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速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推荐这个大明不一般

精品推荐这个大明不一般

四王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朱标朱元璋出自军事历史《这个大明不一般》,作者“四王爷,”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意外穿越到了平行历史世界,还成朱元璋的儿子。虽国力雄厚,却无海上霸业,于是,他练铁骑,创火箭兵,建立海军部队,将大明推到了殖民外界。说华夏只有被殖民的份?如今他就要改写历史,全球争霸,成为一代永乐大帝!...

主角:朱标朱元璋   更新:2024-05-27 16:4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推荐这个大明不一般》,由网络作家“四王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朱标朱元璋出自军事历史《这个大明不一般》,作者“四王爷,”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意外穿越到了平行历史世界,还成朱元璋的儿子。虽国力雄厚,却无海上霸业,于是,他练铁骑,创火箭兵,建立海军部队,将大明推到了殖民外界。说华夏只有被殖民的份?如今他就要改写历史,全球争霸,成为一代永乐大帝!...

《精品推荐这个大明不一般》精彩片段


宋濂的表情有点惊愕,不过瞬间就反映了过来,微微低下头,拱了拱手说道:“那老臣愿闻殿下高见。”

朱标挥了挥手,说道:

“算不上什么高见,就是一些粗略浅显的理解,一会儿还要请宋师点评啊!”

宋濂急忙起身,连道不敢。

朱标清了清嗓子。

开口说道:“前元的税制乃为包税制,每年前元朝廷会根据此地的,贫富,饥丰,拟定税款,下发至封疆大吏处,本地官吏自然不可能挨家挨户去收取粮米,便把税收包给当地的士绅豪强,宋师是前元生人,自然知道这些吧…”

“咳咳……”

宋濂有点尴尬,这事他自然清楚,因为当时他当时出家当道士,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税收太重。

虽然不愿提及,但是朱标这位太子也问到了,宋濂也无可奈何,只能站起来回话道:

“回太子爷的话,老臣知道,州府摊派下来的税款,各家必须限几日内凑齐,只要凑齐税款,州府便给各家分画区域,至于在各区域当中如何收税,那便由各家说了算了。”

这便是这个制度的切肤之痛,说到这里朱标有点痛心疾首,从宝座上站起身来,一边踱步一边慢慢说道:

“由各家说了算?那就是只要收不死就往死里收,各州府也不干净,因为前元朝廷早已经断了他们的俸禄,他们不贪不占,他们就要饿死!”

“朝廷对封疆大吏狠狠的盘剥,封疆大吏对士绅豪族也是痛下杀手,可是这最后的层层高压都是要落在普通百姓的身上,十之八九的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成为了流民,年年帮地主开荒种地,土地一旦伺候好了,地主就开始增加地租,最后还是闹个活不下去。”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随手拿起前面的茶盏一饮而尽,又继续说道:

“元庭加税三成,下面就能加到八成,说白了,还是土地兼并,官不作为,吏治腐败,帝王代天牧民,士大夫代帝王牧民,说白了还是官官相护,朝堂里边烂一个,地方就能烂一串!最后朝臣们一起,上个折子告诉皇上,就说四海升平,让皇上不要担心,安心享乐,这天下自是由着他们士大夫的!!”

正在听窗户根的朱元璋,挠痒痒的双手猛然一顿,目露沉思,随后便杀机毕露。

“殿下此言一针见血!!”

忽然宋濂身后,响起了一声大喝,朱标定睛一看,可不就是那一进门儿就要当喷子的方孝儒。

此时方孝儒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肃然起身出列,跪倒在朱标面前:

“小臣听到妙处,忘乎所以,以至于君前失仪,望殿下恕罪…”

朱标看着这个后世被自己的四弟,一口气灭十族的大明第一头铁,心中升起一丝好感,当下不在意的说道:“今日是研经讲史,以道理为尊,方学士不要拘束,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

“谢殿下!那臣就直言了!”

“殿下所说,不仅是前朝弊政,也是各朝各代都会出现的事情,可以说是屡禁不止,可是臣不解的事情有二。”

“一是制度从来都未变更过,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可为什么王朝前期就会吏治清明,而后则无比黑暗。”

“二是如此弊政,殿下当以什么方式来解决呢?”

问题一出,宋濂以及各位学士,还有窗户底下的朱元璋,全都竖起来耳朵。

众位学士是真怕朱标说出那些类似于老朱的话,比如杀一儆百,剥皮揎草一类的,毕竟明初的官员对于老朱的“残暴”真是一言难尽。

而老朱则怕,朱标突然说出一些圣人之言一类的,把这个忽然开窍的儿子又打回原形,大手狠狠的盘着自己的痒痒挠,耳朵已经贴在了窗户上。

总之方孝儒的这两个问题十分复杂,也十分深远,而且无论屋里屋外这两帮人,都希望朱标给他们一个全新的答复,而不是老生常谈。

朱标沉思片刻,开口说道:“孤看来,我华夏的问题一直都是粮食问题,和土地问题,新朝建立,人口凋零,再加上新朝重新丈量土地,分足了士绅豪强,分足了功臣勋贵,还是有大部分的田地没有分出去,天下百姓一人分一点,足以活命。”

“可是从达官显贵们开始囤积土地,隐患就已经开始了,土地兼并导致百姓们无田可种,再加上太平岁月,人口滋生,地就更不够了!”

“好比是,国朝建元之初,一州府的百姓一户可分二十亩田地,去掉税收,哪怕再去掉一点盘剥,百姓们也能活得好好的,这自然是太平盛世,可是一户三个儿子,二十亩地被分成了三份,这地还足够吗?”

“没钱没地的百姓,就会进入大家族为奴,成为国朝的隐藏人口,一旦有士族作乱,这些人就是突然出现的军队,或者遇到灾年士族也养不活这么多人,这些人,就会成为,突然出现在山上的土匪!”

“这些农民卖身为奴,自然不知道朝廷不知道皇上,只知道自家主人,所以诸位看一下,改朝换代,大多数都有士族的影子!夏商周秦造反的都是王公贵戚!汉末三国更是士族横行,资助军阀!”

“他们哪来的钱?哪来的兵器?哪来的粮食?还不都是朝廷的蛀虫!?”

“这个时候天下到处都是饿殍遍野!再冒出一个人,喊上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或者干脆喊上一句打进城,分了粮仓!还不是从者如云,改朝换代呀?!””

朱标一边思考,一边缓缓的说道。

“嗯……?”

宋濂和方孝儒对视一眼,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惧,这小太子二十几岁的年纪,就能想明白这些,这位爷将来荣登大宝,也不是一个好伺候的主。

而窗户根底下的朱元璋,则是一脸狂喜,两只布满老茧的大手兴奋地搓来搓去,听着高兴了,干脆也不蹲着了,直接坐在了窗户下,耳朵贴着窗沿儿,一脸兴奋。

“殿下此言真知灼见,臣等佩服。”

听到屋内整齐划一的回答,老朱不屑的撇了撇嘴,心里暗暗说道:“就凭你们几个腐儒还想来难为咱儿子?也不看看是谁的种,切………”


宋濂这话有点重了,但是朱标的面子又不能不给,也只好放过朱棣。

其实朱标心里是理解他的。

这个时候的读书人都经历过元朝的黑暗,在皇明建立之初,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出身儒学世家,胸中自然有一股浩然正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而且蒙元对汉族文化也是极其的打压和漠视,朱元璋重新夺回天下,恢复汉家衣冠,让汉人可以有名字,让孩童知道什么是唐诗宋词,这对天下读书人的恩惠简直形同再造!

和明末那些个东林党是完全不一样的,表面上天天满嘴仁义道德,其实背地里尽是男盗女娼!天天把君臣大义挂在嘴边上,通古斯人打进来,剃猪尾巴却一个比一个快!

宋濂,方孝儒这样的读书人,都是一些严于律己的士大夫,对于皇权更多的是尊重和忠诚,而不是惧怕,就像朱棣要杀尽方孝儒十族一样,在他们心中道理远远比命要重要的多。

华夏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义士,才能一次又一次的从绝境当中重新爬起,五胡乱华汉人几乎被杀绝,也没有打断华夏的脊梁!

满夷入关三百多年的奴化教育,也没有拦得住那一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倭寇来势汹汹,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最后也能反败为胜。

没有信念的军队和没有信念的民族,都是一盘散沙,哪怕武器再好,哪怕国家再富裕,也是纸老虎,一触即溃,根本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

朱标帮朱棣脱了险,宋濂的注意力自然就在朱标的身上了。

“燕王殿下虽然已经知道错了,可是老臣的问题却无人回答,不知太子殿下能否为老臣解惑呢??”

“哎……”

这老头真是耿直的可爱,朱标摇了摇头,开始慢慢说道: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名义上还是大周的统辖之下,没有人会撕破脸皮,那时候的打仗更像是一场比赛,因为人口数量少,打仗主要是以输赢为主,而不是有效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时候,又是说客横行,连横合纵,一天一个样儿,谁也不好把事情做绝,万一下次又要联合了,那可如何是好?”

宋濂点了点头算是同意朱标的看法。

朱标又继续说道:

“秦昭襄王雄才大略,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实力又得到空前的增强,周王室又名存实亡,一统天下之心已起,那么自然就要动真格的,四十五万赵军,吃饱饭,拿起武器就可以继续作战!不杀何以一统天下呀?”

“就像咱们大明和北元,如果有机会,让北元军队困守一地,那么无论是多少!哪怕是亿兆胡民,百万狼军!也要尽数杀之以绝后患!”

简简单单的一段话,却让几位大学士勃然变色。

“殿下此言差矣,我大明堂堂天朝上国,岂能做如此残暴之事?”

宋濂老脸涨红,一副准备要死谏的样子。

“启禀殿下,国之大,好战必亡,前元百年积弊,我大明正百废待兴之时,岂能过分喜爱刀兵?”

方孝孺也是一脸正色,虽然没有宋濂那样激烈,但也算得上义正言辞。

“两位老师的顾虑,孤自然知道!”

朱标叹了口气,缓缓的说道:“可是两位老师只记得好战必亡,那忘战必危呢?两位老师是否记得?那北元恶贼就在大明的门外虎视眈眈!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酣睡!?”

“殿下!”

宋濂苦口婆心的劝阻朱标。

“北元已经不足为敌了,他们已经藏在了深山大漠,现在最重要的是与民休息,让百姓和天下歇一歇吧!如果再打个十年二十年,这天下万民,岂不是要饿死!?”

宋师多虑了,朱标的小脾气也有点上来了。

“孤自然会发展民生,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发展民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内松外紧!一个劲的开垦荒地种粮食,天下万民,不一定有多富裕,只有走出家门,与天下各国通商,让这天下的金银都集中在咱们大明!才能做到真正的富裕!”

“殿下!我大明物华天宝,也不缺金银,在自己家采矿便是,为什么要奔走于番邦?丢我天朝上国的脸面?”

宋濂摸了摸自己白花花的胡子,摇头晃脑的就是一通语言教育。

朱标一听这话顿时就怒了,脑海中闪过,被毁掉的硕大宝船,被烧毁的郑和海图,都是在这种腐儒的建议下,生生断送了大明殖民世界的大好机会。

“宋师此言差矣!!”

朱标语气严厉,喘着粗气对宋濂说道:

“挖自家的金银?可大明的土地就有那么多!所产的东西也就那么多,把地下的金银全部挖出来,那金银就是废铁,一文不值!再说!我大明泱泱万年,孤可以缺钱就挖矿!那孤的子孙怎么办?大明的后世之君怎么办?后世之君没有了您所说的物华天宝!也没有了现在的金戈铁马!岂不是要亡国灭种!任人欺负!”

“大哥说得对,大哥说的没毛病,自家的东西哪有抢来的好吃啊!我可不想我的儿孙后代受穷!”

朱标的几个弟弟,纷纷拍手叫好,一个个面红耳赤,恨不得啊现在就提起战刀,去外面抢钱,抢粮,抢地盘儿。

平时都是他们和宋濂顶嘴,朱标作为大哥还得惩罚他们,老朱知道之后,还得请他们吃一顿皮鞭炒肉,这些小王爷可是一个个憋着气呢,今天太子竟然开了头炮,可把他们乐坏了。

当即上蹿下跳,扔书扔本!

门外的禁卫,一看事情不妙,当即脚下生风的去请老朱………

“你你你……你们……呜呜呜…………”

一代大儒宋濂竟然被朱标气的语无伦次,失声痛哭………

“太子殿下,您少说几句吧,宋师快背气了!……”

方孝儒一边给轻抚宋濂前胸,一边劝朱标少说几句。

可是无论之前的朱彪还是现在的朱标,都是倔驴一个,哪里是轻易服软的人,而且作为现代人,对老师的态度也和古人不一样的。

“宋师如果生病了,自然是叫太医好好医治!”

“和孤多说少说又有什么关系!!!”

皇上口谕…………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