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芈华扶苏的现代都市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全章节阅读》,由网络作家“汾清三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是作者“汾清三杯”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芈华扶苏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他穿越到了大秦的最后一任皇帝身上,可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六天!好在自己才三岁,他紧握拳头,决心改变这一切!昌平君叛乱后,他一声“大夫,莫走!”改变了嬴政的责罚,将他留在了身边。当统帅,击鼓进军,有着数万的兵权,带领军队,打天下!在外人眼中,他是个仅有三岁就手握兵权的神童!...
《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全章节阅读》精彩片段
听到王绾的话,芈华的脸色顿时不太好看。
一旁的李斯见状,也再度请谏,“大王,请三思啊!据探马来报,项燕此刻四十万大军,正在四处攻伐,保不准就要攻打函谷关。”
“来了更好!当年五国联盟,来攻我大秦,可结果如何?还不是大败而归?区区一个项燕就把你们吓成这样?”芈华背手而立,目光扫视了一圈。
武将们都低下了头,不敢直视大王的目光。
函谷关易守难攻,这是大秦重要的屏障,这么多年,还未曾被人破过。
可项燕也不是等闲之辈,这么多年来,能得封武安君的,只有四个人。
赵国的李牧和苏秦、秦国的白起,以及楚国的项燕。
可见武安君的条件有多苛刻,连大秦当代的战神王翦,也未获得此封号。
这一次项燕临危受命,击溃李信蒙恬二人,更是彰显了其实力。
听到项燕有可能攻进攻函谷关,众大臣忍不住焦虑了起来,心知这函谷关断然不能有所闪失。
王绾顿了顿,上前一步,继续说道:“函谷关自然坚固,那项燕想必也知晓这些,可眼下,楚国风头正盛,臣建议避其锋芒,请大王三思。”
作为朝中老臣,王绾一心为了大秦,可在大王这番说辞下,王绾还是顶着压力劝慰,顿时感染了不少人。
为了大秦的安稳,不少大臣跟着拱手附和道:
“请大王三思!”
听到群臣的劝解,芈华心中烦闷,多年来的努力,如果错失了这番良机,下一次的楚国,可就没这么好打了。
几十万大军大秦自然出得起,可眼下项燕勇武,整个朝内,无人能敌。
百官劝谏,也有百官的道理。
可大秦等了这一天,等了多少年?
历代先君的志愿,到了芈华这一代,终于有实现的可能。
眼下楚国,乃是最脆弱的时候。
可群臣的态度,让芈华犯了难,毕竟落实的工作都得他们去执行,其间的难处,想必他们最是知晓。
可这朝内,还有一人支持自己。
想到这里,芈华鬼使神差地望向了子婴,他想看看这三岁的小孩,会有什么看法。
反正说错也不打紧,今日子婴给了自己太多惊喜。
扶苏虽然软弱,可自己这个孙儿他日定然可以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王。
芈华伸手招了招,让子婴站在他的旁边。
待到子婴走到跟前,芈华笑着问道:“子婴,他日你若为王,你看着手下个个都不听你言,你当如何?”
这本是一句气话,子婴心里也知道,大父心里的无奈,他已经默许了群臣的建议,暂时不打算对楚国动武。
可历史的进程表明,后来芈华又下了讨伐楚国的命令,并且足足调集了五十万大军。
虽然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子婴愿意当这个进程触发的关键人。
子婴扫视了一眼台下的群臣,夹杂着一丝奶气的声音响起:“我大秦不养闲人。”
我大秦不养闲人,这几个字,犹如九天玄雷轰击在每个人的耳朵里。
在场的众臣都是聪明人,听到子婴的话,顿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不明摆着说他们不中用么?
芈华闻言一愣,问道:“此话怎讲?”
“大父,您询问的是如何灭掉楚国,而不是为何打不下楚国。”
听了子婴的解释,台下的群臣顿时沸腾了起来。
没想到这三岁的小公子,竟然能说出这般话来。
“大王……这……这……”群臣想要解释什么,可话到嘴边却也说不出口。
子婴说得对,他们并未为君分忧,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做好。
而李斯更是脸色瞬间煞白,这劝谏最凶的就是自己,若是大王听进这句话,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岂不是化为泡影?
可这番道理,若是从大王嘴里说出,他倒是不惊奇,可却是一个三岁小孩嘴里说出。
这怎么可能?
片刻后,他就想通了,这话一定是芈华教的,生在帝王家懂些驭人之术也是正常。
可这子婴才三岁,这才是让众臣骇然的地方。
有的大臣立马想到了芈华夫人。
身为大王的爱妃,权势滔天的芈家,对于子婴的培养那自然是十分用心,能说出这番话来,也合情合理。
只是不知道,这小公子,到底是今日才会开口,还是早已开口,一直在藏拙?
李斯身上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咸阳城内果然没人是省油的灯,还好昌平君叛乱,芈家完了!
与其有想相同念头的还有赵高,他站在爷孙俩的身后,默默地在心里给芈华点了个赞。
听到子婴的话,芈华愣了一下,转而大笑了起来,“说的在理,我问的是如何攻打楚国,而不是为什么打不下楚国,李斯!”
听到大王叫自己,李斯立刻跪了下去。
“除北御匈奴的十万大军,和驻守燕地的军马外,一共还可调集多少兵马?”
李斯心里顿时一沉,大王既然这样问,表明了大王的决心。
原本还想辩驳一番,可小公子都已经说了那番言语,自己再不配合,恐怕这官位不保。
于是直起身子,正色道:“回大王,雍城可用兵力三十万,外加驻守在函谷关的十万,以及四散在赵地的十万大军,一共可调集五十万大军!”
听到李斯的话,芈华满意地点了点头。
将士有了,可到底谁来统领这些大军呢?
望着台下的武将们,最为耀眼的李信、蒙恬已经失败,而蒙武虽然身经百战,可也无法单独率领五十万大军。
思前想后,这大秦内可以亲率五十万大军的,也就只有一个人选。
可芈华并不想让他来,想了会,芈华道:“好,那就调集五十万大军,前往雍城集训,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再进行出击。”
李斯听到这里一愣,原本他还以为大王会立刻兴兵五十万,攻打楚国,可没想到竟然先让集合,等到春天再打。
如果这样的话,那后勤方面的压力就没那么大。
李斯抬头望着台上的芈华,看着那深不可测的表情,李斯忍不住轻声一笑,再度跪拜下去,道:“大王英明!”
“大王英明!!”大殿内,众臣跟着跪拜。
对于大王这般的决策,他们自然没有任何异议,大秦的底气还是有的,只是恢复需要一点时间。
定下了基本策略后,剩下的就是针对二十万阵亡锐士的善后事宜,这些,子婴都没有听进去。
站在自己大父的旁边,看着台下众臣子一个个汇报工作,然后再进行指示。
子婴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总有一天,自己也能像大父一样,坐在这龙椅,掌控这个国家的命运。
可,一想到自己仅有四十余天的时间,子婴的小手又握的紧了。
这大秦不止是大父的大秦,也是自己的大秦,望着伟岸的大父,子婴断然不允许大父早逝。
好在,现在自己才三岁,一切都来得及!
早朝结束后,芈华唤来了子婴的乳娘,把子婴接回了自己的住处。
秦王宫的后宫不小,王子嫔妃们,都是住在这里。
可见识过了紫禁城的子婴,自然觉得这王宫过于寒酸。
子婴趴在奶娘的怀里,无趣地打量着四周,除了环境生疏些外,并未有特别兴奋的事。
等到了住处,子婴这才发现,里外里竟然有十几位的宫女奴仆在等着伺候。
奶娘抱着子婴,笑道:“小公子,我们到家了。”
望着跪在地上的佣人,子婴忍不住道:“为何有这么多人?”
模糊的记忆里,子婴可不记得以前这里有这么多的佣人。
“这几个新来的,是大王安排的,这几个婢女是夫人留下的,他们去雍城时,一个也未带,嘱咐我们好好伺候好小公子。”奶娘听到小公子开口,也不诧异。
她早就从夫人那边得知了这件事,心里也是欢喜,把眼前这些个佣人一通介绍。
听到奶娘的话,子婴心里一阵感动,自己的娘亲走了还记着自己,而大父也怕自己过得不好,安排了这么多人来服侍自己。
刚被抱进屋里,奶娘就掀起衣服道:“半晌都未进食了,小公子饿坏了,来,小公子,先来点口食吧……”
半晌后,实在想不出对策的王翦激动道:“好!果然厉害,没想到,我们王家,真出了个天纵奇才!”
子婴这时候有点尴尬,这两军对峙的战术,实际是他抄袭王翦的打法。
在历史上,王翦就是用这样的笨方法,与项燕对峙了一年之久,在楚国国力无法支持的情况下,一举击败了楚国。
于是子婴老实道:“外大父,这排兵布阵,是您昨晚自己放的呀,我早上来了看到,所以记在心里。”
“啊?”正在兴头上的王翦,听到这话如一盆冷水灌体。
感情这是自己的法子,被自己的外孙给看到了?
王翦仔细地望了下舆图,可怎么回忆起来,也想不起来昨晚自己是怎么放的?
可自己三岁的孙子,断然不会撒谎,恐怕真的是自己昨晚摆上的。
不然,这三岁孙儿也太恐怖了。
想到了这里,王翦有点失落,可子婴可以看懂自己的作战方针,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于是笑道:“不要紧,既然可以看懂,说明你不在外大父之下,以后必然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王。”
王翦直接把自己内心的话说了出来,作为自己的外孙,大王的长孙,未来的大秦,大概率是要在子婴手里。
子婴也没多言,指着墙上的太阿剑,笑眯眯地盯着王翦。
王翦自然知晓子婴的想法,立刻摇头道:“既然不是你想的方法,所以打败外大父不算,这把剑你也拿不走。”
“啊?”子婴倍感失落,早知道就不说了,死皮赖脸也得要这把剑。
见外孙失落,王翦笑着道:“不过,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只要你可以拿得动这把剑,我照样可以送给你。”
三十斤重的宝剑,这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大王赠送的宝剑,对于武将来说,那是一辈子的荣誉。
王翦哪能那么容易就送给别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外孙。
“当真?”谁知子婴听了后,却是一脸的兴奋。
王翦觉得,自己是不是高兴的太早,搞不好真的阴沟里翻了车。
可这太阿剑,足足有三十斤之重,怎么看也不是个三岁小儿可以拿得动的。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王翦虽然不舍,可还是点点头道:
“当真!”
子婴心中一喜,立刻起身朝着门外跑去。
望着自己外孙的身影,王翦觉得好笑,这小家伙竟然和自己这般亲热。
这难道就是所说的隔代亲?
王翦笑着摇摇头,目光旋即又落在了桌上的舆图里。
五十万秦军与四十万楚军对峙于陈地,这是王翦早就想好的对策。
当初的自己,可不认为这样就能牵制住项燕,可今天听子婴一说,还真的是这般。
大梁城在北,陈郢在南,而陈地则在中间,楚国想要从任何方向破了秦军的布阵也不是难事。
虽说项燕勇武,可王翦也不是吃素的。
忽地,他望着陈郢一愣,这十万秦军的旗帜就矗在这里。
王翦缓缓地摇头,“我可从来没有想要夺取陈郢啊,不可能这般摆放。”
可子婴第一步就要拿下陈郢,并且说是自己昨晚摆放的?
王翦再度摇头,他十分确信,自己压根就没想过夺取陈郢,所以不可能在那边放置秦军的旗帜。
因为,他没把握!
陈郢多年以前可是楚国的都城,其城墙厚度可不比大梁城弱。
王贲攻打大梁城,可是花了几个月才想到的计谋,自己若是花大力气去打陈郢,岂不是更加浪费时间?
虽然运粮来的机会渺茫,可毕竟来了王令,也许会有转机。
众将士颇为期待,不知道这竹简内,到底写了些什么命令。
从信使手中接过竹简,王贲吩咐道:“快,扶下去,安排些吃的。”
能从函谷关到这大梁城,这一路不知遇到多少危险。
安妥了信使,王贲这才打开了书简。
一旁的将士们,盯着将军的脸,期盼着会有转机发生。
可拿着竹简的王翦,脸上没有悲喜,却露出了惊疑的神情,只一会功夫就合上了竹简。
王贲心中重重吐出一口气,道:“大王有令,若真守不住这大梁城,可撤回大秦。”
将士们并不意外,可这条命令,将军的怎是这般表情?
“将军,那粮草是否可以运到?”副将赶忙问,谁也不想丢了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梁城。
王贲摇摇头,把竹简递了过去,道:“自己看吧。”
副将连忙接过,摊开竹简看了起来,一旁的其他几人也跟着凑近瞧着。
可才一眼功夫,其中就有一人惊呼道:“什么?大王竟让我们去袭击运粮队?这上哪去伏击?”
那人站在外围,只瞟到了其中一句,顿时嚷了起来。
“嚷什么?没看到上面写着,是伏击陈郢运往函谷关的运粮队。”副将呵斥了一句,“昨个不是斥候来报,有一队人马去了陈郢,兴许是去调集粮草。”
“哪里是个一队?斥候不是说了,人数太多看不清,这几日早晨雾气大,看的不真切。搞不好有好几万呢!”
“我们不是怕死,可这不代表我们直接去送死,我情愿与这大梁城共存亡!”
“对,我们愿意与这大梁城共存亡!”
人群渐渐嘈杂起来,副将也没了继续看的心思。
“吵什么?”王贲瞪着众人,这群人都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将领,他知道众人不怕死,可眼下,除了大王这个计谋,也就只有逃回秦国的选择。
虽说他严密封锁了消息,项燕并不知道大梁城粮草不足,可若是项燕打不下函谷关,再回头打自己这大梁城,到时候该怎么办?
王贲不觉得自己可以守得住,这大梁城内的百姓哪里禁得起两场长期的围困战?
到时候,还不是只能按大王说的办,退回大秦。
可这和丧家之犬何异?
想到这里,王贲的脾气上来了,顿时喝骂道:“死都不怕,还怕楚军?我们怎个不能去截个粮道?这信里不是说了很清楚,打不过咱再退回秦国也无妨,大王都这般说了,你们还有什么可嚷的?”
众人低头不语,在王贲发火的时候,可没人敢触霉头。
“再说了!”王贲提高了音量,“你们是想去拼一把,还是等着项燕发个善心,不会来打咱?”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这些秦国的将领,对于函谷关的牢固是有信心的,就算项燕出马带了四十万大军,也攻不下来。
也就是项燕作为楚国人,不知函谷关布防的情况,想要去试上一试。
到时候,函谷关打不下来,不就只有大梁城可以打了?
谁叫大梁城背靠黄河,围起来容易呢?
众人叹息,王贲见没人反驳,于是降低了音量,“再说了,你们也不看看,到底是谁下的令,大王的计谋能害了咱?”
可就在这时,一旁看完书简的副将开口惊呼道:“不是啊将军,这……这计谋署名的,是……是……”
见副将支支吾吾,半天憋不出一个字,王贲喝道:“是什么是?莫不是那李斯出的计谋?”
此刻的副将都有点怀疑这王令的真假,竹简上的名字,他到了嘴边却怎么也念不出来,这太过天方夜谭了啊!
见不是李斯,王贲继续试探性地问:“赵高?”
那副将只是摇头,嘴上却还是说不出口。
想到这里,王贲眼睛一亮,既然不是大王身边的文官,那肯定是武将。
蒙恬、李信肯定不是,吃了败仗,估摸还在自家反思呢。
脑海中一个一个名字浮现,王贲却也有些激动,瞪大了眼睛,扬起了嘴角道:“是……”
见王贲这般模样,副将以为他猜到了人,卡在嘴边的人名也终于说出了口:“是……子婴!”
“子婴?子婴!!!”人群先是疑惑,紧跟着是震惊。
子婴是谁?
在场的众人,可都是王贲的老部下,这名字太熟悉了,以前将军不打仗时,就念叨着自己这个外甥。
不能开口说话,这也愁坏了这个大舅,许多将领也是搜了不少的土法子给王贲。
可子婴身为大王的长孙,哪能用这些个土法子。
当听到自己外甥名字时,王贲也是愣住了,在众人惊呼两声后,王贲还未反应过来,又问了一句:
“谁?”
副将指着竹简道:“将军,这计谋是子婴献的!那探马肯定是细作,得派人抓起来啊!”
众人于副将想的一致,大王怎会传个三岁孩童的计谋,来让他们出城迎敌,这一定是细作。
王贲这时候才看清竹简最后的名字,子婴!
自己外甥的名字,他当然认得,可与这些激动的将领不一样,他伸手打断了吵闹道:“探马肯定没问题,有腰牌。这王令……兴许……也没问题。”
虽然觉得匪夷所思,可这条计谋,还真有一定几率可以成功,并非空穴来风。
“没问题?”副将颇为激动,虽然子婴是你外甥,可他才三岁啊。
三岁的孩子能有啥好主意?
副将还想说些什么,却看到王贲凌厉的眼神,顿时低头不语。
嘈杂的声音也渐渐安静,半晌后,王贲道:“都别争辩了,王令清清楚楚地写着,那就一定是有子婴参与。既然大王这般安排,我等照做就好。”
“将军,该不会真的按这上面的行事吧?”
见还有人质问,王贲怒目道:“怎的?你有啥好方法?”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摇头。
“这几日各个方位的斥候出去这么多,收到了这么多的讯息,陈郢那边却是有异动,还真不好说是不是调运粮草。”
“试一试总没错,那项燕料定我等不敢出击,我们就来一次奇袭!”王贲说着,捏紧了竹简。
副将见状也不反驳,连声道:“将军,陈郢若运粮至函谷关,要经过一处峡谷,若快马轻骑,三日便可到。”
对于下属的表现,王贲很是满意,点头道:“那还等什么?让所有骑兵集合,咱也去截个道!”
“诺!”
……
最新评论