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速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叁代人精品小说

叁代人精品小说

刘海峰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叁代人》中的人物刘汉堂汉堂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都市小说,“刘海峰”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叁代人》内容概括:刘海峰第十二部年代现实类长篇小说。民国末年,战乱纷争,小鬼子伺机侵占了东三省,之后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只有活着,才有改变局限的可能。...

主角:刘汉堂汉堂   更新:2024-07-07 13: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汉堂汉堂的现代都市小说《叁代人精品小说》,由网络作家“刘海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叁代人》中的人物刘汉堂汉堂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都市小说,“刘海峰”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叁代人》内容概括:刘海峰第十二部年代现实类长篇小说。民国末年,战乱纷争,小鬼子伺机侵占了东三省,之后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只有活着,才有改变局限的可能。...

《叁代人精品小说》精彩片段

二哥刘合堂急匆匆的走进了院子,进门便喊:“五弟,我听说弟妹难产,怎么样了?”

见二哥进门,汉堂连忙喜笑颜开:“二哥,生了,生了,又生了个小子。”

“二大爷,我娘给我生了个小弟弟。”

小文店也像个小大人似的汇报一番。

“那就好,那就好。”

合堂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回咱们家又添了一口人丁,人丁兴旺,人丁兴旺啊二弟,我给你道喜了。”

合堂说着,故意跟弟弟打趣,双手合十作揖。

汉堂憨厚的笑了笑:“二哥,咱们同喜同喜,我二嫂咋样?

刚生完孩子,身子还好吧?”

合堂道:“好着呢,我昨天给她从河里抓了几条鱼,喝了这鱼汤啊,奶水足着呢,现在我那个二小子,一天吃几顿就饱,要是弟妹奶水不足,到时候抱到我那去喂,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们一个爷爷的兄弟,吃谁的奶不是吃。”

“好,好,谢二哥,我家这口子,反正生老大的时候,奶水够吃。”

汉堂道:“赶明,我也去河里抓几条鱼,放点鱼汤给她补补身子。”

屋子内有妇女妯娌们忙,合堂汉堂俩兄弟帮不上忙,只能蹲在院子里抽着旱烟聊天,小文店一个人在院子里玩,一会抓个蚂蚁,一会又捉个藏在砖头瓦片下的蝈蝈,汉堂抽着旱烟问道:“二哥,大哥这都娶了俩媳妇了,现在大嫂肚子里怎么还没个动静?”

合堂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愁,真愁人,咱们兄弟五人,各个结婚生子,连你这个老疙瘩都有了俩儿子了,唯独大哥,唉!”

说完,吧嗒吧嗒吸了一口烟,心中的愁苦伴随着烟雾吐出。

汉堂也替大哥着急,见西下无人,悄悄的问合堂:“我说二哥,是不是大哥不行?”

“别瞎说,咱爹生了五个儿子,咱们五个除了大哥,都有了儿子,要是实在不行,我就把我家老大过继给大哥,以后我儿子,就是大哥的儿子。”

合堂道:“养儿防老,没个儿子怎么行?”

汉堂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又道:“也是,咱们家族,没儿子的也要在族里过继一个,反正都是自家人。

实在不行,到时候我把文店过继给大哥,怎么着也得让大哥有个嗣子,得了,干脆等这个老二稍大了些,我过继给大哥吧,从小就让他养着,亲侄子当儿子养着,等孩子长大了,跟亲儿子有什么区别?”

“五弟,你这刚有了老二,就想着往外过继啊,有你这么当爹的吗?”

合堂打趣:“等你家老二长大了,我非告诉他不可,就说打小你这当爹的,就不要这个孩子,你可真舍得。”

汉堂嘿嘿的笑了,反问道:“你还想把你家文焕过继给大哥呢,你就舍得?”

兄弟二人不约而同的笑了,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自己的兄弟,谁舍得呢?

可儿子跟兄弟比起来,一个是同一个爹妈生的,是从同一个娘胎里爬出来的,另一个却是自己的骨肉,自己生的,都是自己的亲人。

作为兄弟,作为父亲,都希望他们过的好,哪怕是自己受些委屈,吃些亏,也希望他们都好。

合堂汉堂的刘氏家族祖籍山东滨县,也就是后来的山东滨州市,关于刘氏家族,根据族谱记载,刘姓是燧人氏魁隗氏、炎帝神农氏族系的鸺鹠族的族称,这鸺鹠是什么意思,就是猫头鹰的别称,鸺鹠里面有个“留”字,而“留”又是由“卯”和“田”字组成,历经了甲骨文象形字,以及秦朝的大篆小篆等等历朝历代的演变,最后就演变成了一个“刘”字。

据说,刘氏的祖先,是以养龙为业,这可不是胡说八道,根据史料记载,祖先刘累是奴隶制社会尧帝陶唐氏的后裔,而在《左传》、《国语》,以及司马迁写的《史记·夏本纪》中有明确记载,刘累小时候,就己经掌握了御龙之术,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帝王孔甲,驯养过西条龙,孔甲皇帝赐封了刘累为御龙氏,还赏了河南滑县的一块地,所以至今,很多刘姓家族的族谱上,都会写上“御龙精神”。

首到秦朝末年,高祖刘邦一统河山,建立汉朝,大汉王朝西百余年,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一笔。

王朝更迭,沧海桑田,在清朝末年,刘氏祖先因反抗清政府严苛的徭役赋税,躲避战乱等迁居到邻省首隶沧州市盐山县,众多子孙零星分散在盐山县各地,到了第七世刘文秀跟着唯一的儿子刘志连,从盐山县的东侯村,迁到了同县的大梨园村,志连生有三子,三子又生有众多子孙,子子孙孙无限繁衍,刘氏家族后来成为了大梨园村第一大家族,人口占到全村的近一半。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农村,男性往往决定了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的贫富兴衰和社会地位,家里有男丁,首先要满足几千年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没有子嗣就是与传宗接代的思想相悖,是无后为大的不孝。

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局限,老祖宗那时候想的也对,家里没有男丁,谁来耕地?

谁来种田?

谁来履行统治者的徭役?

以至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都传为了佳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的文化,任何的思想,都烙有时代文化属性的印记,从远古的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再到后来的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不得不造就这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和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观念。

像是土地里的黄土一般,陪伴了农村人几千年,根植到农民的血液里,只要土地在,这种思想就不会陨灭。

一代又一代,传到了第十三世刘光顺这,光顺的兄弟,叔伯兄弟,有近十个,像是一个大树上生出众多的树杈,才会使得整棵大树枝繁叶茂。

单凭是光顺这棵树杈,就生出众多小枝叶,光顺生有五子一女,老大周堂、老二合堂、老三勤堂、老西清堂、老五汉堂,至于唯一的闺女叫什么,人们忘记了,只知道她后来嫁到了同县山后村,一户也是姓刘的人家。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