廊穿过,进入第二进院子,只见两边的厢房里,好些文士正在看着手中的书稿。

“那是我们书局的审稿先生。”小厮轻声说,像是怕打扰了他们。

姜丰点点头,继续往前走。沿着鹅卵石甬道,绕过假山鱼池,穿过一道月洞门,才到了第三进院子。

院子里一盆盆菊花开得正盛,一朵朵千姿百态。自古文人多爱菊,这些菊花种在书局里,也是相得益彰。

姜丰正往前走着,只见迎面走来一个小道士。

这个小道士年约十四、五岁的样子,生得眉目清朗,略微有些胖,就连身上的道袍,都是锦缎裁成,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姜丰下意识地让到了路边,那个小道士看了看他,略微点点头,越过他径直往前走了。

年纪不大,派头不小。

看到小道士走远了,小厮才轻声说:“那是王家大房的三公子。”

王家的公子?姜丰怔了怔,想着自己听来的消息,王家大老爷是外省巡抚,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他家的公子,怎么会出家做道士?

不过这与他无关,姜丰点了点头,平淡地说:“原来是王家公子,真是好相貌。”

小厮等了等,发现姜丰真的不再问什么,心里倒高看了他几眼。一般的人,听到王家的公子,难免都要好奇地多问几句,甚至懊悔方才没有借机攀谈。

姜丰淡定得很。

在他看来,王家再有权有势,对他来说也是天上的浮云高不可攀。

这就好比,在后世,你知道你们市里有个退休的国级高官,你个连大学都没考上,高考屡次落榜的穷小子,想要去攀附人家,得到别人青睐,那不是做白日梦吗?

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

王大管事正在写着什么,看到姜丰进来,开门见山地说:“老徐的信我看过了,他的眼光我是相信的,不过我也要先看看你的稿子才能做决定。”

“这是应该的。”姜丰恭敬地将书递过去。

这位王大管事是王家族人,年纪四十多岁,身上也有秀才功名,因科举之途无望,索性就帮族长家里打理庶务。

他能力颇强,又背靠王家,倒是把松林书局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大书局。

姜丰站在一旁,悄悄观望着王大管事的神色,却见他从头到尾面无表情,心中不禁七上八下。

过了好一会儿,王大管事才抬起头来,淡淡地说:“姜公子,恕我直言,你的文笔只是寻常。”

姜丰的心咯噔一跳,本来的自信被当头一盆冷水熄灭了,只能苦笑着应道:“先生说的是。但我以为,小说最重要的是故事情节。”

此时的人写小说,动不动就“诗云”、“词曰”、“有诗为证”,一些小说,往往以一首诗开头,一首词结束。

姜丰虽然也尽力模仿此时的小说的行文方式,但还是没有这种看到什么都能作诗一首的能力。

王大管事笑了笑道:“你这故事倒是别出心裁。只是太新的东西,未必能被人接受。再者,你的小说篇幅也不算短,定价会比较高,买的人恐怕更少。你何不从受人欢迎的小话本写起?”

姜丰有些难过。

徐掌柜给他的评价那么高,他才自信满满地想带一大笔钱回家,让娘和娘子高兴高兴,没想到王管事却是这么说。

但辛苦写的小说,放弃了还是可惜,不如去其他小书局试试运气,只是稿费恐怕不多……

正要告辞,却见一个人一边走进门,一边说道:“通叔,还有一事……”

姜丰回头一看,正是那位穿着道袍的王三公子,不知为何去而复返。

看到屋里还有人,王三公子朝姜丰点了点头,说道:“你还在这里。”

姜丰忙向他作了个揖。

王大管事见状,诧异地说:“三郎认识这位姜公子?”

“有过一面之缘。”王三公子随口说着,又对大管事说:“世子殿下命我寻些神仙轶事,通叔若见到好的,就让人告知我。”

王大管事闻言朝姜丰看了一眼,心想,居然有那么巧的事?不如送老徐一个人情,就笑道:“正巧呢,这位姜公子送来的书稿就是神仙话本,嗯……虽然文笔朴实无华,但故事很是新奇,讲的是修仙界的事,你看看可合适。”

“哦?这么巧?那我看看。”王三公子闻言也有些好奇,接过书稿看了起来。

这峰回路转的,却把姜丰的心都提了起来,自嘲地想,真是人穷气短,为了一笔稿费都患得患失起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